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47年,弗朗索瓦驾崩时,他的儿子亨利国王二世为他的意大利籍妻子凯瑟琳·德·梅迪契不断地购买威尼斯镜子。1559年亨利国王死后,梅迪契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间镜子屋。在壁炉上方挂着已故君主的肖像,屋子里镶嵌的119面威尼斯镜子反射着他的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1节 神圣的和世俗的镜子
在六个世纪的进程中,玻璃镜子逐渐取代了金属镜子,其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人类总是对镜子怀有敬畏的心理。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之一圣奥古斯丁将完美的镜子看作是神圣智慧的一种比喻,因此,很自然,一些圣书的书名里也含有镜子,比如《教会镜子》(约1100年)。
圣维克多的于格(1100…1141)在他对圣奥古斯丁统治的评论中解释说:“(该书)被称作一面镜子再恰如不过;因为我们在里面就像在镜子里面一样看到了我们的状态,我们是美还是丑,是正还是邪。” 于格的同时代人彼得·隆巴德说,“灵魂就是一面镜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镜子里了解上帝。” 几年之后,阿拉努斯·德辛苏里斯对镜子作了更为复杂的比喻:“噢,伙计,你照一照这面三重的镜子吧……这是《圣经》的镜子,大自然的镜子,是万物的镜子。” 当然,令人幸福的只有《圣经》的反射。照到皮肉的虚假镜子是凹面的,将事实颠倒了过来。在13世纪,圣方济各会修士圣波拿文都拉写了关于“创造之镜”和“上帝之镜。”
波拿文都拉同时代的人托马斯·阿奎纳斯就“镜子”和现代意义上的“照镜子”这两个词给出了最早的辞源解释之一:“通过镜子来看某物就是在看得出了结果的原因,因为它的相似之处被反射了出来。从这一点我们看到‘照镜子’可指引人回到思考中。”
约1260年,法国多明我会修士博韦的文森发表了他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知识概要《大镜子》。该书分为三卷,《自然镜子》卷所涉及的主题有神学、心理学、生理学、宇宙结构学、物理学、植物学及其它科学;《教理镜子》卷涉及的主题有逻辑学、修辞学、诗歌、天文学;和《历史镜子》卷,包括全部历史。继文森之后,从众多的牧师笔下又写出了无数的关于镜子题目的书籍。
从12世纪开始,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再次兴起,人们将镜子作为她的象征。最早的崇拜源自于公元2世纪《智慧书》里的“无瑕疵镜子。” 公元12世纪的书《圣女之镜子》要求有德的妇女效仿圣母玛丽亚保持贞节的榜样。“少女们照镜子时要看自己的装饰是多了还是少了,但是从《圣经》这面镜子里她们可以学会如何取悦于自己终生的配偶。” 在教堂里开始出现作为贞节象征物的小镜子。
但是,逐渐地,镜子开始进入世俗文学中,这一转变可由纪尧姆·德·洛里(Guillaime de Lorris)和让·德·默恩(Jean de Meun)的《玫瑰传奇》作为代表作品。在13世纪早期写作的德·洛里创作了富有寓意的高雅爱情故事。书中的恋人在凝视自己爱人的眼睛时,看见这双眼睛犹如花园喷泉里的两面水晶镜子。但是她镜子般明亮的眼睛也是危险的。“从这面镜子里涌出的一种新的疯狂在向男人袭击:这里心在变;这里没有智慧和节制的位置,有的只是简单的爱的愿望。”
德·洛里没有写完小说即离开人世。40年后,让·德·默恩续写这个故事,将他的长长的结论部分定名为《恋人之镜》,把镜子的形象带到了一个新的性爱的高度。他也将文学之镜用作尖锐讽刺社会各阶级的工具,抨击政府官员、士兵、贵族和僧侣等阶级的缺点。
在一大段的离题话中,德·默恩让一段关于镜子的动人的讲话由大自然的嘴里说出来。德·默恩所借助大自然讲的这番话深受人们对光学和镜子学(由阿尔哈曾、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和罗杰·培根所兴起的科学)再次产生的兴趣的影响,赞扬了“拥有如此神奇能力的镜子的来源和力度,它竟能出神入化地反射和改变形象。” 大自然叹息道,“假如躺在床上一起被捉住的战神马尔斯和爱神维纳斯在起床之前用这种镜子照了照,” 他们就会看见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所撒下来的天网了。
另外的含义就是,假如他们照了镜子,这对儿恋人也会为自己做爱的场面所陶醉的。让·德·莫恩的诗(数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并被译成许多种语言)最重要的意境就是赞美性爱。诗的结尾是对性高潮的近乎色情的描述:情人终于使欲火正旺的处女达到了满足感。
