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难度不大,会积极合作,结果很容易就做到了,感觉很快乐,一个短目标接一个短目标坚持下来,任性的毛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会变成一个快乐、豁达、宽容的好孩子。
由此及彼,我觉得:不单单对于孩子的任性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对于孩子别的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样可以施行小目标教育与大目标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对孩子方方面面的成长与进步很有帮助。
通过这件事我才明白:改掉孩子的任性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对孩子不能以倔对倔,要抓住好的时机,该较真的较真,该马虎的马虎,该让步的让步,退一步天宽地阔嘛!方法要灵活多变,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孩子闹别扭,家长首先不急躁,学着心平气和和孩子说话,耐心细致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学会劳动了,让他享受劳动后的甜蜜;孩子获得小小成功,让他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快乐。有时间尽可能和孩子在一起玩一玩,多陪孩子说说话,努力做孩子的好朋友,用心温暖、用情感动,让孩子生活在愉悦中,孩子似乎不再好意思和大人别着劲来,也没有理由一定要任性,任性就不攻自破了,只要和孩子的心贴近了,感情融洽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马卡连柯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只要父母做得好,孩子一定做得好。
小学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想不到在孩子上中学后,她的倔强再一次顽强地表现出来,和孩子再做“短期合同”教育已经没有多大意思,我几次坐下来和孩子屈膝交心,陈说利害,寻找原因,仔细分析,这个问题才彻底解决。
1993。1。2
我和爱人都过于疼惜孩子,娇宠迁就多一些,尤其我对孩子赞扬过多,批评极少,只怕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她们长这么大,我没有骂过她们一句,以至于她们连正常的提醒甚至婉转的批评都听不进去,哪怕语气重一些就受不了,真有些“老虎屁股摸不得”了,叫人忧心不已。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与父母意见相左这属正常,但必须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能培植孩子一身傲气。娇子不孝,娇是害,严是爱,不能犯“肥田出瘪稻”的错误,严格的教育管理必须跟上,为了孩子长久的未来,必须负起这个责任来,一天也不能松驰。
1993。10。24
娉娉性格太拗,说话太冲,我行我素,得理不饶人,好话好说也发火,进而发展到稍不得劲,十天八天不理人,连一个正眼也不看你,天天阴着个小脸儿,已经有十多天没有叫过一声妈妈了吧?何苦呢?
女儿啊,时时拴在心上的女儿,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难道心里没有一丝愧意?没有一点内疚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哪怕回回考第一又有什么用呢?不懂别人的甘苦,不懂别人的心,伤害亲人的感情,日后走向社会如何处世待人?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与女儿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交流发生困难,我很痛苦,也很无奈。但是,打破僵局的只能是我,我要以一颗母亲包容的心温暖女儿,从生活上更加体贴入微关怀照顾她,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深层次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抓住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努力建立谈心氛围,诱导女儿把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委屈说出来,用心吻着女儿成长。
通过几次长谈,我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痛苦,这个太要强的娉娉,什么都想走在别人前面,事实上每进步一点都很难。现在的孩子们学习渠道那么多,学习资源那么丰富,学习条件一家比一家好,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她的思想压力很大,内心焦灼不安,“懒得说,怕您担心”,她流着泪对我说。
第五部分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建议性地进行交流
事实上她说出来我心里反而有底了,她不吭不哈,我反倒着急,我让孩子摆正心态,轻松上阵,不可把分数、位置看得太重,只要努力过了,别的不重要。
有一天,娉娉主动告诉我:老师在班会上搞问卷调查,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最喜欢哪个老师?你喜欢他什么?娉娉的回答是:“所有老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回答?你心里真没有一位最佩服的老师吗?”她说:“心里有,但嘴上不说。”我说:“做人要诚实,表里一致啊!”她反击我:“诚实?我才不犯傻呢!不能为了一个老师高兴,得罪好多老师。”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她说有一次老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说为了改进教学工作,同学们很认真地写了。结果一位同学的意见激怒了老师,那位老师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三番五次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弄得那位同学抬不起头来,学习成绩很快滑了下来。她对成人的信任第一次发生怀疑,她居然说:“真话说出来并不见得好,说真话吃亏。”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这样说,我很震惊,也很沉重,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面对孩子真诚的眼睛,我几乎无言可对,让孩子慢慢认识社会,慢慢理解生活吧。
