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后来巴别塔终于毁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把它变成一片瓦砾。后来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巡视了巴别塔,他像居鲁士一样喜爱它的雄姿,于是拨用1万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清除废土,接着下令全军一起劳动,据斯特拉波记载,亚历山大力这项工程竟投入了60万个工。
现在过了2200年,一位西方学者来到这个地方,和亚历山大不同,他不是为求名,而是为求知;他没有1万人供他役使,手下只有250人。但他孜孜不倦地一连干了8年,总计用了80万个工作日进行复原工作。经过科尔德维的努力,巴比伦基本恢复了旧时的面貌,成为一片世上少有的建筑群。
古人把悬空花园看做世界奇迹,而巴别塔则至今为人们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标志。科尔德维接着又打开了巴比伦城的另一部分,这块地区古铭文中是有所记载的,但从来没有人看到过。
科尔德维只在这里挖出一条大街,这是古代最美的一条街,它的美丽超过古罗马的所有道路,也超过所有现代城市的大街——假如不用长度作为度量标准的话。这条大街主要的不是用于普通的市内交通,而是专供拜神的行列使用的。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巴比伦城的市民经这条大街走到巴别塔,朝拜马尔杜克神。
这条朝拜街的修筑工程大约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43年间,始终没有停顿。关于朝拜街的源起和用途尼布甲尼撒是这样说的:〃这是巴比伦第一大街,我用优质材料建造这条大街,用吐尔米纳班达石和沙石铺垫艾布尔沙布,这样它才能和朝拜马尔杜克的队伍相称;我把它同我父亲建造的工程连接起来人它成为一条出色的大街。〃
它果然是这样的一条大街——朝拜马尔杜克的大街。这条街同时也是巴比伦城的防御工事的组成部分:整条街的构造就是一条巨大的战壕,站在街心向左右望去什么也看不到,因为大街夹在22英尺高的两堵高墙之间,这条街又叫做巴比伦圣街,它像一条深沟从外城墙通往伊施塔门,这是进入巴比伦内城的唯一通路,敌人要攻破这道城门非走这条路不可,但这夹在两堵高墙之间的路却是致敌于死地的陷阱。
大街两旁的墙上装饰着彩釉浮雕的两列雄狮,共约120头,每头近7英尺长,显出扑向敌人的姿式。在普遍相信神怪的时代,这条险路两侧的这些形象可以产生威慑敌军的效果。两堵墙从头到尾都是狮子,它结丽而威武,张嘴露齿,毛色有白、有黄,背景是深蓝的,整条大街共长73。6英尺。
大街中央立着几块一码见方的石灰石,放置在沥青覆盖的砖砌底座上,各面用角砾岩包角,约盖住石块的一半,包角石片的接缝也用沥青填充。埋在下面的石片上镌刻如下的铭文:
〃我是巴比伦工那波勃莱撒的儿子,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撤。为朝拜大神马尔杜克,我已用沙渡石板铺好通往巴别塔的路。巴尔杜克,大神啊,请赐予永生。〃
伊施塔门上也有类似的铭文。街旁的高墙的遗迹至今还有40英尺左右的高度,是巴比伦最为引人注目的古迹。当年大街上有两座巨大的了望所,各有二座高耸的了望塔,从塔上望去,可以看到墙上五光十色的神兽,据科尔德维估计共575只。这些神兽姿态威猛,色彩斑斓,衬着深蓝的底色,令人眼花镣乱,当年,人们从这里望见门里豪华的王宫时,一定会肃然起敬的。
装饰伊施塔门的神兽不是女神伊施塔的狮子,而是气候神兰曼(又名阿达德)的公牛和众神之王马尔杜克的〃西鲁什〃——一种狗头蛇身、有些像龙的神兽。西鲁什有四条腿,腿很长,后脚上有钩状爪甲,全身披鳞,长颈上有一颗扁平的头,眼睛很大,双角直立,口吐两叉舌。这就是巴比伦龙。
这里又有一则圣经故事透过传奇的形式显示了历史的真实:当预言者但以理在狮子坑里被上帝救了性命时,他实际证明了,在他所信奉的〃活的上帝〃,千秋永世的神的面前,龙神是软弱无力的。
科尔德维写道:〃可以想象埃萨吉拉的僧侣们捉了一条像龙的动物,大约是本地生长的一种爬虫,把它放在庙中昏暗的屋子里展览,声称这是活的西鲁什。据书载:但以理用毛发和沥青做了一只小'家禽'给'神'看,'神'却扭过脸去,这就不足为怪了。〃
马尔杜克街的元旦朝拜行列一定是场面浩大,蔚为壮观的。科尔德维这样想象当时的情景:〃一次我看到人们用床从西拉库斯大教堂抬出圣母玛丽亚的银像。那像比人大,身上挂满祭祀奉献的各种戒指、宝石和金银饰物。银像由14个人抬着,在狂欢的音乐和人群雷鸣般的祈祷声中,像飞一样越过众人的头顶进入采石人的花园,当朝拜马尔克的行列行进时,人们欢呼着把神像从埃萨吉拉寺抬出院墙,沿朝拜街道前进,我想那情景应是十分相似的。〃
然而这种对比一定是远远不够的,朝拜马尔杜克的行列(这套仪式我们十分熟悉)一定是更加狂暴、更加强大、更加豪华和野蛮,人们把马尔杜克以下的众神从埃萨吉拉寺的〃命运室〃一直抬到幼发拉底河岸,放在岸边礼拜三天,然后欢呼着送回原处。
帕提亚人统治以后,巴比伦人口锐减,国势衰微,雄伟的建筑日渐倾圮,公元226至636年萨瑟尼德(波斯人建立的王朝——译者)统治时期,坍塌的古代宫殿里还有人居住,到了阿拉伯人统治的中世纪,巴比伦就只剩下一片茅屋了,这种情况至今未变。
今天,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科尔德维从地下唤起的巴比伦,看到许多古迹,看到五彩缤纷的残片和昔日的繁华的痕迹。先知那利米是怎样讲的呢?
