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21日发出的《热河南部地区治安情况半月报》中信口雌黄说;“满洲国的主权被侵犯”,要“剔抉设立在承德白河地区的中共党政地下组织的基干,……封死中共党政对满洲国的侵略进攻。”
贼喊捉贼,侵略者竟然要“反侵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在日本侵略者方面却煞有介事,“主权”当然不能被“侵犯”,“国境线”当然不能遭到“侵略”。更何况,所谓的“侵略”者正是主权所有者来收复失地。日伪军重兵麋集长城线,对八路军四纵形成包围态势,疯狂进剿。加上大雨连绵,山洪暴发,活动在山区的八路军行动受阻,在雾灵山周围创建根据地的工作未能展开。正值此时,中共河北省委和冀东党组织发动十万武装抗日起义成功,为了加强对起义队伍的领导,中共中央命令四纵迅速挺进冀东,与起义队伍会师。四纵遂突出日伪军包围,进军冀东。
四纵与冀东起义队伍会师后,立即计议创建根据地和改编起义部队等问题,根据中央指示,建立冀(东)察(哈尔)热(河)宁(辽宁)军区。四纵和地方领导都没有在冀东这样的平原和浅山区创建根据地的经验,遂又开赴燕山第二主峰都山地区,拟在那里创建根据地,可是刚刚到了长城线上,触动了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这根敏感的神经,又遇到了日伪军的重兵堵击而返回。建不成根据地怎么能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遂错误决定四纵和抗联队伍都撤回平西根据地,致使抗联队伍受到严重损失。
第二章 大出击小集家第6节 不平静的热南山区
八路军第四纵队撤走后,留下了三个游击支队就地坚持。除第一支队和起义队伍余部坚持在冀东基本区迁安、丰润、滦县一带外,第二支队和第三支队都活动在热南山区和长城沿线。第二支队大部活动在遵化、蓟县与兴隆交界的长城线上,赖邦率一个大队坚持在五指山区。第三支队大部坚持在兴隆、平谷、密云交界的长城线上,李满盈分队则坚持在雾灵山区。
1939年,冀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处于低谷,而在长城线上和热南山区却渐渐显出勃勃生机。这些游击小支队,总兵力200多人,每支队伍不过几十人,然而他们极为活跃,机动灵活,主动出击,先后袭击了兴隆县佛爷来、柳河口、北双洞、五道河、六道河、三道河、猫耳洞、狗背岭等据点,并连续在寿王坟、罗圈沟等地伏击敌人,打得日伪军日夜不得安宁。伪满洲国的“国境线”仍然不平静。
这些小游击队实际上都是小股的武装工作队,合兵打击日伪军,分兵发动群众。他们常常高度分散成十几股,以至几十股,三三俩俩潜伏到群众中去隐蔽活动,片片有堡垒村,村村有堡垒户。他们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以严格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心,老百姓由衷地称颂说:“开天辟地,盘古至今,没有见到过这样好的军队啊!”
经过半年多的隐蔽发展,各股游击队都得到壮大发展,到1939年6月,正式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支队,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主力部队,成立了冀东军分区。更主要的是,这阶段隐蔽而又深入的群众工作,为嗣后热南游击根据地的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章 大出击小集家第7节 1939年第一次小集家
姚依林于1940年写的《冀东游击战争是怎样坚持的》《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29页。一文中记载;“开始实行并村办法(我×队活动的热河南部承德附近,并村的办法已开始实行),企图减少甚至消灭山沟小道中三五户的小村庄,便于其军事政治的控制,增多我游击队活动的困难。”
这是关于热南地区日伪集家并村最早的记载。
实际上,日伪在热南地区第一次小规模集家并村,是从1939年10月开始的。集家并村的范围,包括兴隆县黑河川和横河川以及杨树台以北几个山村,都是八路军第二支队活动的中心地区。
