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ァS纱丝杉诮准睹苋姹⒌氖焙颍持渭拍诓康拿苋匀挥性鑫藜酢
  黄巢过江后,先后转战于鄂州、饶州、信州、池州、宣州、歙州、杭州等15 州之地,众至二十万人。
  广明元年(880)五月,黄巢屯兵信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又用招降的办法,表示愿为黄巢求请节钺,欲使黄巢归附于他。这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都已到达淮南,高骈不愿他们分享其功,遂向朝廷反映,他很快即可平定起义军,请求其他各军返回原地。僖宗同意他的意见。黄巢知道各军离开淮南后,立即和高骈开战,高骈大败,黄巢又一次声势大振。七月,黄巢自采石北渡长江,进击天长、六合。高骈自认为势单力薄,不敢出战。故在严加防备的同时,又上表朝廷告急。十月,巢军攻陷申州,又相继转战颍州、宋州、徐州、兖州等地。所到之处,官僚地主四处逃亡。十一月,黄巢破汝州,自称“天补大将军”,并向官军宣称:“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①显然这是把进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僖宗,意欲分化瓦解唐朝廷与地方的力量。
  面对黄巢逼近东都,僖宗急忙召宰相商讨对策,当有人提起要重视安禄山入关,迫使玄宗入川的教训时,僖宗极不愉快,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命观军容使田令孜、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右军步军将军王师会、左军兵马使赵珂等人,负责防守潼关。黄巢很快攻陷东都,挥戈西向。
  张承范等人所率的神策军,多是平时募集起来的长安富豪子弟,他们往往贿赂宦官,取得军籍,以求厚赐。现在出征打仗,都与家人相聚哭泣,许多人以金帛雇贫人代行。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战斗力。十二月初,张承范率二千人赶赴潼关,黄巢军也已抵关下。张承范与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齐克让共守潼关。齐克让初战失利,败退关内。黄巢乘胜破关,兵向长安。巢军逼近长安,僖宗在田令孜所率五百神策兵的保护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离长安。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黄巢于霸上,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市民夹道聚观。尚让向市民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①。起义军碰到贫者,往往赠与财物;对唐朝的官吏则多杀之,特别是唐宗室更是得之者皆杀。
  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改元金统。黄巢下令,“百官诣赵璋第投衔者,复其官”②。但宰相豆卢瑑、崔沆,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御史中丞赵濛,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汤等人,拒不从命,均被义军捕杀。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綦,仇视起义军又无可奈何,只得举家自杀。张直方表面投降,暗中又与唐官吏过从甚密,也被黄巢杀死。
  中和元年(881)正月,僖宗到达成都。二月就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宰相兼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是坚决与起义军为敌的死硬派,僖宗南逃后,关中各地还有唐军数万人,他派人到处联络,想把这些军队组织起来,对抗黄巢。他还约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共同讨伐黄巢军。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六年。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当黄巢派人对他进行招降的时候,他又杀了黄巢的使者,以示决不投降。四月,唐各路大军逼近长安,黄巢主动放弃长安,移军霸上。唐军入城后,肆意抢掠,秩序混乱,黄巢乘机反攻入城,唐军溃不成军,死者十之八九,程宗楚、唐弘夫均被义军所杀。这次胜利,又大长了起义军的声威。黄巢再克长安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彻底消灭唐军残余势力,而是仍然仅据有以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这样,势必不能持久下去。
  中和二年(882)四月,以中书令兼诸道行营都统王铎为首的各路唐军又逼近长安,起义军所辖地区仅只长安到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由于人口增多,生产也受战争的影响,粮价大幅度上涨,斗米值三十缗钱。九月,黄巢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向唐投降,更增加了大齐政权的困难。十二月,沙陀首领李克用率军四万人自河中渡河,到关中同州。中和三年(883)二月,李克用与其他唐军和起义军将领尚让十五万之众大战于乾阬、梁田陂一带,结果起义军失利,损失数万人。在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李克用又不断派人潜入长安在暗中捣乱。黄巢感到形势颇为不利,遂发兵三万人,扼守蓝田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与李克用等唐军在长安激战以后,撤出长安,经蓝田、商州东去。五月,黄巢军名将孟楷进攻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接着,又攻陈州。由于陈州刺史赵犨早有准备,加强城防,存积粮草,多募勇士,大大提高了陈州的防御能力,故而起义军初战不利,孟楷牺牲。十二月,赵犨求援于邻道,许州节度使周岌、武宁节度使时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他降唐后,僖宗赐名全忠),都出兵增援。这些援军仍然不及黄巢军力强大,他们又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人自陕、河中渡河而东,向陈州进发。