〃于是沙漠里的野兽和岛上的野兽将住在那里,猫头鹰要住在里面,它将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居住。〃
第十四章 契晨-伊特萨(Chichen…Itza)遗弃在丛林中的巨城又一座玛雅弃城在南美丛林中被发现,人们期待这次发现能打破译玛雅文明的坚冰。然而,随着发掘的深入,新的疑团又断涌现,考古学家们仿佛步入了新的怪圈。
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大多,因此,任何一种猜测都看似合理。
——玛雅学家 普莱斯考特
一轮明月挂在森林的上空。
玛雅人弃城北去已经过了1300年。北迁以后,玛雅人建起了新帝国,新帝国则亡于西班牙人。这天,美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爱德华·赫伯特·汤普逊由一名向导陪同,骑马穿越新帝国的国土,寻找玛雅最大、最美、最富、最豪华的古城契晨-伊特萨。一路上人、马都历尽艰辛。汤普逊疲惫不堪,低头昏睡,马腿每一磕绊他就险些跌下马鞍。行进之中,向导忽然发出喊声,他向前望去,看到一片奇景。
漆黑的树梢上显露出一个陡峭而高大的土山,土山的顶巅一座寺院沐浴着银白的月光,像是玛雅阿克罗波里斯山顶上的〃帕西农庙〃(希腊雅典的雅典娜女神庙——译者)。走得近了,愈加显得高大。那印第安向导下了马,卸去马鞍,铺开毛毯准备过夜了,但汤普逊却着了迷地望着那雄伟的建筑,不忍入睡。向导准备床铺时,他却跳下马步行前进。从土山脚下有一道陡立的石级直通山顶的寺院,石阶上长满杂草和灌木,有几处已经倾圮。汤普逊认得这种建筑形式属于金字塔一类,也懂得埃及的金字塔的用途,但这座玛雅金字塔不像吉萨的金字塔那样本身就是一座陵墓,从外形看倒有些像巴比伦的通天塔,但是看来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那道巨大石阶的载体,而石阶则逐级上升,直通日月神的庙宇。这个结构的目的比通天塔还要明显。
汤普逊拾级而上,他看到那些丰富多采的浮雕装饰。塔顶高约96英尺,他站在顶上纵目四望,边看边数:一座,两座……周围一共六座建筑。这些建筑都藏在暗影里,有的只在月光之下露出石砌的表面。
这里不是别处,正是契晨-伊特萨。在举国北迁的开始,契晨-伊特萨不过是个前站,后来发展成为最大的城市,新帝国的中心。
随后的几天中汤普森多次登上这个古墟之巅。他写道:〃一天上午,我站在这座古寺的屋顶上,看着初升的太阳染红了远方的地平线。周围是深沉的幽静,夜间的喧闹停止了,白天的匆忙尚未开始。天地都像是屏息等待着什么,随着阳光高照,整个世界唱起来了。树上的鸟儿和草里的鸣虫组成一部大合奏。大自然教给原始人崇拜太阳,今天的人类内心深处还保持着这种教义。〃
汤普逊静静地立着,完全陶醉了,在他的眼里整个森林仿佛消失了,他似乎看到眼前一片广场,长列的信徒登上山坡走向神庙,耳边响起圣乐,宫殿里人们在寻欢作乐,寺庙里忙着作祈祷,他极力在喧闹的森林里寻找这一切。随后,他的幻境悠然消失,古代的景色不见了,因为这位考古学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绿树丛中出现一条狭窄的小径,昏暗中若隐若现,这条路可能通向契晨-伊特萨最著名的奇迹:圣井。
墨西哥和尤卡坦的考古史中,至今没有出现谢里曼、勒亚德、比特里这样杰出的人物。除斯蒂芬斯有所开创以外,还没有什么人在探险方面有所收获或在寻宝活动中做出杰出成就,也没有谁用铁锹挖掘时突然发现珍贵的古文物。
汤普逊至少有一方面相当于尤卡坦的谢里曼,因为他动身前往契晨-伊特萨的决定是根据一本书,而这本书除他以外谁也不曾认为具有实际价值。谢里曼对古籍的信任也不过如此,汤普逊也令人想起勒亚德;勒亚德远征时身上只带着60英镑,同行的只有一个人,而汤普逊深入原始森林时连一个便士的存款也没有。他遇到的困难足以使任何人退缩不前,而他应付困难的顽强性较之比特里是毫无逊色的。
斯蒂芬斯的第一批收获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人们纷纷议论玛雅人是不是早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