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堰系于楚州山阳县下,山阳县今为淮安县,其地距海已远,无置堰必要。此堰至宋时经范仲淹修理过,改称范公堤。当时筑堤以捍海,可知这几县之东就是海岸,而海安县就在扬州之东。
  日僧圆仁于唐文宗时莅临中土。据其所记,开成三年七月二日,午时到江口,未时到扬州海陵县白潮镇桑田乡东梁丰村。再由江口北行十五里到淮南镇。后来由掘港庭登岸。淮南镇故地今已无闻。今如皋县东南有白蒲镇③,未知是否即白潮镇的讹文。掘港庭当即今之掘港镇。在如皋县东,今已设为如东县。圆仁既由掘港庭登陆,则其地应为当时的海岸。当时江口有胡逗洲,在海陵县东南二百三十八里④。海陵县今为泰州市。胡逗洲今为南通市和南通县地,当时应为近海的岛屿。成书于北宋神宗时的《元丰九域志》,于两浙① 《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著目有贾耽《皇华四达记》十卷。入四夷的道路当出于是书的记载。又《旧唐书》一三八《贾耽传》,耽于德宗贞元九年(793)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者前后十三年,是书之作当在贞元九年之后。《皇华四达记》久已佚失,这里据《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的征引。
  ②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第六章。
  ③ 《旧唐书》卷一二四《田神功传》。
  ① 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②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③ 《旧唐书》卷三七《五行志》。
  ④ 《元丰九域志》卷五《淮南路》,泰州如皋县已有白蒲镇。
  路苏州下记载这一州的地理,指出州治东至海二百二十里,北至海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海一百八十里。其时通州已经置州,州治所在的静海县犹有江口一镇,故苏州之北为海,也在情理之中。
  扬州距海口既近,海舶可以直达城下,故能成为对外贸易口岸。扬州又有运河可北通长安,南通杭州,更促进这一贸易口岸的发展。今天上海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对外贸易口岸,可是隋唐时期却难以语此。上海成陆较晚,八世纪初的海岸,虽已退至黄浦江东①,当地仍为一片草莱,宋时以海舶辐辏,始有镇的设置,设县在元时,故在隋唐时期,长江入海口附近,尚未能有其他港口可以代替扬州。
  可是到了唐代后期,扬州城下的海舶却逐渐在减少,这不是长江口外海岸有了新的变化,而是扬州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之间长江水道有了变化。这两个州城的距离约为七十里,江水北抵扬州城下,南至北固山麓。而北固山就在润州城北。江面是相当宽阔的,江中有沙洲,其大者就是所谓瓜洲。瓜州横峙江中,南北往来船只要绕行一段江路。可是瓜洲北侧那条江汊后来淤塞成陆,运输相当困难,开元时润州刺史在瓜洲上开凿一条伊娄河,南北交通才显得便利。瓜洲北侧那条江汊淤塞成陆,显示扬州城外的长江向南摆动。原来海潮可以直通扬州郭内,可是到唐代宗大历年间,潮汛就已不通。海潮既已不再通到扬州郭内,海舶也就不易再到扬州城下。唐文宗太和三年(829)颁布的《疾愈德音》,要岭南、福建、扬州等地的节度使存问蕃客,不过这时扬州的蕃客并不一定是由海道直接达到的了。②全国的自然环境是包括许多方面的,这里仅论述一些河道、湖泊、草原、海岸的变化及其所发生的影响。一些都会的繁荣和萧条,一些地区的富庶和贫困都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迟速有关,隋唐都城在长安,漕粮能否正常供给,关系一时的国本,而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不仰赖于黄河下游和太湖区域。这些地区和长安的距离相当的遥远,维护运道的安全,在当时竟成了一项重要的国策。尤其是和相邻诸国的疆界,也不能不争取适应自然的条件。自然环境虽是习见的现象,却也不宜忽视。
  ① 《太平寰宇记》一三○《泰州》。
  ② 谭其骧:《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发展过程》,《考古》1973 年第1 期。第三章疆域和行政区划及其变迁第一节疆域的轮廓隋唐两代的版图都相当广大。隋代盛时,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①。隋且末郡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南。也就是说,其西超玉门、阳关之外,而北达阴山之上。唐初平高昌、灭突厥后,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①。焉耆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林州南境当在今越南高尚之南。自颉利可汗被擒后,薛延陀固曾南下牧马,实仅限于碛北②。这是说唐初疆域已经超过隋代。唐代以开元天宝之际最为盛世,其时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③。安东、安西为东西两都护府,其治所皆数经移徙。开元时安东都护府治平州,在今河北卢龙县,天宝时又移置辽西郡故城,在今辽宁义县东南④。安西都护府于开元天宝之际,治所在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⑤。唐时日南为县,属爱州①,其地在今越南清化县北。唐爱州之南,尚有欢、林诸州,则其南界当不止于日南县。汉时日南郡的辖地,兼有唐欢、林诸州,是所说的日南当指汉郡而言。单于府就是单于都护府,开元天宝之际,其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②。三都护府皆统有羁縻州。安西都护府所统的羁縻州,最远者属波斯都督府,于今为伊朗国地④。与安东都护府同置的有营州都督。营州都督所统的羁縻州,最远者为黑水都督府,已在乌苏里江之东,黑龙江的下游。单于都护府与安北都护府屡有分合。天宝以后单于都护府就再和安北都护府相合,即以安北为号③。安北都护所统的羁縻州,最远者为坚昆和幽陵二都督府,前者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者则在今石勒喀河的上游鄂嫩河等处⑤。这样广大的疆土实远迈秦汉诸代⑥。① 史念海:《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扬州师院学报》1982 年第2 期。① 《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
