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隐秘。所以,这种美丽,堪称美中精品。
还有一种女人,就像失宠的班婕妤,和番的王昭君,归汉的蔡文姬,守寡的李清照一样,从色相上看一般,从才情上论却是颠倒众生,让人千载景仰。
也有一类美女,经常做为杂志封面让大家赏心悦目,就像李嘉欣、辛迪·克劳馥、凯瑟琳·泽塔·琼斯等等,年纪大点的人或许能对好莱坞黑白时代的女星如数家珍,费雯丽、奥黛丽·赫本、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等等,这些女人的美丽,不仅让人惊为天人,更能引发时尚潮流。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模仿的标本。奥黛丽·赫本把头发剪短了,于是美国满大街都是齐耳短发。这种美丽,应该怎么定位呢?就叫它是美中样品吧,时尚流行的美丽标本。
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许多美女并非单调地属于美中某品,就像《源氏物语》里的紫姬,美到极致又满腹才情,既是精品又是妙品,算得上是精妙人物;像英格丽·褒曼,活着的时候引导时尚潮流,死了还被人念念不忘,不得不承认她是美中的极品标本。
而那一年一度万花丛中选出来的世界小姐,选美冠军,则既有美貌又富才情,既有学识更多机智,还有一副青春矫健,曲线玲珑的身材。这些从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的世界小姐,选美冠军,当是美中的全能人物,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
至于秦淮八艳,那八个美女,更是各有千秋,既有极品又有孤品,甚为精妙,不仅领导当时的时尚潮流,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算是美丽中的标志性人物。一直认为这八个人最能代表中国女人的所有美丽和智慧。她们中间最有影响的当是柳如是,从她嫁给钱谦益,就体现出这个女人着眼于现实并且眼光独到,她年轻灵活的头脑加上钱谦益一生积累的名望,使柳如是成为政治圈里的名媛,这是她最大的理想。而这一理想的实现,运用的,就是女人所有的魅力。媚,青楼里练就的媚态,迷住了年老昏聩的钱谦益;忧,对自身命运的哀叹,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博得钱谦益的同情和怜爱;才,据说她的诗写得相当好;智,不用说了,利用钱谦益这点上就看得明明白白。
很多聪明的女人都学会了怎样去利用男人提供的空间和机遇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比如武则天(感谢李治先生给了她成为一代女皇的机会),宋美龄(“第一夫人”的荣耀使她出尽风头)等等,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女人越来越懂得享受男人的贡献。
做一个能享受人生的女人其实并不难,只是千万不要一味地从表面上去欣赏孤品女人,尽管这种女人有很多男人欣赏,那是因为她们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在潜意识里已经模糊了基因传播的概念,把情欲建立在精神上了。如果你还不具备孤品女人应有的才华、气质、美貌等,要想成为孤品女人那只能是东施效颦。
男人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后,就开始寻求一种叫精神的东西,于是孤品女人成为他们精神之恋的对象。这类行为有点类似现在流行的BOBO。可惜的是有些伪“小资”女人正在有意去效仿孤品女人,把孤品女人给玷污得一塌糊涂。那是因为她们发现孤品女人的多情可以掩饰自己在情感上的一些不足,同时,BOBO男人又都是很有钱的主儿,就可以先通过精神上、气质上征服这些男人,然后再从物质上取得享受,这样做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男人利用或当成一种玩伴而已,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这些自作聪明的女人。
因为孤品女人真的是女人中最精致的一类。这类女人的美丽实在不好怎么去用语言表达,因为要理解这种女人的美丽需要一定的功力,泛泛之辈只怕理解不了这孤独的美丽,无福消受这极致的美丽。
孤品女人应该是寂寞的,能够读懂她的人实在太少了;孤品女人也是致美的,这种美丽如同天上人间的遥不可及;孤品女人更是无法模仿的,没有十分的灵性,只能成为东施效颦,惹人厌恶。
在这里就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标本描述孤品女人,因为这种女人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这种美丽才成为最让人梦萦魂牵的。
林黛玉以她清灵卓异的性格特质,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惟恐避之而不及。从黛玉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就黛玉“自然人格”的,是她身边的教育真空。而那个所谓的教育,正是把水样的女儿变浑浊的庸俗人情,圆滑世故。不食人间烟火,使她成为喧嚣的大观园里惟一的世外仙姝,在美女如云中孤标傲世地卓尔不群,尽管大观园里比她美貌的人多得是。所以,一个女人想保持水样的清纯,最好还是不要学着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多保留点天真坦荡,少干点世俗算计。
像西施一样,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理所当然地会有人来当她的 “保护神”,时时关心黛玉的身体。一般来说,男人会爱上让自己产生强大感的女人。而她的才华,大观园的诗社早有定论,而这,更成就了她高山仰止的美。
