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们认为空荡荡的太空,也许就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带动着地球走,印度古人认为是巨大的动物。埃及人认为天空是一个女神的身体,女神身上都是星星,晚上的时候,女神把太阳吞到肚子去,天空就暗了,白天再把太阳吐出来还给大地。这也很生动地将世界视为一个巨大的生命。

  到了近代,人们就不再做生动的世界描述了,取而代之的是像机械式的想法。牛顿认为宇宙就像一个庞大的机械,所有的物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就像钟表里的齿轮互相密合。因此可以由观察某一物体的运动推论出其他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样的世界观也说得过去,只是他没有仔细想想这么大的机器是谁做的,而且这机器的精密程度也远非他想像的,所以无法以数学方式描述。从那个时候开始,“机器”这个观念把人跟生命产生了隔离,人们认为只有动物、植物是有生命的,叫做有机物。其他的比如石头、钢铁、天体,都是死的,叫做无机物。

  将宇宙视为有生命的,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真实的情况。而把宇宙生命特性隔开,其实也是将人类自己与自己生命的本源隔绝。如果以现在的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只能解释特定现象,而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根本难以解释或根本解释不了。

  不同层次对于宇宙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其实那是在不同层次看到的真相。在人类这里看,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转,只是像漩涡一般的形式。在高层的空间看,这样的漩涡就是一个精密的机器造成的。再仔细看看这些精密的机器里面,他们也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呢。有些就像中国的龙一样,玩着他的龙珠(银河中心),一圈圈地绕着转,身上的鳞片一片片的也闪闪发光,就像银河的满天星辰一样。有些银河系,不只是一条龙,而是四条龙,共同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组合起来形状看起来就像万字符一样。下图是科学家利用紫外光拍摄M81银河系的照片,蓝色部分为比较亮的星球,看起来不就是佛家的“万字符”嘛。

  M81, 资料来源: NASA, UIT

  有些银河系,却是两条鱼,互相头对尾绕着圆圈转,鱼的眼珠闪亮亮的(太极图形)。如下图的M100银河系。

  M100: A Grand Design, 资料来源: NASA

  再看看这张图吧。下图是一张全天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不是很像一张太极的图吗?这是科学家用四年时间绘制下来的,本星系群local group(九大行星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转,银河系位于本星系群中转)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的运动图。这张图显示出,相对于宇宙背景辐射,本星系群正在运动着。本星系群的运动轨迹图像太极图形,那又说明了什么?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很疑惑,只能猜测是有一个更大的星体结构在影响本星系群的运动。

  对于这个宇宙的构成,一书中有清楚的论述,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目前科学家还不能认识到的问题。由科学家的观测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并了解,因为宇宙是由佛道两大家组成的,所以有些银河系中间有佛家的万字符,而有些银河系则像道家的太极图形。而本星系群的确是绕着更大的星体体系在走,而那样的体系刚好是一个太极的形状。

  中说:“如果人类能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和宇宙,改变一下僵化了的观念,人类就会有一个飞跃。‘佛法’可以为人类洞彻无量无际的世界。千古以来能够把人类、物质存在的各个空间、生命及整个宇宙圆满说清的唯有‘佛法’。”宇宙的真实情况简直是妙不可言,人得通过修炼才看得到真相。科学的发展要是照着修炼的路走,也能真正了解宇宙的奥妙。

  参考资料:

  xware。ru/db/search。html?words=galaxy

  通过运用NASA星团号(Stardust)太空船对荒野2(Wild 2)彗星的详细观测,美国天文学家对这个奇特的彗星大吃一惊,它在太阳系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其形貌违背万有引力定律。

  该彗星有高耸的凸起和檐壁陡峭的坑,十多个喷射材料从其内部射出,尘埃漩涡集中在彗星周围异常密集的区域。其古怪的特征包括两处洼地,底部平坦,墙壁近乎垂直,就像巨型脚印一样。它们的结构并不像典型的冲击坑。在该彗星的新地图上,它们被命名为左脚和右脚,大约5公里宽。

  图注:荒野2复合像,其表面细节图像重叠在通过长时间曝光以显示其放气喷射流的图像上。

  在这次观测中,天文学家还对另外两颗彗星作过近距离观测,但是它们都看起来相当平坦,而且并没有非常深的坑,此外,其痘疮状的表面也是普通的小游星和卫星所共有,这些都与荒野2上所观察到的形貌完全不同。