  李克用会许、汴、徐、兖各路唐军,于四月攻克黄巢在陈州以北的据点太康,又攻陷黄巢在陈州以西的据点西华,黄巢被迫退军故阳里。陈州也就解围了。五月,黄巢向大梁转进,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援,在中牟北一战,起义军战败,尚让向时溥投降。黄巢余众不足千人,东向兖州。六月,黄巢与少数义军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感势单力薄,难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遂自刎而死。黄巢死后,虽然还有他的侄子黄浩领导其余部继续进行反唐斗争,但也为时不久,最后失败。
  轰轰烈烈的黄巢大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黑暗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起义军始终在战争中生存,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就唐朝来说,僖宗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仍然得到各地方势力的支持。由于黄巢得此失彼,朝东暮西,故没有彻底摧毁唐地方政权与军事力量,仍然是唐政权存在的土壤;同时,还有沙陀李克用等军队的支持以及在关键时刻朱温等义军将领的投降等,都促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黄巢起义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黑暗统治,在很多地方惩罚了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地主官僚,大长了劳动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志气,大灭了地主官吏的威风。唐朝政权虽然继续存在,但已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藩镇手中的傀儡。
  王仙芝、黄巢起义,是唐末大规模农民战争的两个阶段。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虽然不是把“平均”当作革命口号,但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的愿望。因为封建社会的财产占有不均和赋役负担不均,都是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虽然是通过起义军领袖的称号曲折地反映出来的农民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斗争前进了一步。黄巢起义军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也是历史上所少有的。这说明不管从深度或广度上,唐末农民起义军都对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②附表:唐世系表■② 《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第十章封建经济的发展第一节阶级关系的变化隋代的士族门阀隋唐时期的阶级关系,主要还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
  地主阶级包括皇室、贵族,还有士族门阀地主和庶族地主两个阶层。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士族门阀的衰落及其退出历史舞台。
  隋代的士族门阀是魏晋士族门阀的继续和发展。自东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士族门阀,到了东晋,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北朝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隋唐时期,是士族门阀的最后阶段。
  隋代的士族门阀,在社会上仍然占着很重要的地位。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是在多数士族的支持下取得政权的。
  杨坚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关中的望族之一。他的父亲杨忠是随周太祖宇文泰进据关中的功臣。因宇文氏在北魏的地位并不十分显要,故而他不得不依靠关中士族,还有陆续进入关中的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隋文帝正是在这些士族的支持下取周而代之的。隋文帝在和皇太子的对话中明显地透露了这个问题。怀州刺史卢贲,因居功自傲,使隋文帝颇为不满。皇太子杨勇道:“此辈并有佐命之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隋文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①隋文帝提到的这些人,郑译、卢贲是山东郡姓,柳裘、韦謩(与柳裘等共助隋文帝夺取政权者)是关中大姓。皇甫绩的外祖是韦孝宽,韦孝宽是关中大姓,皇甫绩也不会例外。至于刘昉,虽非名门士族,但据其家世,也不会是寒门。隋文帝在这些人犯罪的时候还多加迁就,可见他们和隋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隋文帝说若非这些人支持他不至于做皇帝,确是肺腑之言。
  在隋朝政权中,士族官员也有重要地位。开皇年间,被称为“四贵”的杨雄、高颎、虞庆则、苏威,都是士族。高颎是世代公卿之后,渤海名门望族;苏威是关中大姓;按虞庆则的家世,至少也应当是士族中的低门;杨雄是皇族。这说明开皇年间的士族,在政治上还是举足轻重的。
  另外,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