以上这些,大概可以算是孤品女人的外在特征,包括流露出的清灵卓异的气质,既然已经流露在外,自然应该算做外在美。这些看起来也许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及前文的极品女人。的确,孤品女人的外在真的没多少值得惊叹的,她的美,美在精神上,一种绝对,一种执著。她们的爱和不爱,是纯粹的,没有一点杂质;是纯心灵的爱,没有一点红尘的硝烟。爱只能是绝对的爱,爱一个人或者爱一种追求。
这里我不想多谈黛玉,因为她的美丽太短暂,有时候我想,如果她真的成为“宝二奶奶”,是否会美不起来。孤品女人的美,好像只适合于没有结婚的女人,因为它太不现实,太多虚妄和幻想,而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才是做梦的年龄。
我想谈谈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因为里面那个叫程蝶衣的男人,是最能说明孤品女人的凄美,尽管那是个男人,不过因为他的孤高极端的个性,我们不妨把他当作孤品女人的标本来评论。
不知道各位是否记得这个镜头,在小楼与菊仙定亲的时候,蝶衣独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妆艳丽凄迷,一头长发散落,满目漆黑,是盲目绝望的永不可能的恋。面前是那面曾映照过霸王与虞姬身影的镜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别人的丈夫,互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头。此刻的镜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一种失去目标的迷惘和惶恐,梦醒时分的孤凄和落寞。在这里,所看到的是孤品女人在世俗面前的绝望。情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心有所悟才会魂灵相寄,就像蝶衣对小楼。但是,小楼理解不了,他要的是欲。
雨水中,蝶衣溶化了的凄艳妆容。凤眼朱唇,胭脂红泪。还能说些什么呢,这个眼里没有世俗甚至没有性别的人,孤凄一生,哀婉悱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样绝对,这样不容一丝微尘。
孤品女人真的是世人无法理解的,就像电影里只有那个袁四爷才是程蝶衣的知己。而我们,莫说蝶衣,就是对那个袁四爷,又能理解多少。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当四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指的绝不仅仅是蝶衣的容貌。正像蝶衣所说棗情境。而情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遇不可求。所以当四爷与蝶衣,两个对情境几近入魔的戏痴乍一相逢,便有了一种云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们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
浮华灯影,喧嚣红尘,一切隐藏在最深处的人性被一点点演绎出来,或卑劣或高贵迷惑虚伪或挚诚,脱出伪装,或许孤品女人,才是完美的,让我们体会到最深处的无欲无求,充满灵性的美丽凄艳。
孤品女人注定是寂寞的,只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张爱玲,终于嫁为人妇。而他爱的,是一个被称为汉奸的人,尽管如此,她却爱得义无返顾,凄婉绝伦。因为那个人是惟一读得懂她的。孤品女人眼里没有世俗,所以他们的选择也不会依附于世俗的目光。只有心灵的默契,其他的名利争纷,利害得失,在孤品女人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可惜,最后那个人迷失在红尘里,读不懂她了,只能离婚。从此,张爱玲寂寞到死,再也没人能够读懂她。
晚年的张爱玲,岂不正是风烛残年中的白流苏,也许,从来没有人能读得懂,对孤品女人来说,是件幸事。孤品女人是不被理解的,这个世界或许根本就没有她们的栖身之地,林黛玉被当成最佳情人的样本,这样的理解让人心疼;程蝶衣被斥责为不伦不类的同性恋,这样的鄙薄令人痛惜,张爱玲,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不再是“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这样的误会,我们除了叹息还能说什么。
孤品女人的执著也许是种美德,但是她的极端,也让人惶恐。至情至性的年代早已远离了我们,就像现在没有人愿意去读深奥的楚辞汉赋一样,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像四爷那样的情境之人,太多的名利和物欲,蒙蔽了最后那一息尚存的空灵。
孤品女人,或许早就不存在了吧,只留那一声叹息,回荡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种女人,只能欣赏,只能仰慕,现在的人,已没了那份灵性,不要去学孤品女人,这个世界已没有人能学得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名和利中多保留点超脱,在爱与欲中多保留点执着。
THREE——风月宝鉴THREE——风月宝鉴
人们喜欢把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生活形容为风月。风花雪月是种美妙的意境,而男欢女爱的共同生活,就像风花雪月的美丽一样,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