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口,继续盲目地偏离下去呢?

  “朝闻道,夕死可矣”,并不是“朝闻道,夕必然要死”,而是“就算生命非常短促,能够把真正的道理弄明白、搞清楚,那也死而无憾了”,意思是:“中道”很不容易,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可惜现代中国人目光浅短,不敢追求艰深的道理,宁可胡乱执一偏道、以偏概全,却沾沾自喜,认为“已经找到了真理”。

  同样研究《易经》,许多人偏爱术数,导致迷信的气氛十分浓厚。术数也是易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对此我们不反对,但它毕竟属于“小用”的部分。义理的发扬,才是易学的“大用”。

  古代民智未开,圣人不得不以神道设教,让易学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加以君主专制,臣子不敢据理直言,只好假借占卜来谏阻。术数的功能,一直被重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如今科学昌明,如果事事依赖占卜、人人相信风水、时时不忘命相,请问“人的尊严”究竟置于何地?

  人的尊严,应该表现在“明智的抉择”,也就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知道应该怎样做”、“我也明白如何做得一次比一次更合理”。因此,“讲究义理,按照推理来抉择,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便成为现代人必具的条件;而要达到这种地步,自非好好研究《易经》的道理不可。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人有贤者,当然也有不贤者。贤者应该从《易经》的道理入手,好好研究《易经》的真义。不贤者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专门在算命、看相、占卜、看风水上下工夫。现代人如果醉心于声光电化,潜心于科学技术,却忽略了《易经》的智慧,不过是“识其小”者,未免对不起自己。若是进一步探究易理,使自己变成“识其大”者,岂非更上一层楼,看得更远,也看得更为周全?


 





 
第6节:前言(5)






 

  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

  易理是智慧,科技不过是知识。有智慧的人,才能够妥善地运用知识;缺乏智慧的人,越有知识就觉得脑筋越乱,越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我们常说的“两脚书橱”,便是这种空有知识却无法运用的人。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句话最好稍微改变一下,变成“21世纪是懂得易理的人扬眉吐气的世纪”。因为21世纪的明显趋势,就是越变越快,而易理正是“掌握变化的道理”。

  就管理而言,以往环境相当稳定,凭计量、资讯和科技就可以做出合适的决策。如今环境快速变迁,目标根本不显明,资讯常感不充足,数据也相当不准确,单凭知识,不易明确地判断、正确地抉择。于是管理者的智慧就显得比以前更为重要。智慧对于管理效果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而重大。

  变迁环境中的管理,十分注重未来的变化,务求做出合理的因应。不明易理的管理者,为了预测未来的变化,很容易迷信算命、看相、看风水、占卜。近年来易学逐渐被重视,这一类的研究风气,越来越盛,与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算命、看相、看风水、占卜毕竟不方便用来当做决策的主要依据,因为有很多人不相信它;用这些方式做出的决策也缺乏对众人的说服力。

  换一个角度来看,拿易理来推断未来,若是具有正确预测的可能,应该是令人振奋的大好讯息。易理怎样能够预测呢?《说卦传》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从过去推知现在,叫做“顺”;从现在推测未来,就叫做“逆”。《易经》是逆数,可见能够推测未来的变化。用推理来预测未来的变化,表示依据道理来预测,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面对不确定因素的管理者,由易理来掌握未来的变化,达成正确可行的决策,当然是最为有利的途径。


 





 
第7节:前言(6)






 

  世界上研究《易经》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也是“21世纪是大易管理的世纪”的另一种证明。管理者要想看清楚时代的潮流、摸清楚管理的趋势,好好地研究一下大易管理,恐怕是当务之急了。

  大易管理,主要在知常知变,抓住变化中的常理。管理者研究大易管理,看出变中之常,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而立于不败之地。身处21世纪,大家共同研讨易理,发扬大易管理,应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二、怎样研究大易管理

  大易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象征中国人的管理思想即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我们把“易理”应用在管理上,正是时候。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乐观。

