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界,了生死出三界未必是正法,为什么?得不到菩提,要怎样才得菩提果?要超越十法界,菩提果是证法身;你不能够证得法身,你就不能证菩提果。所以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小乘,在佛法里面讲小果,不究竟,分段生死虽然了了,变易生死还在,还有。
  下面讲「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这话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今天是不是顺从外道,为什么?增长邪见。这个话用清凉大师的解释就容易明白了,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华严经》上讲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是不是外道?我对《华严经》了解,我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我的行为连十善业都做不到,还是会干杀盗淫,还是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心里头还是有贪瞋痴,这就是增长邪见。如果反过来,「有行无解」,十善业道我能做到,但是经教不通,清凉大师说「增长无明」,都是错误,都是外道。那要怎么办?解行相应,有解有行,这是诸佛的正法,不能偏在一边,所以叫中道圆妙之理,解行相应。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个道场要建造成佛祖世代相传的正法道场,这个道场有解有行。至少我们希望将来每天有六小时的讲经,有十小时的念佛;没有办法做到十小时,至少也能够做到八个小时,多一点。不得已的时候,一半一半,每天六个小时念佛,六个小时讲经。六个小时当然不是一个人讲,所有在这里认真研教的,研教要念佛,不念佛你就没有行,没有行会增长邪见;光是在念佛堂念佛不听教,会增长无明,都不行,所以一定是解行相应。
  我们听了经的人,佛门里面自古以来培养这些讲经法师,什么方法培养?复讲,小座。你要问这个方法从哪里来的?我就老实告诉你,从阿难尊者集结经藏时候来的。世尊当年讲经没有记录,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想想佛陀的教训太宝贵,如何能流传下去,大家商量,从记忆当中把它写出来,写成文字流传后世。写成文字的时候,就请一个人来复讲,同学当中哪个人记忆力最好,听佛讲经听得最圆满,四十九年一堂课不缺的,找到阿难。所以阿难复讲,五百阿罗汉是同学,这五百个人都是跟释迦牟尼佛听经的人,他们来作证明。这五百个人听阿难所讲的,如果讲的,有一个人说,阿难,这个话好像我没有听佛这么说过,就删掉。阿难所复讲的字字句句,五百个人没有一个反对,才记录下来,经藏从这么来的。所以以后世世代代培养讲经的法师全是复讲,传到我这一代还是复讲,只有现代的佛学院不用这个方法,他们用自己的知见去讲。
  复讲不许可用自己的知见,就像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的一样,佛说他一生所讲的一切经,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在古佛所讲经典里面加一个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跟孔老夫子真的是志同道合。我们能相信吗?能,为什么能?只要明心见性了,佛佛道同。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明心见性了,他的见解跟佛完全相同,六祖所说的一切法在《大藏经》上决定找得到相同的。所以惠能大师也可以说,他一生所说的,没有超过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一个字。这个话是真的,我们现在完全接受,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要记住的,为什么?如果自己有意思的话,你的心定不下来,你就错了。必须自己没有意思、没有见解,什么都没有,他才入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会开悟。所以东方的圣贤所用的方法是回归自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以这个为修学的目标,不是常识。常识,现在讲知识,不能说没有用,但是作用不大。知识带来的有后遗症,智慧没有,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大智那个样子就像愚人一样,大智若愚,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真的,为什么?他不起作用的时候他在定中,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你问他的时候他什么都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佛陀在世有人问过释迦牟尼佛,他说你的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非常聪明,什么都知道,别人问世尊,舍利弗是怎么学的?释迦牟尼佛当时指著鼓,大概旁边有个鼓摆在那里,他就指那个鼓说,他说你看到鼓没有?看到了。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样,鼓的心是什么样子?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这个人一听就明白了,里头要空,不能有东西,有东西就变成垃圾,有东西就变成障碍,就敲不响了。舍利弗心里空空的,释迦牟尼佛心里也是空空的,心本来什么都没有,所以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心是不动的,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生万法。能生万法,难道还不能理解万法吗?他当然能解,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解行一定要相应,要认真努力把你所知的、所信的、所解的落实,你要去做到,那就成智慧了。不可以说有解无行,那变成外道。
