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经"究竟在说什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歇即菩提”,先明理后实践,信、解、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因缘成熟,“道”在眼前,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验证了“道(如来藏)”的真实存在。道家叫做“见道”,佛门叫法不一,净土宗称为见到“自性弥陀”;禅宗叫做开悟或明心见性,方法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无论什么法门,这是必经之路,从此以后,你才算是真正入了佛门。假如师父不是这样教你,那你可要当心了,什么… 功,藏传密宗之类外执名相,内执我见,无非假冒伪劣附佛外道之流,自然与“道”相悖,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如佛所说;“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杂阿含。央掘魔罗经》),选择错误的方向,越是精进,离“道”越远。六祖慧能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坛经》)也是同理,即心即佛,即心即“道”,知心即为知佛,明心即为见“道”,不明此理,只能说还是一个门外汉。古人所谓:“试扣禅关,遍参从席,误了几多年少;积雪为粮,磨砖为镜,多少人到头空老,”学人当以为戒,切莫离经叛“道”。

无怪佛说“如来之藏如是难入,安慰说者亦复甚难,谓于恶世极炙然时,不惜身命为众生说如来藏,是故我说诸菩萨人中之雄,即是如来。《增一阿含央掘魔罗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48章),读书学习要按照世间法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日都有所得,这样才会进步。而修道者相反,要在日常生活中历缘对境破除我见,渐渐使得自己“如来藏”中的染污种子和不良习气“损之又损”越来越少,直到转识成智,清净无垢,“以至于无为”。
《楞伽经》佛云:“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復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此如来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 我们身怀无价宝,却“日用而不知”,只好跟着感觉走,成为命运的奴仆。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16章)天下万物虽然数不胜数,但最终还要回到它们最初的出发点,这种回归就叫做“静”,静下来后便能回归自我,这就是“复命”,受于自然还于自然,为“道”之常理,明白事理后就叫“明”;修行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终于达到彻底解脱境界,佛陀称其为;常,乐,我,静。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道德经》52章)。既然知道了万物的根本所在,也就认识了万物的本质,认识了万物所在,就会恪守万物的根本――道,这样人生就会守着一颗平常心,就不会烦恼重重发生危险,不会来世堕入三恶道。老子与佛陀一样,用各种方法深说浅说明说隐说,无非是希望人们都明白这个“道”之所在;“道”“佛”教育方法如出一辙。

修行不是做学问,不是信仰,是实修实证,是伟大实践,无论道家佛家都有自己修行的方法,比较而言,佛家的无相念佛方法正是这样一个与当代人根器相应的法门,相信任何一个不带偏见希望见“道”的人,只须认真阅读《真实如来藏》,《心经密意》,《禅-悟前与悟后》(网上有售)《无相念佛》等著作之后,就会明白什么是“道”,又如何见“道”。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德母”(《道德经》20章);在一个人心躁动物质第一的年代,静心悟“道”,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确有些“独异于人”,  滚滚红尘; 喧嚣闹市,那又如何?关上自家的门,不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世风浮躁;诱惑人心,与我何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无意纷纭繁杂的外部世界,将注意力关注于自己的内心,正因如此,你才会有一天,发现“道”的真正价值。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28章),因为他心中有“道”,所以他的胸怀才能象容纳百川的溪谷一样宽广,心里才能象出生婴儿一样平和自然。为什么?皆因“道”亦即“如来藏”中无取无受,本无人我,如佛所言;“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而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佛法中的六度法门之一便是“忍辱”。

看来老子在实践中已经亲身感受到“忍辱”的莫大收益,所以能平静的接受所遇到的一切“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而佛陀也同样强调“忍辱”的重大意义;“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道”本无我;受辱者谁?一个与道相通的人,一切是非荣辱置之度外。

有时为一些“同道中人”惋惜;明明老子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诫后人;“孔德之人,唯道是从” (《道德经》21章)―――有德行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道”,随着“道”而转依;“我独异于人,而贵德母”(《道德经》20章)――为什么我和别人不同?因为我以“道”为我的最终依归;可后人却偏偏违背祖师爷的旨意,为了一些世间利益,去忙些练气养生,算卦测字之类,想把自己修成一个长生不老的神仙,同时得到尽可能丰厚的世间回报,忘记一个修道人来到这个世上的唯一一件根本大事;闻道、悟道、见道、证道、修道,得道;至于什么长命百岁,神通超人,那不过是修行的副产品,切不可本末颠倒。“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23章)―――就连天地都不可能长久,何况自己这个肉身?

说难的确难,CT, X光机B超,任何科学仪器无法验证“道”的存在,人体解剖找遍全身也找不到“如来藏”在何处,在推崇试验科学的今天,这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正因如此,所以佛陀称其为“难信之法”;“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正法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杂阿含。央掘魔罗经》)。

要说难也不难,“若自静信有如来藏,然后若说若作;得成佛时若说若作,度一切世间,如人见影,见如来藏亦复如是,是故说如影随形”(《杂阿含》卷四),“道”在何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并不复杂,是我们后人把“它”复杂化了,越说越玄不说,甚至还有人想否定“它”的存在,莫非他们将佛陀的教诲忘在脑后:“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如来藏经》)
佛不但苦口婆心将见“道”的方法说得明明白白,还预示说有将许多大菩萨再来人间做为引导。。。。。根据史书的记载,自从佛学传入华夏以来,已经有无数人见“道”,何以证明?达摩祖师说过;末法时期,中土众生开悟者千万有余;且不说八千禅门公案,就说那一首首流传下来的开悟诗吧,觉悟的人们欣喜若狂者有之,啼泪横流者有之,默默无语者亦有之。他们在诗中生动的表达自己亲身感受;问余何谓祖师意,窗前杨柳随风扬;什么;遍呼小玉原无事,擅郎识得奴家声;什么;镇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却把枝头看,春在枝头正十分。。。。。。

可见,一切亲身悟“道”之人,都会明白“道”亦即“如来藏”的真实不虚,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玄之又玄的理论而已,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如果没有前世的善业积累和“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的福德,通过闻、思、修逐步树立正知正见加上善知识的帮助,一般人(包括出家人在内),的确是难以实证这一“无上甚深微妙法”,无怪乎老子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罔;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41章)。 

自从《道德经》问世后两千年来,无数不甘心平庸了此一生的炎黄子孙不避艰辛孜孜以求,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能够得“道”是他们终其一生的最高理想,因为从古至今,所有宇宙之谜中,最难解、最神秘,而对个人和社会最重要的,恰恰是这个不解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只是一架思维机器,还是具有所谓“灵魂”的载体?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人一死永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人们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基石。正如《中国哲学发展史》所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某种‘生活’?生命是否还在以其他方式继续?如果没有,那么人生前的善恶还有多少意义?如果有,那么人生前的行为对死后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落实到人生前应如何行动,应当如何认真对待自己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