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求精,证悟其道即见虚空。
第一节 象法开始
(开始)无极,左足向前直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时,掌心半朝上,平心口,向前直伸,伸至与顶相齐,左掌顺鼻,右掌中指、食指、无名指,在左手腕下,相靠;两肱曲伸,肩松开,两股曲弓,臀坐,胯坠,足蹬力,目顺左掌心前视。
第二节 象象伏身
(化象)再将左足尖向外斜横进步,右足仍不动;左右两掌心,同时往里合劲,阴阳相合,向下捋,身子亦向下伏;右手肘捋至在左膝,左手捋至在右肘下,两掌心,半阴阳相对。
身法:右肩、左膝,两股剪子拗势,臀后坐,头顶力,目向上视。
第三节 象象起身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直进步;两掌心相对,同足进时,一齐向上伸出,身子亦挺劲,右掌心半朝前,伸至左掌腕下;两肱曲伸,肩松开,两足蹬劲,两股曲弓,目顺掌前视。再向前演,两手阴阳向下捋劲,身子下伏劲,与二节二图同;再化象,三图同,左右互相化象,均同,数勿拘。
一二三图,要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
第四节 象象左转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向回扣步,足尖与左足尖相对;左手同时向里拧劲,拧至手心朝上齐顶,右手向下合劲,合至左肘下,左足随同前进仍顺,两掌相对,亦同时拧劲向前伸出,伸至与顶相齐;两肱曲伸,身腰挺力,臀下坐劲,目向左手背前视。左右回身,手足,身法,意,均同,收势归原地休息。
大象鼻子一卷,能把树枝卷断了,卷鼻一甩,树枝就给抛出去了。象象便是练屈伸抛掷之能。
象象是摔法,变幻力量来摔,不以脚绊人。对手拳头迎面打来,我前手抬起,后手藏在前手手腕处,我的头胸都护住了。前手臂压住了敌臂,顺手一捋,抓住敌小臂带向我身,敌臂偏了,有力也无法作乱。
前臂回拉的同时,我后手越过前臂,按住了敌上臂。鞋带交错着系,才能把鞋系牢,我双手形成了一个交错动作,敌臂就跑不了了。
为防止敌人另一条胳膊作乱,或起脚踢我,我要蹲身将抓在手里的敌臂按下,敌人只得跟着一块蹲身,他无法起腿,另一条胳膊也够不到我了,等于用敌人的这条胳膊锁住了敌人全身。
此时敌人的脑袋任我宰割,我以额头撞敌面门、抖肘击敌耳部均可。敌人如挣扎,必是向上向后,我就顺着敌人的动势,向上一抛,敌必跌出。
抛时,腰部要挺力,身子要站起,作得好,能将敌像扔个篮球般扔得又高又远,极具震撼效果。
抛人的巨力,是挺腰站起造成的。我的胳膊不是象鼻子,我的整个身子是象鼻子,蹲下是卷鼻子,站起是甩鼻子。顺势而为,才有巨力。
还需要掌握一个力量的“度”,荡秋千的乐趣便是感受“度”,秋千荡到高度的极限,即将回落,此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身体充分感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对冲,所以感到过瘾。
力量即将转化时,力量很大,但力量之间达到了中和状态,所以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个停顿就是“度”,我把敌人按下,即将抛起前,也会有一个短暂停顿,要善待此停顿,因为这个停顿里有敌人的抗力,我要宽容这个抗力,就像在秋千回落之前,何妨让它荡得再高一点。
道家的剑仙传言是“吐气伤人”,为肺上出的功夫。皮肤是肺的外现,大象生出铠甲般的厚皮,说明肺功特异。大象身沉体大,却动作轻灵,说明筋长得细密,筋的生长是肝的功能,所以练象象可保肝舒筋。
中医除了十二经络,还有十二筋经,十二经络有图流传,十二筋经原有图,可惜在汉代失传了,幸好十二筋经的路线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文字记载。
中医的针灸、用药都是作用在十二经络上,所以对十二经筋不重视,明明文字记载详细,绘图只是举手之劳,千年以来无人有重绘十二经筋图的兴致。
但十二筋经却是习拳者的珍宝,形意拳的拳劲是筋力,有此知识,才能理解拳势的细微处。李老的医学,是唐维禄教的,唐师不太识字,但将穴位和药物的名字都背下来了。以为练武者是糙人,其实他们掌握的知识量极大。
形意门前辈聊天,钩玄提要,重组常识,听者会感慨:“我们的文化怎么这样!”形意门不但有知识,还有系统,以形意拳穿针引线,可入琴棋书画、医药、兵法等诸艺,得知中华文化的大概。可惜习武者身份低,不为世人亲近。
也正因为形意拳没有大行于世,所以保留了传统的血液。提倡武风,一可令民众自强,二可带动衰落的诸艺,以一拳打开全局。
《黄庭经》记载的十二经筋,是世人视而不见的拳术秘籍,因为是《黄庭经》的第十三篇,李老甚至将其称为“十三经”。经,入圣之文。
李老的一个本家弟弟考上了军校,李老祝贺他上学之喜,送的礼物是一本用药的医书。封面有李老签名,页面还有眉批,是不知看过多久的旧书,李老解释:“不印了,买不着啦。”
弟弟礼貌收下,过了十数年,重逢时问:“二爷,你为什么送我本医书?”李老言:“提高修养,以防万一。”一会又说:“知药便知兵。”
这位弟弟是在李老过世几年后,才和李老的家人联系上的,得知李老临终前在武术界成就了大名,感慨:“二爷应该。”
他提到了李老送书的事,自叹生平,说李老是高人行事,早有预见,可惜年轻时他没细读此书。
十二经络相当于人身上的电路,电路受阻,人体这台机器便坏了。十二经络是虚路,解剖人体后见不到,但针灸、药物都是作用在十二经络上来治病的,不能见虚,却能以实证虚。
十二经络是虚的,无法把握,一些在练拳时意想十二经络的办法,多无效果,因为意想和经络都是虚的,以虚对虚,就虚幻了。
十二经筋是实路,筋是实在的,锻炼筋,如用针用药,会对十二经络起作用。十二经筋的路线与十二经络大体相同,小有分歧,分歧也是虚路和实路的不同。
十二经络入内脏,十二经筋不入内脏,但筋对经络起作用,等于也入了内脏。孙中山先生言:“知难行易。”行动是容易的,明理是难的。
获得了十二经筋的知识,站桩行拳就有了分寸。以下节录《黄庭经》中的十二经筋走向,以慰读者。文中穴名较多,有兴致的读者可查阅医书,不耐烦查书,只看指趾起点,经过的关节骨位,也足够运用了。
1、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颧;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颧。
2、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肋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颧;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3、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颧,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4、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洛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
5、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6、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7、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
8、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9、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九页);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10、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11、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12、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7、狮象
艮卦,山象,艮止也。艮得乾之末阳,主静,其性属阳土,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