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13亿中国人中,在校中小学生超过1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超过95%,有7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中国正为创新孕育着力量。
2005年,中国已经拥有3500万科技人才,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比2006年增加400万人,增长10。5%,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你会发现,中国的先贤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国家兴衰与人的关系。唐代的陆贽讲〃人者,邦之本也。〃汉代学者王符说:〃以正学为基〃、〃以道义为本〃。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同样提出:〃一家之子弟尪弱,则其家必落,一国之子弟弱,则其国必亡。〃当现历史在这一刻交汇,当五千年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经济在这一刻交汇,〃人〃这个创造社会的生命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第九章 社保:你买了吗
2009年2月4日上午,山西太原阳曲县凌井店乡安塘村村民用红布摆出一个3600平方米的〃福〃字,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将〃福〃字拆开,左边的〃示〃字,本意是〃把事物摆出来使人知道〃,这里有〃祝愿〃的意思;〃福〃字的右半部分是〃一,口,田〃,祖先在造字之时,原意是〃人人有田耕〃,因为当时处于农耕时代。历史发展到现在,就是〃人人有活干〃,也即现代的〃福〃。
就业是〃福〃。而偌大一个〃福〃字,就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民生必答题〃。
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的富裕速度和富裕程度,让一些西方观察家瞠目结舌:2006年世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居民消费额将超过27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国;2007年,中国国内有9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而广东、江苏、山东的GDP已超过2万一元,可同丹麦、奥地利和希腊媲美;2008年,拔地而起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沸腾喧嚣的建筑工地、富丽堂皇的购物中心……构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奇观〃。
然而这幅盛世图景中,除了浓墨重彩,也有一些笔墨显得那么暗淡。
法国《解放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彼埃尔·阿斯基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地区差异,让他表现出少有的困惑和无奈:他试图向一个远在巴黎的朋友解释中国,但对他而言,这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只看到城市里拔地而起的高楼,飞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或者杨利伟壮观的太空之旅,他的巴黎朋友会认为整个中国都活在后现代的21世纪文明之中;如果将目光投向城市里下岗失业的家庭,或者渴望上学的农村孩子,或者农村残缺的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朋友会想象中国仍然存在于旅游商店里的黑白明信片之中;但是它们就像一个镜子的两面,真实地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国家。
尽管30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把近2。3亿人拉到了温饱线以上,但目前仍然有1479万人,在及其恶劣的自然居住环境中等待救助。在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很多。然而,需要保障的绝不仅仅是这些穷乡僻壤,2009年,北京城镇失业率创10年最高,人数多达11万人;在上海,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城市的低保户中有1/3是失业或下岗所致;农村贫困户中有60%因为生病一夜返贫。
《礼记·礼运篇》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少有所依,老有所养,究竟是未来世界的蓝图,还是世外桃源的清梦?谁来承载庞大的就业人群?谁为中国人的健康买单?谁能保障人民的幸福指数?
社保之路
国盛在民生
2008年春节,江苏省邳州市55岁的下岗职工刘建国到市邮政局中心门市,领了一个月的养老金。养老金钱虽然不多,但他很知足,拿他的话说,〃春节可以过得更舒服一些了〃。
几年前,企业改制,修理工刘建国下岗了。年过半百的人了,他的工作不好找,看过大门,做过保洁,甚至卖过水果、煎饼,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是在菜市场卖菜。不再是在大街小巷四处躲避城管的小商小贩,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吆喝一斤白菜多少钱了。菜市场的摊位是社区的居委会帮着争取的,还少交了部分摊位钱,他心里一直记着居委会对他的好。起早贪黑,挣的钱不多,也够花了。
如果有一天运气好,菜早早卖完了,他也不想回家,就骑着三轮车在城市四周溜上几圈。他不想回家,是因为家里太挤了。刘建国刚刚有了孙子,谈到他的孙子,刘建国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他,老婆,儿子,儿媳以及孙子,一家五口挤在不到30平米的狭小房子里,生活有诸多不便,刘建国觉得透不过气来。
提及住房,健谈的刘建国沉默下来,重重地吸一口烟,〃儿子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儿子每天跑出租,很累也攒不下钱,儿媳没有工作,老伴和儿媳在家照看孩子。我也挣得不多,房价又高,买不起啊!〃
有了养老保险,工作也有了着落,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而在刘建国一家看来近乎天价的房子,却让他们的幸福生活多了几分不和谐。刘建国一家简单幸福而又略带苦涩的生活,是中国民生的缩影,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保障的进步和不足。
民生,意为人民的生计,带有强烈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话语语境中渗透着大众情怀。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从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之说,到孟子〃保民而王〃〃民贵君轻〃之论,形成了儒家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的思想传统。以及《管子o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o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理念,都说明古代先贤无不把改善民生视为经世治国的最高境界。
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民生问题都是第一大问题。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无法处理好民生与发展的关系,只追求GDP的不断攀升,而未改善民生,就会出现发展异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超常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往往会产生阵痛,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滋生,如贫富分化。经济繁荣期,很多社会问题被发展惯性所掩盖。一旦经济发展缓慢或者遇到金融危机等困难时期,先前藏匿在繁荣背后的各种问题就会浮出水面,直接威胁中国的稳定根基。只有保住民生,让老百姓有钱可花、敢花,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还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能拉动内需,避免产能过剩等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注民生,就是强调以民为本。〃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管仲的民本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自汉代起,老人从65岁起就由国家供养粮食,养老有了保障;时至宋朝,官办〃居养院〃、〃福田院〃几乎包办了贫苦百姓从生到死的一切所需,而范仲淹的〃义田〃、朱熹的〃社仓〃、刘宰的〃粥局〃,则成为民间慈善的典范。明清之年,商人们的同业互助,更是失业救济的雏形。
在今天;民生意味着:劳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其所。
2007年,在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需要转化为国民福利,我们拥有雄厚的实力建立一个水平适度、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
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刻,越要关注民生。金融危机肆虐,越是改善民生的契机。在这一刻,我们对民生的关注应更加深入与和有力。
谁是保护神:从单位到社会
回忆起下岗之前的日子,刘建国眉宇间仍透出几分依恋,〃那时的日子真滋润啊。单位给分了房子,虽然不大,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小窝。看病单位报销,孩子上学单位也包了,平常还能看看单位组织的电影。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大米、白面、食用油以及鱼肉,什么都发。尤其让我们羡慕的是单位的退休职工,工资比我们还高。没想到,我们的未来没有退休,只有下岗。〃
有一首80年代流传的歌:幸福在哪里?它在辛勤的劳动中,它在晶莹的汗水里。这首歌反映的是劳动后,人们享受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幸福之情,也体现在人们在就业时劳动的愉快心情。但自从就业格局发生变化后,我们发现,辛勤劳动也不一定会浇开幸福的花朵。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和〃铁饭碗〃被打破,社会保障也在发生变迁。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以适应工业化为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拉开了新中国社会保障的序幕,企业开始为职工负担医疗、工伤、生育、退休养老等保险。当时,中国实施的是国家…单位的保障体系。
一张张被各种补贴拉得长长的工资单,免交学费甚至还给予补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夹带着粮油布匹定量供应凭证的户口本……都记录着那个时代的集体喜悦。
当时,中国人也呈现着独特的生活景观:职工食堂旁建起了医院和澡堂,宿舍楼旁盖起了幼儿园和子弟学校,企业除了承担职工的退休养老,还要建专门的文化宫、电影院丰富工人及家属的文化生活。
刘建国在回忆大锅饭时代的种种美好时,遗漏了几个问题:尽管单位给他提供了很多福利,但他的工资并不高,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他甚至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