  “就我们所知,荒野2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物体”,星团号太空船主要研究人员、华盛顿大学天文学教授Donald Brownlee说。他和他的同事曾预想它是一个由尘埃和木炭状覆层组成的相对并无特色的彗星,然而他们却发现这是一个谜一般的地方,宽广的平顶山和陡峭的峡谷清晰突出。

  天文学家认为,荒野2彗星并不是一遇到冲击就会飞裂的碎石堆,相反它是由坚固的材料组成,因为它能承受悬崖和尖顶。目前还不清楚荒野2彗星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荒野2的形貌违背引力。“在其表面几乎没有重力”,Brownlee教授说,“如果你站在上面,你能跳到它的轨道上去。”

  参考资料

  space/scienceastronomy/stardust_results_040617。html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对先驱者(Pioneer)10和11号、尤利西斯(Ulysses)号等航天器的轨迹跟踪表明,这些航天器的运行轨迹明显偏离根据“万有引力”算出的轨道。有关结果已经发表在1998年10月5日《物理学评论快报》第81卷,2002年4月15日《物理学评论D》第65卷等权威杂志上。

  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航天器分别发射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5日,是人类最早向外太空发射的航天器。在先驱者10号和11号分别与木星、土星相会后,两艘航天器沿着相反的方向飞向太空。先锋11号在1995年11月份最后一次发射回信号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而先锋10号最后一次发送回信号是在今年2月份。

  根据两艘航天器发送回来的无线电波信号,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定出它们的位置,在扣除行星的微扰效应、太阳辐射压力、星际物质的影响广义相对论效应以及多普勒偏差和漂移等影响后,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算出它们的加速度,计算精度高达10…10cm/s2。

  从1980年起,当太阳的辐射压力小於5x10…8cm/s2后,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Laboratory,JPL)研究组就发现了对先驱者10号算出的加速度中有8(±;3)x10…8cm/s2无从解释,该加速度方向正对着太阳。在这以后更精确的计算表明,先驱者10号和11号都受到约8。5x10…8cm/s2的向着太阳的不明来源的加速度。此后实验组考虑了各种可能的原因,诸如来自星系和基泊尔(Kuiper)行星带的引力、航天器漏气、地球进动、地球方向误差、飞船热辐射的各向异性等,发现没有一种起因可以对此加以解释,有些因素引起的加速度偏差仅是上述偏差的千分之一左右。

  实验组还用两个独立的分析软件对这些轨道作了计算,结果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排除了分析软件存在缺陷导致错误的可能性。为检验所发现的加速度是否是某种未知粘滞阻力所致,考虑到粘滞阻力总是与速度方向相反,实验组还对运行轨道不沿着太阳半径方向的尤利西斯号的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尤利西斯号轨道也受到类似的不明加速度的作用;另外,利西斯号的设计和外形都与先驱者号大不相同,所以这一加速度也不太可能由飞行器的硬件所导致。实验组对加利略号轨道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但是实验组也谨慎地说明,加利略号受太阳辐射压力影响较大,他们不能排除太阳辐射压力的作用。

  在这些论文中,这些科学家还指出了与这一加速度有关的另外一个疑团,它只是影响人造飞行器而对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的运行轨迹没有显著的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了精确的观测,如NASA的维京(Viking)使命可以将地球和火星位置确定到误差小于100米左右,如果地球和火星有同样的效应,它们的轨道半径据推算要比现在分别小21和76公里。这一现象也不太可能是目前使天文学家们正在寻找的暗物质引起,因为暗物质会对行星施加相似的加速度。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有可能是新的物理原理所致,也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大尺度上不再成立的缘故。有的NASA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的实验设想,并已决定在以后的飞行器运行轨道设计中考虑这一他们称为“先驱者号反常”的现象。

  参考资料

  1。 J。D。 Anderson, P。A。 Laing, E。L。 Lau, A。S。 Liu, M。M。 Nieto, and S。G。 Turyshev, Phys。 Rev。 Lett。 81, 2858, 1998。

  2。 J。D。 Anderson, P。A。 Laing, E。L。 Lau, A。S。 Liu, M。M。 Nieto, and S。G。 Turyshev, Phys。 Rev D 65, 082004, 2002。

  3。 nssdc。gsfc。nasa。gov/nmc/tmp/1972…012A。html

  4。 newscientist/news/news。jsp?id=ns99993439

  “万有引力”系列(一):宇航员变轻的骨 

  自从载人宇航器被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人类太空旅行的梦想似乎成为不远的将来。世界一些国家包括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试图了解“失重”对人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发现是:从太空旅行中归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