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想提升,提升不起来。原因在哪里?佛有菩提树,有道树,他从这个地方开始往上提。我们的菩提树在哪里?我们没有菩提树就没地方提了,这个要晓得。菩提树叫觉树,我们觉了没有?没有觉,迷惑颠倒你怎么提法?这个意思太重要了。你真的能够做到三皈依就行,觉而不迷,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就有了菩提树,你就从这个地方慢慢提升。你现在这个没有,你怎么提法?提起来的还是迷邪染,那就错了。人家提起来、提升的是觉正净,觉正净愈提愈高、愈提愈妙。我们今天要提的话统统是迷邪染,这怎么办?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才很认真的提倡,从根本修,我们才能提升,根本修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要记住,不能离开儒道的根,为什么?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有多次的说明,世尊教学对上中下三根人来说,都要循序渐进。只有一个例外,上上根人,像释迦、像惠能这是例外,这个确实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他能够一念顿舍,我们做不到,上中下三根都做不到,所以上中下三根都要依戒定慧而得成就,戒就是守法。佛教我们怎么学?佛教我们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有次第的。佛教传入中国,大概在六、七百年唐朝时候,我们中国的祖师大德们就舍弃小乘,用儒跟道取而代之,行。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融合在一起,分不开。儒里头有佛、有道,没有佛、道,儒的境界不能提升;佛的里面有儒、有道,没有儒跟道,佛教没有根,这个关系你不能不搞清楚。佛教在今天,中国的佛教衰了,衰到底谷,什么原因?小乘不学了,儒、道也不学,变成大乘,大乘没有根,没根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提不起来,这个道理总要懂得。
即使我们修净土法门,希望带业往生,这一生当中能够成就,能够得生净土,永脱轮回,这是好事,希有难得。可是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回头想想,我们的根牢不牢?根要不牢固没有关系,我们补,读书讲我们补习,小时候没有学过,现在来补习,只要把这块补好,那不就一样的提升了吗?所以儒家的《弟子规》、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不能不学。在从前我们看到,唐宋这些大德们他们的儒学得好!不仅仅像《弟子规》基础这个东西,他们扎得很深,他们对四书五经都通达,他们有能力教导一般的秀才。古时候这些秀才读书人到哪里去读?都到寺庙,寺庙是学校,跟现在不一样。在学校里面有晚辈学习的参考资料,佛门里面的藏经楼就是图书馆,儒释道三家典籍都具备。所以一个读书人要想考取功名,到哪里去找书籍?寺庙。有了疑难向法师请教,法师都通!法师很慈悲,义务的指导你,来帮助你。那是念书人在寺庙里长住,一住住二、三年。遇到考试的时候,他参加考试,考取了功名,考中举人、考中进士,有这样的功名大概政府就派他的职务。看他的成绩、德行,可以派他为县市长,可以让他进入中央的机构担任高级的职员。所以从前这些法师,你要晓得,他没有一样不通。
我们现在,现在是佛法没有法子契入,原因是没有根,想提升提不起来,这是我们的痛苦。中年以上比较困难,但是要发愤。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学经教,那个时候我三十一岁,老师教我、劝我学习经教,出来讲经教学,我不敢承当。因为什么?这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真正要有德行、要有学问。那个时候李老师办了个小班,学生只有二十几个人,没有挂佛学院的招牌,只是「台中莲社经学班」,就这么个招牌,台中莲社的经学班。他那时候一共有十几个班,我们参加这个班,老师叫我去看看、去听听,我就跟著去。去到这个班上一看,里面有个很老的学生六十多岁,大我三十岁。我才三十一岁,她六十岁了,大我三十岁,再问问她,小学毕业。我们的信心从她身上生起来,六十岁,小学毕业,她今天开始来学习。那我想想我学佛已经七年,我还初中毕业,我才三十一岁,她能学,大概我没有问题。所以看到这位老同学,林看治老居士,我的信心才生起来,原来不相信自己能学。这样欢欢喜喜的跟老师说,我加入,我愿意参加这个班。所以我们看到六十岁,小学毕业,还能够从头学起,学得相当有成就。她的法缘殊胜,到处讲经,听众都是爆满的,我们很羡慕!所以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对自己有信心,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障碍在哪里?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起心动念。我们应当克服自己的疑虑,克服自己的困难,只要能够依照佛陀的教诲、祖师的教诲,成就是指日可待的。
所以下面大师说,「此三人天隔越,故须连带,又此三会,同诠贤位」。这是三贤位,我们从九会一直算下来,现在是第三会,第三会是忉利天十住会,在这个地方讲十住法门。法慧菩萨为会主,这一会的会主就是十住菩萨;往上去第四会是夜摩天,十行位,功德林菩萨为会主;再往上去是兜率天,十回向会,金刚幢菩萨为会主。十住就好像自己拿到学位了,真的,他拿到学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刚刚拿到学位,修学著重在提升自己。到十行位,这里头就自行化他,把自己所学的、所悟到的、所领悟的都能够落实,不能落实是假的,全都能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落实在起心动念,没有一样不与心性相应。到十回向,完全是利生,知道利生才是真正利己;十住懂不懂?懂,十住自己的根还不够稳。到十回向,自己已经稳稳当当没有问题了,全心全力帮助众生。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功德,为谁修的?没有自己,为一切苦难众生来修,念念统是为利益众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这才能登地!
