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 述
1946年事件以后,波兰和匈牙利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开东欧改革的先河。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改革高潮。上述改革的宗旨都是为了摒弃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苏联模式,建立比较符合本国特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模式。但是,波兰的改革尝试由于内部的阻力和外部的压力,在1949年就停止了。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则由于苏联的武装干涉而夭折了。只有匈牙利的改革,在卡达尔的领导下继续前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在1968年~1972年形成高潮。
匈牙利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0~80年代,波兰和匈牙利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民主德国的领导人犹豫观望,在不同程度上也加入了改革行列。只有阿尔巴尼亚,继续在集权化和“一大二公”的“左”倾道路上迅跑。
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因素是东欧五国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的下降。
196~1970年:74%;1971~B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73
1974年:64%;1976~1980年:41%;1981~1984年:B34%。
国民收入的下降反映了生产的衰退,说明粗放型的经B济潜力已经消耗殆尽。旧的经济体制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机制,只有加速改革,把经济转入集约型轨道,才能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个因素是世界能源危机对东欧经济的打击。东欧国家普遍缺乏石油,能源价格暴涨,使东欧经济蒙受巨大损失。东欧各国的外债急遽上升。
1986年底,波兰欠西方的债务达382亿美元。
人均欠债10美元。
1988年,匈牙利的外债达180亿美元,人均欠债180美元,居苏联东欧国家之首。
1981年,南斯拉夫外债达201亿美元。
80年代初,罗马尼亚外债达140亿美元。罗政府以大量出口农产品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来偿还外债,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引发了社会危机。
东欧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大致相同:减少或取消中央直接向企业下达的指令性指标;让企业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和市场需要自行制定计划,实行企业自主和自负盈亏,扩大职工参与工厂的管理;国家主要抓宏观经济决策;改革是全面的,包括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工资体制、税收体制、对外贸易体制等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则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议会(国会)和地方议会的立法和监督作用,实行党政分开,完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为主要内容。
70~80年代的改革是在危机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改革遇到的困难要比任何时期都大。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巨额的外债困扰着东欧各国。商品的严重匮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下
67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降,加剧了社会的对抗。政治反对派乘机崛起。所以,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在东欧国家中,阿尔巴尼亚是坚持旧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唯一国家,即使在霍查去世(1984年)后也是这样。尽管如此,在1986年召开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九大上。我们仍能看到阿尔巴尼亚对内和对外政策的某些松动。因为改革的历史潮流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建设自治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在80年代初也遇到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外债负担不断加重。这说明自治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存在着弊端。由于联邦政府丧失了宏观控制,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抬头。
1980年铁托逝世后,地方分裂主义更恶性发展。
1981年发生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居民骚乱的事件。他们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间的摩擦和冲突加剧。
南斯拉夫陷于社会经济的危机之中,自治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经济和政治的现实,证明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东欧一些共产党开始摒弃上述理论,寻找比较符合实际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西方国家乘人之危,加紧向东欧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并以波兰为突破口。美国政府通过劳联—产联工会,向处于地下状态的团结工会提供数百万美元的活动经费,同时对波兰当局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团结工会合法化。
“美国之音”
、“自由欧洲电台”
和“BC”
等西方电台,加强了对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反政府宣传活动,煽动东欧人民脱离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73
会主义。罗马教廷成为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工具。
1978年当选为第266任教皇的原波兰克拉科夫主教卡。沃依蒂瓦,改名为约翰。保罗二世。他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对波兰的三次访问,激发了波兰人民的宗教激情,使波兰的政治天平倒向天主教会一边。教皇和波兰主教团咄咄逼人,要求当局恢复团结工会的合法性和实行工会多元化。
西方国家和罗马教廷配合默契,力图使团结工会上台执政,并在东欧国家引起多米诺效应。
87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一章波兰:危机中的改革与改革中的危机
第一节 形势:经济渐趋恢复,政治渐趋稳定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1923年7月6日生于卢布林省库罗夫地区的扎莱姆布夫村。他的父亲是一位经营田庄的农业工程师。
1939年,他毕业于华沙的一所私立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随父母和妹妹迁居立陶宛,后又迁到苏联东北部。
1943年4月,他加入在苏联组建的波兰军队,经历了解放波兰、直抵柏林的所有战斗。
1947年,他加入波兰工人党。
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后,他成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党员,历任波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
1968年4月,他作为中将,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
同年10月,被提升为上将。
1973年又晋升为大将。
1964年在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从1971年“六大”起,他一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1年2月,他被议会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84年11月。
1981年10月在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他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六任领导人。
1984年11月,第九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73
届议会首次会议任命他为国务委员会主席。
雅鲁泽尔斯基受命于危难之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十分严峻。
1980~1981年的危机引起了波兰经济大倒退。
创造的国民收入,1981年仅及1978年的80%,1982年进一步下降为764%。公营工业的产值1981年比1980年下降了19%,B1982年又比1981年下降了2%,同1979年相比,下降了16%。
畜牧业生产1981年比1980年下降12。
4%。
谷物产量略有提高,1982年总产量为2172万吨。由于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商品严重匮乏。
198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通货膨胀率,1982年达到104%以上。由于食品严重短缺,政府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1981年——670万吨,1982年——370万吨。
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产的下降而下降。
1982年同1980年相比,人均实际收入下降143%。
1980年肉的消费量平均B每人733公斤,1981年降到64公斤,1982年又降到48公B斤。从1981年起,波兰对肉、黄油、食糖等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波兰经济面临的另一个严重困难是70年代开始的越来越重的债务负担。
1981年底,欠西方国家的债务达244亿美元。
从这时起,西方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波兰不能借入新债。
由于利率的提高和利息转为本金,使波兰的债额不断增加。
1980~1981年危机,既是经济危机,也是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波兰统一工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一落千丈。而天主教会的威信则直线上升。许多波兰人对国家的前景悲观失望。许多党员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心而纷纷退党。到1982年9月,仅一年之间,在原有的260
08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万波兰统一工人党党员中,就有40万党员退党。
恢复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恢复对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信任,是摆在以雅鲁泽尔斯基为首的波兰党和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以雅鲁泽尔斯基为首的波兰党和政府,认为只有改革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从1982年1月1日起,波兰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摒弃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把经济活动建立在市场经济和自治的基础上,实行企业自主和自负盈亏,扩大职工参与工厂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人的主动性。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从1982年下半年起,经济开始呈回升趋势。
1982年8月,公营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2%,9月增长4%,10月增长4%,11月增长8%。但是1982年的工业生产仍比上年下降2%。
1983年,波兰当局制订了三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1983~1984)。
这个计划称为恢复平衡和稳定计划。
它把解决居民的食品、日用消费品的供应、改善居民住房状况等重大迫切问题放在第一位。计划规定:三年内国民收入将增长101~B117%(年均增长32~38%)
,工业生产将增长14~16%B B B(年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