提起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来,人们就会回忆起这一带的一段特殊历史。这一带曾有过250年的“封禁”史,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类型的“无人区”,但对自然生态是有益的。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王朝选定遵化马兰峪为帝王陵寝(即清东陵)。在营造陵区的同时,划定马兰峪以北长城以外广大山区为“后龙风水禁地”。南迄马兰关,北抵雾灵山(亦称五龙山),西迄曹家路、墙子路长城线,东至窄道子、石庙子一线,包括兴隆县大部地区,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据《遵化州志》记载:风水区周围屯兵把守,风水区内不准居住、耕种、埋坟、采矿、砍伐、狩猎等等。几百年的封禁,使这里草木丛生,古树参天,虎、豹、熊、鹿成群,灰鹤、白鹭等鸟兽聚居繁衍,成了一个天然的动植物保护区。由于这一带山区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使冀东及平津一带雨量充沛,水流清澈,气候宜人,受益不少。清王朝覆亡后,“禁区”于1915年开禁,军阀、官僚、豪绅、巨贾蜂拥而至。伐木热、采金热盛极一时,森林开始遭到破坏。1933年日本入侵后,连年“扫荡”作战,特别是1939年开始制造“无人区”以后连年疯狂纵火烧毁森林,使得几百年封育而成的森林几乎全部毁于战火。
第一次集家并村最大的一片是横河川安子岭北部山区。据当地老人们回忆,那是1939年冬11月间的一天下午,佛爷来伪警察署来了命令,天桥峪、羊羔峪、厂沟等3条山川14条山沟里的34个村落760余户人家,都集并到安子岭、双炉台。
故土难离。中国的农民最依恋故乡,依恋土地。而这一带山区的农民,都是在“风水禁区”开禁后,由异地他乡逃荒进山的穷苦人,已经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进得山来,住窝棚,开生荒,十多年惨淡经营,总算安顿下一个可赖以生存的家。而这一道集家并村的命令,对他们来说是大难临头。搬走了,丢下土地怎么活?房子没有了住在哪里?冰天雪地,离开这冬烘的暖房热屋,岂不冻死。而指定集家的地点双炉台、安子岭,一切毫无准备,既没有给定居建房的地址,又没有任何建房的材料。就是有,已经滴水成冰的隆冬,又怎么能破土动工。面临着这倾家荡产的绝境,家家呼天抢地,人人如五雷轰顶。
打开日本的有关史著,对集家并村则有着奇妙的记载,说“并非强迫收容,而是喜于自己生命财产的安全与自家经济的更生发展”,“居民自主奋发和警察的指导相一致”伪满洲国治安部编:《满洲国警察史》下卷,朝鲜印刷株式会社出版,康德九年(1942年)版,第385页。的。
好一个“居民自主奋发和警察的指导相一致”。下达命令的第二天,来了十几个警察,吆三喝四,催逼群众搬家,顺手抢掠了一通,扬长而去。第三天,大部分群众正在犹豫,一部分刚刚动手要搬,500余名日伪军闯进山来,将34个村落的760户人家抢掠一空,大火弥漫了山川,哭喊叫骂声震撼着峡谷。一场浩劫过后,3300间房屋趴了架,抢走骡马620头,羊4800只,粮食衣物不是被抢走,就是被烧毁。家家破产户户断炊,更无安身之处。一部分人被驱赶到集家点,一部分人背井离乡去投亲靠友,大部分仍在山里坚持,躲进深山搭个窝棚,在饥寒交迫中度日。
身受毁灭性摧残的广大群众,面对着家破人亡的困境,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认识到要生存就得斗争。八路军游击队给了群众热情支持,一面帮助群众安顿生活,渡过难关,一面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军民配合袭击了双庙警察所;3月,又解放了冷嘴头据点。日伪受到打击,群众增强了斗志,纷纷挣脱日伪控制,从集家点迁回家乡,重建家园。
第一次集家并村宣告破产。
第二章 大出击小集家第8节 1940年第二次小集家
1940年秋季,日伪又在兴隆县实行第二次集家并村。随着八路军游击区的扩大,这次集家地区也有所扩大。除1939年已集过家的黑河川、横河川外,又扩大到狗背岭、驴儿叫一带山区及长城线北侧罗文峪口以西的冷嘴头、沙坡峪一带,马兰关以西花市一带,古北口以东雾灵山区大小黄崖一带,都划为集家区。与此同时,在关内遵化县马兰峪陵区(属伪满特区)也实行集家并村。
为了保护群众,保卫游击区,八路军游击队沿长城一线主动出击,支持群众展开反集家斗争。日伪军集中兵力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沿长城线大部山区村落成了废墟,但人民群众顽强斗争,日伪沿长城线的集家并村计划大部未能实现。
五指山中心区横河川羊羔峪一带,仍然是这次集家并村的重点,而且由于原来在这一带坚持的赖邦游击队被调走,出现了一段空白,给了日伪以可乘之机。
这次集家点由1939年的安子岭、双炉台移到山区深处的羊羔峪。并且由一个日本军官率领20多名伪军进驻羊羔峪,设立警察分驻所,加强控制。
1939年第一次集家并村时房子都已被烧毁,家家住着临时窝棚,这次又过了一遍火。祸不单行,正当群众被驱赶集家走投无路的当儿,10月5日,一场大雨,山洪爆发,来不及收割的庄稼、秋菜都泡了汤,毁烂在田里,使本来已经破产的群众,陷入了更深的苦海之中。28个自然村的410户人家,1600口人,从14条山沟被驱赶集中到羊羔峪北大地集家点上。这块不足20亩的地面上一下子建起了400多座形态各异的临时窝棚,拥挤不堪,饮食不佳,卫生条件恶劣,人们心情郁闷。1941年刚开春,瘟神降临到集家点,并迅速蔓延到羊羔峪村里,连日本人和伪警察也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