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宝常没有孩子,他常对朋友说:“我要有个三长两短,身边连个侍候的人都没有。”一次生病,他的妻子将家财席卷一空,宝常几乎饿死。忽然有一天晚上,先前传他八音的神仙降临到他家,对他说:“你本就是天界的仙人,舍弃了天宫里的高逸,贪念尘世之爱,沦落在此,如今你在人间的期限已到。你应该还记得天界的云亭宫盛会吧?”宝常一时有些茫然,过了很久才悟到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他对邻居说:“我本是仙宫里的神仙,被贬谪到人间,很快就要回天上去了。”过了十天,他忽然不见了,人们也不知他去了何处。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孔子托书警喻韩滉
欧阳子云 整理
于唐德宗年间任宰相的韩滉(其所绘的《五牛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画的典范之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任浙西廉使,他为人强悍自负,常有图谋不轨的想法。
有一次,一个叫李顺的客商把船停泊在京口的码头上,半夜时分,江上起了大风,船缆被风刮断,船在江上漫无目的地漂流。天亮后,船漂到了一座山下后就停住了。当风波刚有平息,李顺就登岸去寻求帮助。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径,他沿着这条小路走了五六里地时,遇见一个头系黑头巾的人。那人身穿的是古人的衣服,与平常人的衣着大不相同。那人引着李顺登上一座山,来到一座宫殿前,只见楼台殿阁,异常华丽,如同仙居。进了宫殿的正门,又穿过数重宫门,只见里面的庭殿十分宽敞。那人远远地朝大殿行礼,这时,有人掀开大殿的帘子走出来对李顺说:“想请你给金陵的韩滉捎一封信,请不要惊异。”说罢取出一封信,李顺向其施礼并收下了信。那领路人带他出了宫殿,送他回到船上。出于好奇,李顺就问那领路人: “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韩滉问我何人叫送的信,我该如何回答?”领路人说:“这里是东海的仙岛广桑山,当年鲁国的宣父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尊孔子为‘宣父’)得道成了天界的仙官,就由他管辖这广桑岛。韩滉,就是他的弟子仲由(即子路,孔子的弟子,勇猛刚毅,曾为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转世的。韩滉为人刚强自恃,孔子怕他犯罪落入法网,所以捎信提醒他。”说罢领路人告辞而去。李顺回到了船中,这时有个仙界派来的使者告诫船里的人说:“好好坐着,不要害怕,万万不可往船外看,很快就会到达你们来前的地方。”船里的人谁都不敢往外看,片刻间,船就到了京口码头,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千万里。
李顺找到韩滉的府衙,把信交给了韩滉。韩滉打开信一看,信上只有九个古文字,根本就不认识。于是问李顺怎么回事,李顺就将在广桑仙岛的经过一一说给韩滉。韩滉觉得太怪异了,以为李顺妖言惑人,就将他抓起来准备严刑拷问。后来韩滉广访懂得篆体、籀体字的人,他们也都不能辨认那几个字。一天,一个身穿古人服装的人来拜见韩滉,自称擅长辨认古文。韩滉把那封信给他看。那人看完了信,立刻把信举过头顶向韩滉叩拜、祝贺道:“这是宣父孔丘的信,字是夏禹时代的科斗文。这九个字是:‘告韩滉,谨臣节,勿妄动’。”(大意是:告诫韩滉,好好尽臣子的使命,不要轻举妄动。)韩滉对那客人恭敬有加,那客人出门后,不知去了何地。客人走后,韩滉神态惨淡地默坐着,过了很久,终于一目了然,他回忆起了自己在广桑岛上当神仙的往事。于是重重地酬谢了李顺。自此韩滉谦恭谨慎,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朝延。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李白与许宣平失之交臂
欧阳子云 整理
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唐睿宗景云年间,他在城阳山南坞隐居时,自己盖了一所小茅草房。从来不见他吃饭,没人知他在服食什么。他的容颜像四十来岁的人,行走起来如奔马一般。常常看见他挑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总是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竹杖。每每当他喝醉后拄着竹杖回到山里去时,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来,他或者救人于危难之中,或者救人于疾苦之中。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却从来也见不到他,只见到他在草房的墙壁上题的诗:“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许多人都喜欢诵读他的诗。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官道上的传舍里,到处都题着他的诗。天宝年间,李白离开翰林院,向东游历经过传舍时,读到他的诗,在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打听是谁写的这诗,得知是许宣平所作。李白即到新安去游历,跋山涉水,多次求访都与宣平失之交臂,遗憾不已。万般无奈,李白就在他的草房内的墙壁上题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李白造访题诗的那年冬天,一把野火烧了这间小茅屋,从此也就失去了许宣平的行踪。