  第二「不修大慈之心」,这个会退菩提心。这个意思是说,「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所以,佛弟子是个菩萨,常常要以平等的慈悲心待人接物,不可以厚此薄彼,不要有等差,时时刻刻想著要叫他真正得到佛法,能听到佛法,能悟到佛法,这是无量功德,要常常存这个心。终极的目标是希望他能开悟,他能脱轮回,能出十法界,要常常有这种心看待一切众生,菩提心就不会失掉。「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这心量很小,有分别、有彼此,希望成就自己,不希望成就别人,这个他自己永远不能成就。虽然发愿我成就自己再成就别人,你这个分别心就障碍著你,你不能成就别人也不能成就自己。所以成就别人就是真正成就自己,这个道理要懂,要真的有爱心。净土教里面常常讲「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把它总归纳为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常常存这个心。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待人接物,就没有错了。我们待人接物不够真诚、不够清净、不够平等、不够慈悲,那你学佛就不能成就。学佛在生活上学、在工作上学、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面学,你才能证果,你才能得受用。
  第三种退菩提心的,「好求法师过罪」,这是说「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就是奉事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这是应该的。孝亲尊师,接受教诲,依教奉行,才能成就。如果天天在那里找老师的过失,这个心就用错了。不用在学道上,天天在看,专门看老师的过失,你想想看,他是不是在听老师教诲?没有,这叫造罪业。这种行为,「不惟无听受之诚」,没有诚意接受教诲,「且亏事师之道」,瞧不起老师。有亏於事师之道一定是不孝顺的儿孙,他不会孝顺父母,这种行为没有不退心的。老师有没有过失?我们老祖宗教给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问孔子有没有过失?孔子说有;你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过失?释迦牟尼佛说有。每天都反省,每天都忏悔,都想到我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过失?自己反省,我这一天有没有犯十恶业?天天检讨,天天改过,那是佛,究竟圆满的果佛。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晓得,这是大慈大悲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一看,佛都这样天天忏悔改过,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不学行吗?他是佛,他都这样的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我们看到老师有过失了,就要想到,老师这个过失是真的、是假的我们都不知道,也许是他装出来的,他做一个反面的教材,我们不认识,错会他的意思,这常有的事情。即使真的有过失,文殊菩萨教善财教得好,真有过失,我不学他的过失,我学他的好处,他那个错误的地方,我就反省我不要犯他的过失,那我将来不是比老师更好吗?这就是谚语里面所说的「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老师正面、反面你都学到了,正面的,依教奉行,反面的,完全极力去避免这个过失,你比老师高出了。这是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教他要用这种心态去向善知识求教,所以善财童子一生圆满成就。凡是找老师过失的、批评老师的,我们要遇到之后,最好赶快避免,不要听,恭恭敬敬的对大家打个招呼,赶快走,或者是跟大家说我还有点事情要去办,避开这个场合。批评父母的、批评老师的、批评尊长的、批评圣贤的、批评国主的,就是现在讲国家领导人,都要赶快避开,不要参与,要回避,这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的心态,他在学业、道业上都不会有成就,肯定的。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永远要遵守。
  第四个会退菩提心的,「常乐处在生死」。乐是爱好,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他不想出离六道轮回,觉得六道还不错,人天还满好的,没有出离六道轮回的心决定退失菩提心。这是说「修菩萨行者,当勤精进,以求出离,则菩提之果可成」。这是讲真正学佛的人,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勇猛精进。目标就是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脱离六道轮回,知道轮回苦,轮回可怕,不可以再在轮回里待了。轮回里面有很多苦众生,我们出去之后再回来帮助他,这是正确的,我要不能出去,沦落在轮回里面,决定帮不上忙。做再多的好事,都是福报一边的,在三宝门中修福、修布施,这种人太多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一次合成的是印经,印经是三种布施都有。印经要花钱,财布施;经是法,法布施;真正懂得佛法之后,一切恐怖、烦恼都消失了,那是无畏布施,所以这是很圆满的功德。古今多少人做?做的人很多。但是以这种布施功德求出离难,为什么?这是福德边上事情。出离一定要自己修行,真正求出离,万缘放下,一心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