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腿朊帕恕C挥幸凰亢涟谅南捌飧龊苣眩鹪诰细颐撬担⒙藓翰淮砹耍挤衬斩暇×耍安_痴慢真的没有了,可是怎么样?还有傲慢的习气,这点不能不知道。这就说明什么?习气时间太久了,不知不觉它就现行。所以看别人容易,看自己太难!会修行的人,拿别人做面镜子,因为看别人缺点容易。这面镜子你常常能回光返照,看到别人缺点不要放在心上,决定不要批评。立刻回过头来想想我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的道业、你的德行才会提升。
  我讲《华严》,在日常讲经场所我常讲,常常提醒,善财童子一生(五十三参诸位知道)圆满成佛,他凭什么?一生圆满成佛没有别的,谦虚。你看看五十三位善知识,这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这一品经文真不容易,把诸佛菩萨的教诲活生生的表演出来给我们看。你看代表贪瞋痴的,代表贪爱的、贪欲的伐苏蜜多女,代表瞋恚的甘露火王,代表愚痴的胜热婆罗门。这三个人,两个是在家人,一个是出家人,婆罗门是出家人,严重的贪瞋痴。善财童子见他们,礼敬,自己谦卑恭敬,他做到了。但是怎么样?他对这三个人没有赞叹,为什么?这三个人的思想、行为都违背性德,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贪瞋痴。你看人家看到怎样?看到反省我有没有,真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勉是什么?如果我没有,永远记住,不要犯他们的过失。对他们礼敬不赞叹,也决定没有毁谤、没有批评,这对了。再想想他是不是真的贪瞋痴?不见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学善财,善财是把每个人都看作佛,他在我面前做种种表演,是来度我的,是来教我的。所以教我有正面的教材、有反面教材,我统统得利益。就好像演戏一样,譬如中国人都知道尽忠报国,都知道岳飞,舞台表演的时候有演岳飞,忠臣,尽忠报国;那一个演秦桧,完全自私自利,为自己的名闻利养把岳飞害死。两个人都演得非常逼真,感动我们听众,演岳飞这个人要表扬他,演得好,演秦桧那个人也演得好,一样也表扬,一样都奖励。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境来看这个世间,恭喜你,你这一生一定成佛,为什么?你的心纯净纯善。就跟善财童子一样,连胜热婆罗门跟甘露火王,他都看他是菩萨、佛,那是来教我的!演反面给我看,让我警觉我有没有,有要赶快改,没有的时候不可以犯。好老师,演得那么逼真。我讲的话句句是真话,句句都是如来这样真实教导我们。如来跟大圣大贤是真的这样教我们的吗?真的,哪句经文?世间圣人,你们念《三字经》上头一句不是教你了吗?「人之初,性本善」,哪有恶人?没有。恶人是什么?表演出来的,他在舞台上是表演的,他不是真恶人,这个社会是大舞台。佛教给我们的,《华严经》上说了多少遍,「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诸佛菩萨、圣贤教给我们的经文的依据。我们自己没有智慧,天天念这个,还天天挑别人过失,而不知道挑别人过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别人可能没有过失,自己犯了过失。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隐恶扬善」,能度自己,能救世间,你们想想这个话对不对?如果我们见到别人恶都不说,见到别人的善都赞扬,社会上都是这样的,这个社会多美好。让行善的人得到鼓励更加行善,让作恶的人看到了惭愧,改恶向善,这世界不就好了吗?对於善不知道赞叹,对於恶要常常批评,那个恶人批评他,他不服,你批评我,我做得还坏让你去看。这错了!圣贤教诲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读到「无去来性,示现来去」,又何尝不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度我的。
  所以善财能成就,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凡夫只有我一个,这些人做出种种示现,都是度我的。甚至於他来坑我、骗我、害我,都是来度我,看我什么?看我能不能忍辱,看我能不能放下,还生不生烦恼。这么多境界来考验,如如不动都不生烦恼,我就成佛了。我成佛要感谢所有这些老师,不是他们做出种种示现,我怎么能通得过?怎么能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大乘教、中国古圣先贤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听,要欢喜听,要不断的听。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三天不听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的烦恼习气又现行,这就错了。佛门里面称菩萨称「仁者」,仁慈的人,仁者,仁者是对菩萨尊敬的称呼。是什么意思?古人讲了一句话,「仁者无敌」,这就说菩萨心里面没有一个冤家,也没有一个对头,他没有敌对的。