到13世纪末期让·德·默恩写完这部书时,富家的女性正在用“各种精美的头饰和发型照象牙镜子” 来打扮美化自己。他指的是雕刻精美的镶嵌有象牙框的玻璃或者金属小镜子,象牙框上通常雕刻有耶稣受难或者圣母玛丽亚生活的场面。到14世纪时,这种象牙框的镜子经常描绘“进攻爱之城堡” 的场面:骑士们进攻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同时城墙上的女性往下面仍鲜花;或者是“爱之园” 一个场面:一对幸福的恋人共握着一颗心。14世纪末期的一面镜子盒上雕刻有这样的画面:一对恋人在一起,女的娇羞地将圆镜子举在身后,然后又将镜子举到她恋人的上方,从镜子里看他抚摸她的乳房。
尽管到13世纪时世俗用的镜子在文学作品中已经占有了稳定的位置,但是宗教象征主义的强大传统影响仍在继续,尤其是在但丁(Dante Alighieri)的作品《神曲》中的体现。但丁在许多方面受着让·德·默恩的影响,包括受他对镜子和光学的兴趣的影响。但丁于1321年逝世前不久完成的《天国》里充满了对镜子的虔诚赞美。
《天国》的开头是一次与月亮有关的镜子试验。但丁青年时的情人贝亚特里斯作为天国里的向导对但丁说,“那么,拿三面镜子吧,将两面镜子放在和你相等的距离,将第三面镜子放得远一些,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你面对镜子。在你身后点上一盏灯,可以照亮三面镜子,使得你能够看见所有三面镜子里的形象。你会看到,离你最远的那面镜子尽管反射的光线最少,但却和另外两面镜子同样明亮。” 这是因为,上帝之光给予他所创造的万物以同等的光辉,不管离他有多远的距离。
在《天国》的整个作品中,到处都是光线、玻璃和镜子的意象和比喻。在神秘的最后一章里,但丁被容许直接观看“活着的光,”一种三位一体的自我反射的光辉。在本诗的开头部分是对科学实验的描述,光源藏在观察者身后的地方。本诗的结尾与开头的科学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三面镜子现在竟然能自我发光。“我从那光辉中,看到了三个同样大小但却有三层颜色的光环。一个似乎被另一个所反射,就像彩虹女神反射彩虹女神一样;第三个似乎是火焰,是被另两个光环发射的同等的光芒所照耀。”
继但丁对镜子的赞美作品之后,14世纪最流行的有关镜子的作品《人类拯救之镜子》也是宗教内容的。尽管如此,1300年之后,关于镜子世俗内容的书籍却骤增,赞美的主题包括医疗、占星术和炼金术。这时,对一度神圣的镜子的态度变得模棱两可起来。诗人让·莫利内(Jean Molinet;1425…1507)将他的午夜镜子称之为“匪夷所思并与你对抗的怪物。” 他想象,在伊甸园里,在亚当和夏娃吃禁果之前,有一面光辉的镜子完美地反射出上帝的形象。而当他们偷吃了禁果并照了镜子之后,镜子即断裂成两半。在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 Brandt)的1494年作品《愚人船》里,傻子们是这样照镜子的:一个虚荣的年轻人在镜子前换衣服,一个自负的老头照镜子时认为自己很聪明,一位女子在镜子前审视着自己的美貌,而同时,魔鬼正在把她坐的凳子点燃。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在他的作品《巨人传》(1525)里,在9,332间卧室里各放了一面镜子。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2节 伊丽莎白时代的镜子
到1500年时,欧洲已经出现了350多部书名中带有镜子的各种书籍。随着15世纪中叶印刷技术在欧洲的发明,这种书名的数量急剧增长,尤其是在1550至1650年间,这种书籍的数量骤增。作家赫伯特·格雷伯斯(Herbert Grabes)的作品《可变的镜子》是研究镜子书目的经典之作。格雷伯斯在书中将镜子称之为“一个文学时代的最重要的比喻,”尤其是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更是如此。
玻璃镜子已经非常普遍,“镜子”和“玻璃”这两个词甚至可以互相代用。在书名和文学作品中的镜子比喻根据上下文的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含义。当然有宗教方面的特点比如《基督教改革的水晶镜子》。其它的作品有告诫政府官员要行为端正的《官员鉴》(1559年)和猛烈抨击官场弊端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格兰可怜现状的真正的镜子或者玻璃》(1556年)。
有些书比如《王子美德和骑士精神》(1578年)是颂扬英雄人物的,《基督教女性的水晶镜子》(1582年)是一部畅销的道德镜子读物。还有读起来令人激动的《风情女子之镜》(1582年)。 《水手之镜》(1588年)、《英国士兵之镜》(1595年)和《数学之镜》 (1587年)是实用指南类读物。还有的书的书名很长,如《每人健康必读之镜子或者玻璃,可使身体免受疾病困扰》(1531年),和《爱之镜,它能给人以如此的启迪,使人人都学会爱和生活》 (1555年)。一些译成了现代英语的类似图书在现代书店的自学自力书架上仍随处可见。
英国讽刺诗人乔治·盖斯科因(George Gascoigne)在1576年出版的《明镜》讽刺了宫廷生活,赞美了乡村的美德。他写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