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敕直鹬粗习。涑晌拗涑墒裁炊疾幌谩K苑鹚担褐灰淹敕直鹬粗簦愕闹腔邸⒛愕牡滦小⒛愕哪芰Α⒛愕南嗪酶1ㄍ惩诚智啊O袷裁囱樱肯瘛痘暇飞辖驳呐谀侨缋础⒓质澜缟辖驳陌⒚滞尤缋矗鞘亲约海皇潜鹑恕�
  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把佛经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殊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能够契入境界?他告诉我,看破、放下就契入了。你看多么直截了当。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要怎样看破?必须放下;从哪里放起?从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从这里下手。只要这个一放下,你智慧就现前,小智慧,很管用,这个智慧现前,你就更容易放下。所以凡夫成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就是看破,从放下开始,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再帮助看破,这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究竟佛果。到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还要放下,这一品生相无品放下了,生相无明是无始无明最微细的习气,放下之后他就圆满成佛。所以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没有别的,放下而已。
  所以经上讲的「能解世间一切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需要学。你看惠能大师他老人家开悟之后,也就是放下了,他是怎么开悟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凡夫成佛一念之间。过去老师告诉我,佛法在哲学上讲属於知难行易,你要想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太难了,永远做不到,可是你真正干的时候太容易了,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全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寮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也全懂了。他在逃难的时候,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诸位要记住,那个时候六祖大师二十四岁,还是在家相。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盘经》,《大涅盘经》的分量很大,有两种版本,一种四十卷,一种三十六卷。她在念经,能大师在旁边听了就懂意思,讲给她听,她听了很高兴,拿著经向他请教。他告诉她,他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他说:这桩事情与文字没有关系。所以她念,他讲给她听,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这《坛经》上有记载,四十三个大彻大悟的,也就是说四十三个人彻底放下的。其他跟六祖的时间再长,他放不下就没有法子,虽放没有彻底。当然他也放下一些,譬如放下执著,分别妄想放不下,或者能够放下分别,起心动念没有办法,这种人就太多了。这四十三个是连妄想都放下,也就是《华严经》初住以上的境界,没放下的,十信位,在十信位的人很多。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我们要想真正成就,你不放下是决定不行的。你放下,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你无法想像得到的。
  可是你听了这个不要生起贪心,我为了要开智慧、为了要得德能、相好,我才放下。你这个念头在心里面就是个疙瘩,就是个严重障碍。你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像《般若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大般若经》说得更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才能入境界。「我要想求得智慧,我要想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像六祖大师一样,一切经摆在我面前一听就明了了」,你有这个念头,你永远不能入门。为什么?妄想当家,这桩事情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要用真实心去做,不能用妄心。所以学,还是老老实实去学《弟子规》,慢慢由迷去开悟。顿悟是顿不了的,千万不要把路子走错,按部就班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学沙弥律仪、学菩萨戒,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踏踏实实你才会真有成就。心量要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中国谚语所谓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哪里有福报?