  我们是从这个教训明白了,也能用在生活上,特别是这些年来,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帮助世界促进社会安定和平,我们就遵从这个教训说出来。从事於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的人,首先要自己从自己内心里面,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我们这个工作就能做得好。如果我心里还跟人有对立,跟事有对立,跟一切万物还有对立的念头,有这个念头必然它升级就是矛盾,再升级就是冲突,冲突再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晓得战争、斗争的根本是什么?是对立。内心深处的对立,这个不可以有,有这个东西你就迷了,你就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个罪业的根就是对立。
  菩萨在不在乎别人骗他?不在乎,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有这回事情!他欺骗我,他坑我,他要害我,没这个事,不生不灭,他害什么!明明世间有这么多人干这么多事,菩萨站在高处,看看他们在造业,将来受报。菩萨站在高处,看这些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搞三世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很感叹的说「可怜悯者」,真可怜,他真不懂事。可怜,不是说可怜就完了,菩萨还要观察机缘来帮助他,来救度他。怎么救度?就像在做示现,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他看到了、他听到了,阿赖耶识就落了善根的种子,这一世他不能起现行,来生后世遇到缘一定起现行。这是菩萨,这是真正的慈悲,这是真实的智慧。在事上讲,遥见佛来。
  第二个意思是表法的意思,「表法者,明」,明是说明,「帝释示同未悟,不见如来智身遍周,与心一体,故言遥见佛来」。你看看帝释天王,帝释天王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萨来示现的,这唱戏,释迦牟尼佛表演佛,这也是一尊佛,他来表演做帝释天王,演这个角色,演得都很逼真,演得都很像。所以你心里不能有疑,那个人真对我坏,真想害我、想骗我,我把他想成菩萨,那我是不是阿Q?你有疑惑。你有疑惑,你的念不是正念,你的思惟不是正思惟,你也在造业,你还要受报。所以佛法最难的是正念,八正道,正念、正思惟,没有怀疑,没有怀疑是不是就正?是正的。为什么?境随心转,你的心正,没有一法不是正的;你的心邪,没有一法不是邪的;你的心疑惑,没有一法不模糊,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一生能不能成就,责任是自己负,与别人毫不相干。你一念觉心、一念正心,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不是佛菩萨,不管他演的什么角色,全是佛在这个地方表演,你统统得正面的利益,得纯正的利益。善财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你要问问那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归根结柢,总的一句话,我们是错用了心,都是自以为聪明,我们害在这个地方。善财、龙女他的一生成就没有别的,老实,佛菩萨的教诲他真的依教奉行,一丝毫疑虑都没有,没有怀疑、没有顾虑,所以他一生成就。
  忉利天主「示同未悟」,这句话就说得很明白,他是菩萨,他是佛再来的,他哪有不知道的,装样子装给凡夫看的。「不见如来智身遍周」,实在讲不见自己智身周遍,见到如来智身周遍就见到自身,自己的法身周遍,「与心一体」,这个心是法性。他这里表演,表演跟凡夫一样:世尊来了,远远的走过来了。这是凡夫知见。这是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并不很深。下面再从深一层的解释,这有两句「又信解为遥见,自心入位为佛来」。这个表法意思深,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为四分,信解行证,我们能信、能解这是遥见,见到佛道;又能行、又能证,那就是佛来了。什么佛?自己成佛了。自心入位这个位是十住位,你自己证得佛住,佛来了,为什么?你自己成佛了。在这一大段,在第三会总共有六品经,往后的四品就要讲入位了。
  再看下面这段经文,「帝释即以神力庄严此殿者」,忉利天主礼请佛到天宫来说法,就好像我们现在请法师讲经一样,当然要把道场布置得很庄严,表示欢迎。这里面也有两个意思,有事、有表法,这个事容易理解,可是事里头虽然容易理解,也有很多人疏忽,道场建筑之庄严是不是对佛的礼敬?当然。佛真正要学生重视的是道业,是你自己闻法、开解、证入,这是佛最欢喜的;布置庄严的道场,佛不希罕。这种布置庄严是施主,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讲这个活动的主办人,他对於佛陀的敬意,这是世间人情。但是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意思,世间人喜欢庄严,看到这样庄严的一个道场,这种设施,他从这里经过一下,他就想进来看看,进来听听;换句话说,这个庄严是跟佛拉信徒、拉听众的,这才是真正庄严的意思。所以佛门的音乐梵呗演奏的是好听,都是弟子们,出家、在家的弟子们替佛做广告,让大众们欢喜心来亲近佛菩萨,来这个地方听经闻法,用意在此地,这个不能不懂。
  否则我们会错了意思,佛菩萨还喜欢这一套,他贪瞋痴还没有放下,我们把佛菩萨看作凡夫了。佛菩萨真的不要这一套,就世间人喜欢这一套,所以我们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