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①念佛人(指信愿持名之人)临终有瑞相,上品往生者也。
②念佛人临终有恶相,决定不能往生者也。
③念佛人临终念佛,既无瑞相,亦无恶相,亦皆往生(此乃古德所说。)
二、答大经会本中最后所增四句之深旨
您问夏师所会《无量寿经》定本中最后增入〃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
行〃之因缘问题。此问有关当前及未来之法运,经您提出,功德极大。
所问之四句,乃夏师于本经印成之后,而决定补入者(补于勘误表中)。于是此本乃真
成为定本,而不再改变。盖此四句十分重要,既表明净密不二,净宗即是密教显说,又显示
宏修密乘乃德遵普贤之诸大菩萨等,共同之行持。此四句在八相成道之转法轮相中。德遵普
贤之诸大菩萨,能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之佛(此乃权小之佛,非究竟圆满之果觉),故可〃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而其中之首,即为〃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使诸根成熟众生,能上
升至灌顶之位(可见灌顶之重要,千万不可轻视),并授给菩提之记,此即俗说之授记成佛
也。此下即为最末增入之四句,首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如上德遵普贤之诸大菩萨,
为教导其余诸菩萨,皆能成为密教之金刚阿阇黎。因密法乃究竟之方便,令众生之三业,顿
同如来之三密,但能相应,便得究竟成就。佛果之究竟处,正在此度生方便之究竟,故须教
导诸大菩萨皆能成为阿阇黎,辗转传授此究竟方便之密法,普令速证究竟之果觉。下续接〃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此中〃相应〃即〃瑜伽〃。前者为义,后者为音。故此四句之义,即
为: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以及受教之菩萨,为能充当阿阇黎,彼此皆须实修种种瑜伽(相
应)之密行(即修种种密法)。如是则能〃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经文极
表密法之重要。
又《净修捷要》云普贤菩萨〃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故知密教初祖正是普贤,
每代祖师皆是金刚萨埵,(如信不及,则可看为金刚萨埵之代表。)是故经中,德遵普贤诸
菩萨,普教余诸菩萨咸能充当阿阇黎。盖以普贤与金刚萨埵本来不二,宏扬密乘正是普贤之
本愿也。
又普贤大士之极果,即普贤王如来,亦即阿达尔嘛佛。密教中称金刚萨埵乃因位,普贤
王如来乃果觉。故弟常对人说,修金刚萨埵法,初步即是到家,即此意也。
三、粗答〃发菩提心〃与〃称性极谈〃
(一)大菩提心者,浅言之,乃大智大悲大愿三结合之心,亦即行愿菩提心与胜义圆融
不二之心。《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即离相,此大智也。修一切善,大悲大愿也。三者结合即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但离相,则易堕于豁达空;若但修一切善,则成为有为法。皆不能直趋
菩提。但终日度生,终日无度;终日念佛,终日无念;终日求生净土,终日无愿无求,方名
大菩提心也。能发此心,必证正觉。结合净宗则为广度众生,而求生净土,能信是心是佛,
仍旧老实念佛。如是行者乃必决定往生也。
(二)〃称性〃中之〃称〃字,即是〃称心如意〃中之〃称〃字。此乃如来称心性登峰造极之
谈。开权显实,大畅本怀,称心而谈,和盘托出。故云:〃称性极谈〃。性者自性,乃此心之
本体,恒常不变者也。又称者相称之义,故称性指与本性相称。此性遍虚空,恒不变,体具
万德。今此谈亦遍虚空,恒不变,具万德。此谈与自性相称,故名称性之谈。
甲子冬小雪节(一九八四)
(八)答F居士
答临终一念可以往生
承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何以临终一念亦得往生?此问切要。盖信愿持
名之功德,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正如蕅益大师所示:〃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
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盖直指称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蕅师所示,正与古经相符。六朝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下,尚有二十一字,文为〃专持名
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古灵芝、大估诸师皆尊石经。幽溪大师
更谓今经讹脱,读经者应补入此二十一字。若补入此二十一字则《阿弥陀经》与《大经》之
十念必生,《观经》之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宝王论》之临终一念得生,均一味无殊
矣。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
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号一声心。〃盖信愿
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
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
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
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九)答C居士
(一)论临终往生,唯凭佛力。(二)不闻不睹,何惧魔军。
您所问(甲、乙、丙)三问题,试答如下:甲乙两问都是临终之事:甲、无人引导,甚
至干扰。乙、心脏病发,临终苦迫。因之畏惧,恐难往生。此二问实际是一个问题。其实皆
因对净宗是他力法门,体会未深。盖临终时能正念分明,安详往生,决非专靠自力。一般凡
夫何能有此水平?净土法门所以能普被三根者,端在弥陀愿力加持。行人如能信愿持名符佛
本愿,则弥陀于行人临终之际,必来接引。如玄奘法师所译之《阿弥陀经》云〃慈悲加祐,
令心不乱〃。盖因弥陀慈悲,以佛威神功德,加持庇祐行人,故此行人临终之时,才能不
乱,正念往生也。平日信愿持名,主要靠自力;临终正念往生,主要靠他力。他力无边,故
不必有所疑惧。如真欲往生,正好现在努力,提高正信,切愿求生。蕅益大师(莲宗九祖)
曰: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盖谓如有信愿,即得往生,反之,则不能往生。可见目前
首应弄清楚净宗的道理,深信切愿,必得往生,其余一切,均不必多虑。
丙、疑惧有外道作祟,来扰身心。此问题今日正好回答,因有实际事例可作证明。今秋
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
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
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
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
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
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
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末后并
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
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
不易解开了。〃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
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
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
不睹无穷'。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
也。〃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
女居士焕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
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盼您一试。再者
《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
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可见
您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
道的干扰呢?末后,请听一颂:
不闻不睹 平等大智 无爱无憎 不舍不取
般若妙用 不可思议 智光照处 魔障顿息
毋用排遣 不须对治 一心平等 诸魔绝迹
外道邪法 无能为力 自在安然 何必疑惧
舍诸分别 一念单提 深信切愿 持佛名字
一声佛号 万德圆俱 如海一滴 具百川味
念佛求生 契佛本誓 佛遣菩萨 随时护卫
现世安泰 临终佛至 慈悲加护 莲台迎去
劝君生信 莫更疑虑 信愿持名 绵绵密密
乘佛愿力 必定生西 莲花化生 径登不退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三日
(十)答H老居士
一、答(一)愿贵切实,(二)临终观行
拜读大愿,至表赞叹。妙解如环,情辞真挚,定邀四宝加被圆满成就。窃以愿贵切,贵
落实。令学长胜愿即贵在〃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十六字。果能逐步落
实,决定有愿必满,往生极乐,位登不退。甚至即此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