  第七个德号,「无上士」,士是读书人,我们现在讲知识分子。经上说,「在诸法中,如涅盘无上」,这是古印度一切法里面,涅盘是至高无上的。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是灭,就是四谛里头苦集灭道,翻作灭,又翻作寂灭,或者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寂灭。灭什么?给诸位说,就是灭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统统没有了,就叫涅盘,这是一切法当中至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故名无上士」,一切大众当中为什么佛无上?因为佛证得涅盘,也就是佛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尽,完全没有了,所以在一切大众当中,佛称为无上。在中国翻成士,士是士大夫阶级,知识分子,就像前面世间解,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的。奇怪的,他不学他就懂,我们一般人学了还学不懂,学了一辈子都还不懂,他不学就懂了。
  世尊在《华严.出现品》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六祖所说的完全相同。如来智慧,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限量,没有边际,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有的,只要你把障碍去掉,除了智慧之外,还有德能、还有相好。后头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把我们的毛病说出来了。我们跟佛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只是现在什么?因为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变成个糊涂佛,这真的不是假的。虽然糊涂,他是佛,他不是假的,他只要哪一天把他的障碍去掉,他自性就现前。障碍不是真的,智慧德相是真的,永恒不灭,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像乌云遮住太阳一样,太阳是真的,乌云是假的,它总有散掉的时候。因此,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众生不可以轻慢,你要轻慢,就是轻慢佛陀,连蚊虫蚂蚁都不可以轻慢。它的业障比我们重,变成这种身相,如果它要是真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它立刻就成佛,那它在我们之上,我们比不上它,你怎么可以小看了它?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一切恭敬,这有道理。恭敬是性德,尊重是性德,对一切人事物应当要恭敬,应当要尊重,应当要敬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性德自然流露,这就是你的成就。从这些地方能看得出来你修行的功夫、你的境界,处处表现的是自私自利,你是凡夫,你在造业,那就错了。
  第八个德号,「调御丈夫」。佛某时候,这是不一定,有时候用「柔软语」,又有时候用「苦切语」,「能调御丈夫,使入善道」。这个丈夫是对人的尊敬,就是大众,调御大众,帮助他入善道,所以叫调御丈夫。我们读了之后,用中国一句俗话很简单的说明,「和事佬」,你们想对不对?诸佛菩萨是和事佬,凡是有冲突的地方,他去了就能把它调解。调是调解,御是统御,他能够把纷争化解,能够教导大家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要知道,我们周边的人对佛法修学的根底很脆弱,功夫不得力,烦恼习气非常严重,我们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调解、去帮助。这个很长的时间你要忍耐,你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所以六波罗蜜里面,你看《金刚经》里面讲得很好,讲得最多的是布施、忍辱。布施什么?放下自己的身段,耐心为别人服务,连羞辱都要忍受,你才能帮助人回头,你不能忍就不能行菩萨道了。为什么不能忍?因为有自私自利你就不能忍,如果没有自私自利,忍辱度就不难!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有自尊心、有傲慢心,那就不能忍;如果一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那这忍辱度是很正常的现象,忍辱是性德,自然流露。
  所以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生修成的,《梵网经》上讲,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我们从这个地方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久远劫早就成佛了。他到这里来是表演的,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表演得很辛苦,八相成道、降魔、苦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要没有忍辱波罗蜜,怎么能做到?他为谁?是为一切苦难有缘众生。所谓有缘,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有缘,他不相信的那就没法子了,毕竟还是不相信的人多,相信的人不多。世尊当年在世,相信他的大概三分之一,跟他修行的,听他教诲跟他修行的,又是相信里面的三分之一,所以到最后成就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这是什么?这是众生的缘不一样,虽然一生不能成就,总是给他种了善根。这些有善根的人,有些人在正法时候成就,有些人或在像法时候成就,有些人在末法时候成就,有些人必须到来生来世其他佛出世的时候善根成就。佛帮助众生,生生世世永无休息,於众生一无所求,确实像慈母对她的婴儿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她那个时候的心有求吗?除了全心全力那种深情热爱之外,没有一个妄念。而佛菩萨的恩德超过慈母,慈母对我们是一生,佛是生生世世。众生不知道感佛的恩,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佛对我们有什么恩。
  所以,调御我们要非常的重视,要认真学习;换句话说,永远不能跟人家有争论。调解、化解冲突,你怎么可以跟人家起冲突,那不就错了吗?《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讲的是性德,性德里面从来没有跟人对立的,绝对没有冲突。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世间,现在的社会,整个世界,各种方方面面的冲突,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整个世界,说得更深一点,自己身心的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怎么化解?除了通达大乘的道理,没有第二个方法。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大乘佛法能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很有道理,大乘确实能把问题化解掉。儒是劝善规过,叫你做好人,真正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