以前总说孩子倔强,回想起来可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叫逆反心理期吧?小小年纪总变着法儿和大人闹别扭,让家长不痛快,其实,不一定是冲着大人来的,是他们在外有了化解不开的东西,当然不便在同学、老师面前发作,只能向父母向亲人发泄一下,大概是想宣泄一下他们成长的烦恼吧?面对这种窘况,父母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冷静下来,以友善的态度与孩子倾心交流,孩子就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少却许多烦恼与不快,一旦思想开窍了,一切问题不在话下。
打开孩子的心结,没有别的选择,“沟通与理解从交流开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很重要,是朋友式地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建议性地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式地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增进两代人的感情,便于疏通。别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父母的心。
如果说小时候的娉娉有些任性的话,那首先是我的责任,我对孩子的理解不够细致、情绪有些急躁、方法不大对路。长大后的娉娉,任性荡然无存,性格温顺极了,我们娘儿俩亲密无间,成了最好最好的朋友。我和两个孩子从来没大没小,随时调侃两句,开玩笑是家常便饭。娉娉曾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日记始终是我与女儿不断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场所,通过不断地磨擦,不断地碰撞,寻找任性的症结,疏肝理气,对症下药,打开心结,孩子就不再任性了。并努力把她的倔强稍稍打转一个方向,把倔强使在学习上、做事上,而不在处人处世方面,这时候的倔强已经不是弱势,而化作难得的强势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娉娉越来越懂事,她把坚强如钢与柔情似水完美地融为一体,刚柔并济在她身上得到最好诠释。她意志顽强,作风果决;她重亲情冷暖,讲生活情调。她对父母的体贴关爱,几乎不像一个孩子,而像一个知冷知热的“老大妈”,和她在一起,我已经成为被照顾的对象,她一切都会替我安排得十分周到,我反而对她周到入微的关心有那么点小意见,反问她:“妈妈真那么老吗?已经需要女儿的照顾了?”
她千方百计讨人欢心,娱亲之心令人感动;我偶然过分的要求,她一味顺从承办;小妹有时倚小卖小,她一概迁就宽让。她温和得让人感动,勤快得让人心疼,她当老大当惯了,谁也牵挂,啥也操心,什么重活脏活苦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什么难事愁事烦心事,主动上手积极协调努力说合。生怕太过委屈了她,我对她说:“别老委屈自己,让了老的让小的,你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嘛!”她说:“妈妈,没关系,只要我稍稍努力一点,谦让一点,就皆大欢喜,我为什么不去做呢?而我自己又不会失去什么。让就让点呗,我比妈妈小,我比小妹大,让点步有什么难的呢?”这话多暖人心。
这孩子遇什么事也是替别人想得多而替自己想得少,比如晚上睡觉稍晚一些,她的走路会特别轻,说话声音特别小,生怕影响左邻右舍;凡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总会不折不扣干好,并主动多承担一些,对人通融、友好、忍让,“对己严,对人宽”已经形成她的处世风格。娉娉讲的是双赢原则,她的成熟令我欣慰。
只觉得可爱的娉娉是“五优俱全”了,很难和小时候那条“小犟牛”联系起来。
看着两个女儿一直朝好的方向发展,看着一双风华正茂的女儿天天向上,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
第五部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应试教育的宝典。两个女儿均在应试教育中长大,她们的成长与考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生在我与女儿之间关于考试的故事很多很多,至今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我把分数看得很重,曾一度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做了分数的奴隶。女儿的成绩常大起大落,我的情绪也随之忽高忽低。孩子考得好,我就兴奋,就提神,就觉得大有奔头;孩子考得不好,我就焦虑不安,郁郁寡欢,觉得前途无望。不夸张地说,因为考试,我比女儿承受的煎熬要多得多。孩子小啊,她们体验不了那么多烦恼,偶尔考得不好,至多不高兴十分八分钟就过去了,而我会想到很多很多。真是:考时考女儿,考后考妈妈;考女儿的是知识,考妈妈的是心态……
之后,我看了大量的名人传记,从他们的成长轨迹中终于明白:成功与分数并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是两码事儿,慢慢对分数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在此,愿意将我的心路历程如实地告诉家长朋友,希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