一百多年之后,也就是咸通七年时,郡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经常与人结伴进山打柴,一天,她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人坐在岩石上,正在吃桃,桃子奇大。那人见到老妇人就问道:“你是许明奴的家人吧?我是明奴的祖先许宣平。”老妇人答道:“听说他早已成仙了!”宣平说:“你回去,替我告诉许明奴,就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子吃,但不能带出山。山神非常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其味道鲜美,一会儿就吃完了。许宣平就让老妇人和砍柴的人一起回家告诉明奴此事。老妇人回家后,一一告知,许明奴家族的人非常惊异,一时间,尽人皆知。
不久,老妇人不怎么吃饭,人却一天比一天年轻,身轻体健。中和年以后,兵荒马乱连连不断,百姓寝食难安。许明奴全家搬迁避难,老妇人进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现在进山打柴的人,有的会见到那位老妇人。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追她时,她就飞升到林梢之上而离去。
<;后记>; 在《全唐诗》卷860_6记载了许宣平的另一首诗「见李白诗又吟」:一池荷叶衣无尽,两亩黄精食有馀。又被人来寻讨著,移庵不免更深居。据说位于歙县太平古桥西侧的太白楼,是后人为纪念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不遇,在李白饮酒的地方而建。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黄帝求道于广成子
欧阳子云 整理
广成子是远古时的一位仙人。他住在甘肃省平凉市西部的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黄帝闻讯后曾专程去造访他,黄帝问他:“敢问什么是修道的要诀。”广成子说,“在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了,秋天未到,草木没等到黄时就凋落了,你说我能和你谈道吗?”黄帝惭愧地退出了。
回去后,他不理朝政,啥事也不干,闲居了三个月,然后又去见广成子。这回,他知道真道之难得,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次叩拜,求治身之道。广成子回答说: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心中一片空灵,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凝神静修,你的肉身自会达到净化。当你能达到神清体净时,你的身体就不会感到劳顿,你的心也不会为外界所动,你就可以长生了。要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因为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我固守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岁,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得我道法的人可以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我道法的人只能是世俗之辈。我的道会将你引入无穷之门,畅游于无极之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世人都死去时,仅有我,依然长存于天地之间。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马周迷途知返辅唐王
刘新宇 整理
马周是仙界华山素灵宫的一位仙官。唐代李氏将要受命于天取代隋朝时,太上老君派马周到人世间帮助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马周到了人世后,却天天沉缅于饮酒,二十年都默默无闻地混迹于俗人中,完全忘了上天给他的使命。后来竟落魄江湖,饥寒交加,人人都躲着他,多次向人磕头告帮。他听说袁天罡从四川到陕西来了,据说他善于看相,就去见他,求他看看自己的将来是凶是吉。袁天罡看了马周半天后说:“你的五神已经离你而去,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哪里还有什么相可看哪!”马周一听大惊失色,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消灾免死,袁天罡说:“你可以从这里一直向东走,会看见一个骑牛的老人。你不要和他说话,跟着他走就行,这样你的病就可以免除了。”
马周按照袁天罡的话,没出城门,果然看见一个骑牛的老头出城,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出城顺着村路走,登上一座大山。马周跟着老人爬上山顶后,老人看见了马周,就下了牛坐在树下,然后说:“太上老君命你下凡辅佐皇室,可是你却成了个酒鬼,混到饥寒交迫的地步。现在你的五脏之神已散,正气消尽,已经死在眼前,你还不好好反省悔改吗?”马周仍然发懵,不知老人说的什么意思。老人接着点化他说:“你本来是天上素灵宫的仙官,现在,华山的仙王派人召你去。”说罢就领他进了一座宫城,进了好几道宫门,来到大殿前,只见侍卫排列了很多,警戒森严,好像是王宫。老人领他到了大殿的门帘前,有一个官员宣读王命,责备马周有辱使命,让他返回原来的司署,反省自己的错误。老人和其他几名使者就把马周送到王宫东面一个另外的院子里。来到一座宏伟的房屋前,见门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马周用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