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只要工资增长与经济成果相适,超过计划也允许各单位劳动生产率不同,工资可以有差别。还设有特加工资、附加工资和一次性奖金等。
  五、完善价格制度。长期以来,捷实行集中定价、无地区差价和物价稳定的政策,使价格与价值脱离,表面上物价稳定,实际上有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由于70年代国际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捷经济的打击,1977年对批发价格进行了调整。为了使价格以生产的社会必要消耗为尺度,并能反映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化,《整套措施》规定,1980年以后要对批发价格进行经常性调整,采取1981~1982年一次性提价和1980~1984年逐年提价相结合的办法。
  要尽量减少批发价格的提高对零售价格的影响,政府号召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的办法来自行消化批发价格提高的后果。
  政府规定了若干重要物资的进口价格,按进口成本或生产实际成本统一定价。这样既可反映国际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化,又可控制原料的进口。
  与此同时,对零售价格也作适当调整,减少国家补贴。
  1982年,各种补贴占国家预算的20%。什特劳加尔总理说,“我们在国内市场出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上的购买价格和国内的生产价格,任何人都不能容忍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下去”
  ,提出要逐步调整零售价格,取消对一些商品的专项补贴,仅保留对石油和粮食的价格补贴。为了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这次改革实行价格奖惩制度,按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对基本价格实行加价或降价的办法,将产品分为3级,规定2级产品为基本价格,1级加
  04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价20%,3级降价14%,这样使国家产品的价格向世界市场价格靠拢。
  《整套措施》还规定将生产经济单位建成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提高其地位,扩大其职权。规定生产经济单位为享有法人地位的综合性管理组织,是国家任务的承担者,是同国家预算发生关系的主体。
  生产经济单位对国家财政计划负责,设有各种基金。生产经济单位对其所管辖的企业的技术、生产、贸易、投资和财政等一切重大经济问题进行统一管理。
  这样,工业管理系统将由三级管理(政府各部—生产经济单位—企业)逐步过渡到两级管理(部—生产经济单位)。
  《整套措施》规定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实行奖惩措施,生产经济单位设立出口奖励基金;出口产品质量不合格者要给予经济制裁。
  对外贸组织实行单独的奖励,取消生产部门与外贸组织共同分享出口成果的制度。
  1984年9月,联邦政府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整套措施的主要方针》,从14个方面对《整套措施》加以具体化。
  这是计划管理体制变革过程中的又一重大步骤。
  《主要方针》更加突出以效益为中心,发展科技,少投入,多产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出口竞争能力。文件强调发挥价值管理手段,扩大企业在各种基金创造和使用方面的责权,扩大了企业在限额工程以下的资金使用权。
  1986年3月,捷共17大在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捷共中央总书记胡萨克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经济和计划管理体制,逐步改革经济机制”。
  还要完善政治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他强调指出,必须从民主集中制的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4
  原则出发,完善中央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下面各环节的责权,特别要发挥劳动集体的积极性。
  根据捷共17大的精神,捷共中央主席团和联邦政府于1987年2月通过了《捷克斯洛伐克经济机制改革原则》(简称《37条》)
  ,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步骤,决定从190年起,全面推行新的经济体制。
  《37条》提出,在经济中要实行新的深刻的变革,利用科技,使捷经济发生向集约化过渡的根本性转折。
  《37条》的核心仍是坚持对经济管理的社会主义原则,在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职能的同时,扩大企业的权限,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大力发挥科技的作用;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以促进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到本世纪末国民收入增长23的目标。新的经济管理体制A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和上缴利税后,有权制定计划,支配资金,决定生产结构、产品品种和销售途径,并享有更大的外贸权。!
  取消中间环节—生产经济单位,实行中央和企业两级管理,转变管理机构的职能。府部门主要研究长远战略性经济发展问题,决定重大比例关系,实行宏观控制,审批重点工程和地区发展规划,制定价格、信贷和财政政策,并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中央计划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中长期计划,以长期经济定额和效益标准代替产量和产值指标。在具体管理上,要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充分发挥价格、汇率、税收和信贷的作用。∶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放政策,取消外资在合资企业中不得超过49%的限制;加强同苏欧国家企业及科研单位建立直接联系;主张改革经互会机
  24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制。
  为了实现以上改革原则,联邦议会于1988年通过了《国营企业法》、《农业生产合作社法》,修订了《对外经济关系法》,从法律上为改革作准备。同时,在一些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准备推广。但由于领导层对改革的看法不一致,党内和社会上保守思想较浓,群众对党缺乏信任,社会上反对派活动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停滞依然如故。
  胡萨克当政以后,对知识界的控制变本加厉。
  但是,1968年的改革思潮仍存。
  人心思变,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群众的不满情绪为反对派的活动提供了土壤。
  1977年,零星的分散的反对派活动逐渐形成了有组织的活动。
  在1974年欧安会精神的鼓舞下,反对派人士于1977年1月宣布成立“七七宪章”组织,剧作家哈韦尔、杜布切克时期的外交部长哈耶克等任首任发言人,宣布该组织的宗旨是,要求当局贯彻欧安会精神,执行联合国有关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规定,并准备同当局进行对话。
  “七七宪章”组织的文件在西方发表,在国内成了“反对派的共同声明”。该团体利用合法形式,同当局较量,公开组织签名运动,首批签名者共达243人,其中有捷共前领导干部、著名作家、运动员等著名社会人士。反对派开展公开的有组织的活动,这在1968年之后还是第一次。
  “七七宪章”
  组织成立后,广泛开展活动,继续进行征集签名,为时不久,签名者已达1200人。
  “七七宪章”
  组织的发言人哈韦尔一面加强同国内的教会势力联系,一面同波兰持不同政见者进行秘密接触,遇有适当机会,即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4
  在布拉格组织游行示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
  这时期,捷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胡萨克处境更加困难。
  1987年12月17日,胡萨克在中央全会上辞去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暂时保留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共和国总统的职务。
  米洛什。雅克什被推选为捷共中央总书记。
  18年的胡萨克统治至此结束。
  44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四章“进入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阶段”的罗马尼亚
  第一节 三个五年计划(1971~1974、1976~1980、1981~1984)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关于在罗马尼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创造条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罗共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是逐步形成和明确起来的。
  德治执政后期,由于194~1960五年计划结束时,农村中的富农阶级已被消灭,在罗马尼亚人剥削人的现象已不存在,于是罗共宣布“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已在罗马尼亚建成”。
  1960年罗共“八大”
  制定了新的五年计划(1961~1964)和十五年的远景规划,提出此计划结束时,罗将大体上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到1974年就可彻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1964年德治去世后,齐奥塞斯库继任党的第一书记。
  1964年齐在罗共“九大”的报告中说,1961~1964年五年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在罗城乡已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在整个经济中建立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现象永远消灭了,罗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但是当时并未对这个新时期提出明确的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44
  说法。到了70年代,才逐步明确说,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成之后,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已经全面实现,罗仍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必须要经过一个使罗马尼亚的经济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即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延续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1974年罗共举行11大时,齐指出,“从1971年起,罗马尼亚已进入了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20~24年的时间。
  同时还说,1976~1980年五年计划完成后,罗就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到190年,罗将大体上建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为实现这个目标,从罗共10大至12大,先后制订了三个五年计划,并设想经过这几个五年计划,为在罗大体上建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实践证明,罗共的这些理论、计划和设想是不符合罗的实际情况,急于求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