  那么,要怎样研究大易管理,才能真正把大易的道理,正确地运用在管理上面呢?我们有几点建议,请大家参考指教。

  第一,不要尽信古书,也不要完全怀疑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大凡优秀的作品,不论如何加以探测,总是探不到底的。”《易》这一本书,自从诞生以来,由于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各种层次的探究,可以说十分热烈。然而各有见地,迄今仍然未有定论。

  做学问的人,无非“自圆其说”。每个人所提出来的一套理论,无不言之成理。

  管理是一种实务,是要在实际情况下能够应用的,不能仅凭空谈。我们拿“合用”做标准,凡合乎理致的自然,而不悖物情事理的理所当然,虽然不是古人所传,或者和古义不合,我们还是可以采用。相反的,就算确实为古人所传,或者合乎古人的说法,却不合现代所用的,也应该予以摒弃。

  研究易学的门派有很多,我们不必加入他们之间的争辩。尊重各人的研究成果,合用就好。

  譬如《易》在西周初年,原本有《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种。东周以后,前两种失传了,只剩下《周易》。这种说法,我们大可姑妄听之,也姑且信之,实在不必过分认真。又如古书并没有标点符号,容易产生误解;后人所加标点,很可能有不同看法,我们不妨多方参考。


 





 
第8节:前言(7)






 

  第二,不要专重义理而看轻术数,也不要专门研究术数而轻易放弃易理

  综观易学的发展,最主要的不同,不外乎“象数”和“义理”的偏执。这两大派别,各有立场,也各有所偏重。其实,大易具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都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不必偏重任何一种,更不能忽视彼此之间的连贯性。

  虽然说易理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一切依易理而行才是真正的大易管理;但是“理不易明”,易理的探求和解说,原本十分困难,有谁敢说自己确实明白道理?

  如果能有把握样样依照道理,当然最好。可惜没人有这样的信心。因此,借着术数的推演,彼此互相参悟,只要不迷信,并没有什么害处;何况道理是变动的、灵活运用的结果,这更印证了“条条大路都能走得通”。既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什么不能够兼重义理、术数,互为发明呢?

  当然义理的探究,应该重于术数。因为明理之后,自然能够达到“不占而已矣”的地步。

  然而,不占不占,有时候还是免不了要占。因为管理者所面对的情况,经常是信息不足,而数据也不够充分。请问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不要做决策呢?答案当然是要。再问如何做决策呢?是不是占卜也有一定的功能,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在这种情况不明的状态下做决策?何况大易哲学,从历史渊源来考察,最早都有明显的卜筮作用,不宜完全忽视。

  第三,不要死背文字,也不要不读卦文

  古时候字汇很少,而且竹简刻字和保管也都十分困难,用字必须尽量精简。《易经》的文字,和现代通用的文字相去很远,以致很不容易了解。当时并没有黄金,所说的金,实际上是铜。有些地方语句含混,例如“八月有凶”到底是八个月还是八月份,并不容易分辨。

  孔子要我们抱着“乐而玩之”的态度,来学习《易经》。因为死背文字,不但辛苦乏味,而且多半不知应用。而不读卦文,也不能理解六十四卦的真义。


 





 
第9节:前言(8)






 

  我们可以每天试着占卜一卦,然后把这一卦从头看到尾,思索它的含义、玩赏它的用意。这样做,既充满兴趣,又能够增进自己的认识,日积月累,成绩必定可观。

  也可以拿六十四颗玻璃弹珠,每个珠子上面用胶纸贴上一卦。每天顺手抓出一个弹珠,看看上面胶贴住的是哪一卦,然后查明它的卦辞,省思它的爻辞,再用来对应实际的事务。久而久之,自然贯通易理。

  总之,不要心急,不可以稍有心得便认为自己懂得易理。抱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心态,以渐进的方式,偶有所得,便拿来应用;行得通,更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应该是研究大易管理的最佳原则。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我们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周三代以前,人们便十分注重实际的行动。这种重行的思想,到大禹治水时,已经达到最高峰:整整八个年头,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入内探望。我们研究大易哲学,基本上也是希望对实际的行动,具有帮助。

  详读六十四卦,不难发现大易本身,就十分重视力行。从乾卦开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