  ② 《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
  ③ 《旧唐书》卷一九四上《突厥传》上。
  ④ 《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一。
  ⑤ 《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
  ① ④《唐会要》卷七三《安西都护府》。
  ② 《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志》四。
  ③ 《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
  ⑤ 《唐会要》卷七三《安北都护府》。
  ⑥ 《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
  第二节疆域的盈缩变迁西陲疆域的盈缩变迁隋祚短促,其疆域大体是因周、齐及陈的规模。炀帝嗣位,南征林邑,分其地置荡、农、冲三州,寻改为比景、海阴、林邑三郡⑦。林邑故地就是现在越南的南部,更在两汉日南郡之南。炀帝后来更远征吐谷浑,取得西海(今青海省青海湖)以西地,而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吐屯设等又献西域数千里之地,因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①,隋的疆域不仅奄有今青海省昆仑山脉以北各地,而且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
  唐代历年悠久,疆域变化也就相当频繁,和隋时颇有不同。尤其是西陲各处更为显著。唐初西陲仍如隋时之旧,仅至于伊吾和且末。太宗时平高昌,即以其地置西州,稍后,又以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部落置庭州②。西州治于高昌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东南。庭州治于金满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
  唐代安西都护府统有龟兹、毗沙、疏勒、焉耆四镇。这四镇本为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国。四国先后内附,各自的王位皆未断绝,和内地的州县完全不同。唐代于四国分设都督府,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羁縻州府。不过这四镇乃是边防的军事重镇,和一般羁縻州府又复不同。这四镇中还曾一度以碎叶代焉耆③,碎叶在当时为役属于突厥的商胡杂居地④,并非如龟兹等国尚各有其王。唐人对于一般羁縻州并不过问其内部的庶政,可是于四镇周围附近却分置了若干军镇和守捉城⑤。碎叶本自有城,城周六七里①,可是唐代却在这个故城的基础上,另建新城,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②。这四镇于高宗咸亨元年(670)为吐蕃所陷③。武后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才又收复了故土④。武则天对此事特别重视,她曾说过:“贞观中,西境在四镇,其后不善守,弃之吐蕃,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⑤可见当时唐的西境,不以西州、庭州为限,也不限于葱岭,而是远在今伊塞克湖以西。伊塞克湖唐时名热海,于碎叶筑城的安西都护王方翼就曾与西突厥十姓阿史那车簿战于⑦ 《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序》论开元天宝之际唐的疆域,谓“南北如汉之盛, 东不及而西过之”。按:其时安东都护府先后徙治平州和辽西郡故城,辽水以东殆非唐朝势力所及,故《新唐书·地理志序》所言如此。然高宗时灭高丽,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并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其后平百济,又以其置熊津等五都督府及带方州,其规模当不在汉世之下。
  ① 《隋书》卷三一《地理志》下。
  ② 《隋书》卷三《炀帝纪》上。
  ③ 《旧唐书》卷四○《地理志》三。
  ④ 《资治通鉴》卷二○五,则天后长寿元年。
  ⑤ 《大唐西域记》卷一。
  ① 《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② 《大唐西域记》卷一。
  ③ ⑦《旧唐书》卷一八五上《王方翼传》。
  ④ 《旧唐书》卷五《高宗纪》下。
  ⑤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热海之上,并擒其首领突骑施等数百人,遂定西域⑦。如果加上安西都护府所统的各羁縻州,则其西陲还应远达于今伊朗国东部的托博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