所以下面说,「六已入证,不假带前」,第六会是他化自在天十地菩萨,金刚藏是会主。这是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真正的一真法界没有前,前后都没有,不需要带前。「第七即位中普贤,居然不假」,第七会因圆果满,这会在哪里开的?在普光明殿,你看又回来普光明殿,如来是会主。位中普贤,什么叫位中?普贤菩萨有位前、有位后,统统是普贤菩萨,位中是等觉,你现在修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菩萨。特别是净土法门,诸位要晓得,净土法门各个都是普贤菩萨。你们念《无量寿经》,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第二品还是序品,还不是正宗分。夏莲居老居士第二品的科题「德遵普贤」,所以净土是普贤法门。修净土的人全是普贤菩萨位前,因为普贤是等觉,你现在还没有到等觉,你在等觉之前叫位前。位后,位后是成佛,虽然成佛,在十方世界还是以普贤菩萨身分应化,教化众生,那叫位后。所以位中那就是等觉,这个没有带前带后,没有,前后没有了。
「第八顿彰五位」,第八是普贤大行,在普光明殿,普贤菩萨为会主,「体用已融」。八会是行,前面一直到第七都是属於解门,清凉大师把《华严经》分为四大段,信解行证,第一会是信,从第二会一直到第七会是解,解门。第八会是行门,普贤行,这个行门里面顿彰五位,五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个位次,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彰是彰显。我们就晓得,我们初发心就修普贤行,十信是修普贤行,十住也是修普贤行,十行、十回向、十地还是修普贤行。体用一如,圆融贯通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最后一会第九会,「唯明证入,体用一味,故并皆不假」。所以它不带前带后,没有这样的经文。第九是证入,证入这个里面的经文长,有四十卷经文,叫《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这一品在逝多林,就是只树给孤独园,真是不可思议。有本会、有末会,本会如来是会主,末会善友是会主,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头第一参德云比丘,德云比丘是会主,第二参海云比丘是会主,所以这是善友入会。本会里面如来是会主,这个会主就是大会主席,他主持这个大会。这是简单把《华严经》九会七处,略略的说一说为什么有带、有不带。其实说带、说不带,让你悟入圆融,悟入无碍,真正的义趣在此地。你能不能悟入?如果你有分别执著要去样样追究它,你就不能悟入。如果你懂得它是表法,看经文、听讲演,不著言说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你就能悟入。
我们再说得简单一点,说通俗一点,我们用什么心?真诚心。我们要是著言说、文字,真诚就没有了,真诚心被破坏,真诚心是什么?一念不生。曾国藩给诚下个定义,定义下得好,跟佛法所讲的相应,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有念就不诚,诚就没有了,没有念是真心,有念是妄心,真诚心可贵!用真诚心,你有悟处,你能够契入,用妄心不能契入,这道理要懂。真诚心怎么修法?真诚心,必须放下,这经上给我们讲得太多,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放下执著,在真诚有了,你有真诚心,少分;再放下分别,多分,你有多分的真诚心;再放下妄想,你有满分,你是圆满的真诚心。我们要知道,初住菩萨把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所以他是分证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既然三个都放下了,换句话说,已经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位次?从初住起,前面那不算,前面那是当然有,我们怀疑的就是:起心动念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位次?我们前面给诸位报告过,这四十一个位次非有非无,你不要以为它真有,你也不能说它真没有。这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说得好,这四十一个位次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这么回事情,我们才了解。无明习气虽然在,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