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有密切关系。这是真智慧从观来的。
  下面就说得更清楚,「止是禅定胜因」,胜是殊胜。你要先修禅定,先要学放下,放不下的人决定不会得定。我前面跟大家讲这十六个字,有一个字放不下,你决定不能得定,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放下,你才真的心定下来,有一个字放不下都是障碍,你得不到禅定。所以放下是止,你才能得定。「观是智慧之由藉」,止到一定的程度,六根起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叫七情,他不生这个;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他不会起这个念头。这一点我们要留意,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会不会起这些念头?如果有这些念头,那你就晓得,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一点功行都没有。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里面许许多多的教训都是帮助我们降温,烦恼要先伏,先降温,要想断,一下断断不了,再慢慢来。所以有《弟子规》的基础,有《感应篇》的基础,你才能持戒,什么戒?小小戒,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你才能做到;你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不容易做到。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快要断灭了,或者是已经断灭了,怎么样帮助它复苏,帮助它再活过来?那就是要真干,从《弟子规》、《感应篇》可以把中国文化起死复兴,叫它再醒过来,再生出来。
  末后这一句话,「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没有定慧,自利都谈不到,你怎么能利人?这是真话,一点都不假,很重要。该放下的应当放下,该提起的应当要提起,提起是什么?观慧所照,佛法讲照见。放下是自利,提起是利人,自利利他最基本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做的示现,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做出来给他看。现在人不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尊长,我们要做出孝顺父母、尊敬别人,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叫自利利他。父母在,要常常去看看父母,要照顾、要关怀、要帮助他;父母不在了,念念不忘,家里面不能供一个牌位,也要供照片。见到父母的照片,早晨在他面前深深的一鞠躬,晚上睡觉之前,也在照片前一鞠躬,养成这个习惯,教你的下一代,下一代会孝顺父母,底下一代一定是以上一代为榜样。
  尊重圣贤,佛弟子供佛菩萨的像,意思一定要懂,不能迷信,供佛菩萨的像是尊师重道,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也是老师,表法的。释迦牟尼佛是根本的老师,这个教学是他老人家传下来的,他是始祖,所以有报本反始的意思,报答根本的老师,我们得到这么好的教诲,念念不忘老师的恩;见贤思齐,看到老师希望我这一生能做到像老师一样。菩萨就非常具体,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所以供养观世音菩萨怎么供养法?把自己的慈悲心供养出来,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慈悲一切众生,那你真的就变成观世音菩萨;供养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如果不孝父母、不敬老师,供养地藏菩萨叫白供了;供养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求智慧,所以你要懂得他表法的意思,你就没有白供。供,早晚要不要礼拜?要,至少也要对他行九十度的鞠躬礼,这是什么?这是尊重道。拜观音菩萨,我尊重慈悲,学习慈悲;拜地藏,我是尊重孝敬,我要学习孝敬,是这个意思。看到佛菩萨的形像,听到佛菩萨的名号,如同老师在面前一样,肃然起敬。这就是你自己这样做,就是利他,别人看起来,从前看起来点头赞叹;现在人看见你这么做觉得奇怪,他一定会问你,他问你,你给他解释,他就明白了,机会教育。这是把修行契入佛菩萨境界的方法,简单扼要的介绍出来。
  观,前面我们将天台三观、华严的法界三观说出来了,虽然没有详细说,也讲得相当清楚。说到止,有三止,天台大师「对於三观而立三止」,也有三种,三止讲三种放下。第一种,「体真止,诸法(一切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这是在三止里面的第一止,体真止。因为第一观是真空观,这是修行最基本的一个概念,那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不是实在的。所以三观里面,观真空,观假有,然后你才能用中。止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首先晓得万事万法是因缘和合而现的现相,这个现相不是真的。相是有,叫幻有、假有,体是真空,体是真的不是假的,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体是空,为什么?六根接触不到,但这个空不能当无讲,空有,它是有,它不是没有,它能生,它能现,它能变;能生、能现、能变,那我们就能够觉察到,我们六根可以觉察到。但是所现所变的这些万法,六祖讲的「能生万法」,这些万法是假的,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但是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般若经》上所说,你必须要知道。因为你知道这个,你自然会放下,根本不存在,幻有,妙有,你自然就很乐意的像诸佛菩萨一样,自然放下了。
  真正懂得透彻的,他一下就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一时放下,那就立刻成佛。所以从理上讲,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念头一转变就成佛了。有人做了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做了样子,一下放下了;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也是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所以凡夫成佛不难,难在看破,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一般讲行难,它不是的,它知难行易。为什么?放下就是,放下执著就成阿罗汉,放下分别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自然放下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卷)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这是二住菩萨。十首偈颂从第三到第六,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要领,我们把这四首偈念一遍:
  【观察於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
  这首偈是讲真观,『自性无所有』是空观,『如其生灭相』是假观,『但是假名说』,这两句是假观。下面一首是: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前面两句不生不灭,这是中观,后面这两句是讲止观的利益。如果你能够这样的理解,你就见佛了,见佛你也就成佛。后面两首偈是讲止,你看前面讲观,后面讲止: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前面两句,『法性本空寂』是教我们观止;『无取亦无见』,不但不取,连意思都不会生起。「见」就是讲的意思,我们讲能所,见是能取,「取」则是所取,能所都不可得。『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这是与佛性相融,回归到佛性。「不可得思量」,思是起心动念,量是分别执著,这统统都放下了,自然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末后一首是说利益,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利益: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你的烦恼就断了,实际上烦恼不是真的断了,烦恼变了,变成智慧,变成菩提。所以说是烦恼减一分,智慧就长一分,烦恼断尽,智慧就圆满了。这四首偈是佛教里头,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十几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四首偈我们很认真的在学习,用了很长的时间,「三观」我们学过了,现在我们学「真止」。首先要有个概念,止观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注维摩经》说,罗什大师讲的,「始观等系心一处」叫做止,这是讲开始修行。那到底是先修止,还是先修观?实在讲这没有一定,止里面有观,观里头有止,止观不二!如果烦恼障重的人要先修止,所知障重的人要先修观。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在楞严会上,世尊讲的还不到一半,《楞严经》十卷,第三卷讲完阿难开悟了,起来赞佛。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阿难是须陀洹,须陀洹听懂了,阿罗汉没听懂,这是什么原因?阿难尊者所知障轻,所以闻法他容易听懂,虽听懂,烦恼放不下,习气很重。这种情形我们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得很多,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你懂不懂?懂,能不能做到?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所知障轻,烦恼障重,不能成就。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所以他修行没有问题,他能得定,但是慧不能开,智慧不开,所知障障碍智慧,他所知障重,他跟阿难是相反的。阿难容易开悟,做不到;富楼那尊者能做到,他不能开悟。所以各人根性不相同,用的方法就不一样。可是你只要继续不断认真努力去学习,障碍是能够破除的。因为障碍不是真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无论是修止,无论是修观,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真」这一个字,真就不是妄,妄不能解决问题,真才能解决问题。
  真,一定要晓得,只有自性是真的,自性在佛经里面讲有很多的名词,常常听到的法性、佛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本性,佛也讲本性,这是真的。在哲学里面的名词叫宇宙万有的本体,它能现能变,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是所现所变。能现的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