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老师,你对於佛经哲学从哪里学来的?我们总得有个根源。他告诉我,在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到重庆,有段时期他生病,有朋友就介绍他到峨嵋山去养病。峨嵋山我也去过,十年前,那是国家宗教局替我安排的,去游长江三峡,到峨嵋山去看,环境非常好,那是老师在抗战期间养病的地方,学佛的源头。他说当时在山上,那个时候很落后,连电灯都没有,山上对外交通非常不方便,老师想看看杂志、报纸,统统看不到,山上只有佛经,藏经楼还藏了不少书,去一看全是佛经。养病的时间有好几个月,所以他天天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他的佛法是从这来的。有一些疑问,在那个时候抗战期间,确实四大名山还有真正有修养、有道德、有学问的高僧,向他们请教、向他们学习。峨嵋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与《华严》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方老师对《华严经》就有特别的缘分。我跟他老人家学,他第一部就是介绍《华严经》的《疏钞》,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的学生宗密也是了不起,有大成就的人,他最著名的是《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流传於后世。从这之后,方老师几乎就没有一天离开经典。
在台湾这段时期,我们看到他的晚年,他老人家走的时候七十九岁,一九七七年。那一年是我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去讲《楞严经》,在香港住了四个月。我到香港讲经的时候向老师辞行,他身体还好,告诉我,体力、精神跟去年相比差很多。我到香港期间,他一直就在养身体,我回来的时候,他老人家过世第三天。这是我学佛的因缘。他还告诉我,真正的佛法(他都是讲佛经哲学)是在经典里面,指出我这条路子,真正想学一定要深入经藏。这样把我对於佛教从前那个误会化解了。如果不是像他这样的人,一般人把佛教介绍给我,我不会接受,不能相信,你说这个多难。我这一生要遇不到方先生,这一生跟佛、跟宗教就没有缘分。社会上这个错误的概念,确实让一些知识分子对於佛法殊胜的缘断掉了。所以我非常感谢方老师。老师最后那一句话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非常羡慕,就认真学习,为什么?最高的享受。真的,他没有骗我,我这一生确实是尝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是什么?不是地位也不是财富,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佛法教导我们的。特别是《华严经》,虽然方老师当时把这部大经介绍给我,这部经很大,《疏钞》分量就更多,我们想得到这部经,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可是我知道佛门有这部经,很重要,我一出家心里面就念著《大方广佛华严经》。确实感应道交,有位老居士,有六、七十岁,我出家三十三岁,母亲一辈的,她要供养我,我初出家,福州人。我就向她要求,我说供养,你不必给钱给我,你送一套经书给我。她说什么经书?《华严经疏钞》。哪里有得买?香港有。所以她就拿了这个钱,从香港买了一套《华严经疏钞》,线装本四十册。无量的欢喜!当然读这个很困难,这个时候我已经跟李老师学经教,但是老师教我,他说这个经是大部经,你不要学这个,让我从小经学起,按部就班的来。
我跟他学的第一部经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小乘经。以后我读经才明了,佛确实说过,「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佛教我们,学习不可以躐等,就跟我们念书一样,你得从小学、中学、大学,《华严经》是大学的教科书,不是初学的,暂时放下。所以我就把这套书供养了台中慈光图书馆,我供养它不少书,一生喜欢读书。以后我又得到一套,同样的,版本完全相同,佛菩萨保佑!我供养老师图书馆那一套,以后就供养李老师,李老师在台中讲《华严》,就用这个本子。我在台北也开讲《华严经》,我又得到同样一套本子,我这套本子,确实古书,舍不得用,我就交给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个书在基金会,让基金会照相制版,印一千套,我现在是用基金会印的。这有一千套了,由一套变成一千套,我学习可以在上圈圈点点,可以写字没问题;原书不可以,原书那是非常宝贵的,法宝不能够损坏,所以就印了一千套。确实这部经里头把我们许多的疑惑都能断掉。
捷辩,是一句话里面能够解释很多的疑问,这是修行证果。证什么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能做到,没见性之前还不行,还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经上讲的,佛陀说法,「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才叫捷辩。第二种叫「迅辩」,迅是迅速,「随问随答,迅速无滞」。也就是说他需不需要考虑、想一想怎么答覆?不需要,随问随答。这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是要开悟,这个没有开悟也行,但决定是得佛菩萨加持,如果不得佛菩萨加持做不到。这桩事情老师也多次的教导我们,前面我跟诸位讲到,李老师教我一个秘诀,就是怎么样通世出世间法。你想学,不可能,做不到,《大藏经》你这一生能学得完吗?《四库全书》你这一生能念得完吗?他不说学,他说念,一天念八个小时,念一百年也念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师教我们一个秘诀,这个秘诀也是祖祖相传,中国古大德常说诚,「诚则灵」,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求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在这个地方,你决定要相信佛菩萨;你要不相信,这一条你做不到,一丝毫没有疑惑。
我们初学上台讲经,真的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没上台之前,礼佛的时候就求加持。诚心从哪里表现?专一。早年讲经也是两个小时,每天时间都排在晚上,晚上大家才有时间来听经。可是在那个时代需要有翻译,翻译闽南话,因为同修当中有许多年岁大的听不懂国语,所以两个小时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时。我第一次讲经是在台东佛教莲社,那时候佛教莲社也是刚刚创办起来,明训法师,莲社的社长,这是我们的师兄弟,就邀请我到台东去讲经,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在台中没出家之前,住了一年三个月,就十五个月,在台中住十五个月,亲近李老师,学了十三部经,不是老师教的,老师教是教一部经。但是我们二十多个同学,经学班,老师开这个班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我也参加,统统是居士,没有出家人。我会听,老师教这两个同学一部经,我们是旁听,所以我这十三部经全是旁听听来的。因为我到台中莲社晚,时间很晚,排名排到最后,他是按顺序来的,我是最后参加的,所以名字排到最后,还没有轮到我。可是在那个时候,我真的有两个长处,第一个是记忆力好,第二个是理解力好,这两个是学经教基本的条件,这个我具足。我听老师讲经,大概在一个星期之内,我有这强记的能力,我上台去复讲,把老师讲的东西讲出来,自己不能加东西进去,完全依照老师的。
这个方法是几千年来,佛门里面培养法师唯一的一个方法。那个时候没有佛学院,老和尚升座讲经,学讲经的人,无论是出家、在家,坐在前两排,那是学讲经的。老和尚讲完之后,学生们复讲,叫复小座,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复讲完全讲老师的,不能加自己一点意思,也不能去找参考资料加进去,不可以,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漏掉没有关系,不可以加。我的能力大概能讲到百分之九十还要多一点,有这个能力,班上像我这个能力还找不到第二个,理解力强,所以有这个能力,我学得很轻松、很愉快。老师教的两个人,他们都还没有学会,我在旁边已经学会了,所以我无形当中就变成老师的助教,为什么?老师讲经只讲一遍,你要专心听。如果你要是听漏了,你想让老师再讲一遍,「老师,这一句我不清楚,要怎么讲法?」老师:你过来。不是呵斥你一顿,老师常常手上拿著扇子,他就打你,打了之后怎么样?还是不给你讲。他说如果我打了你、骂了你,我还给你讲,你还有侥幸的心理,不要紧,没听会顶多挨打,还是会讲,打了也不讲,这就没有办法。所以同学就来找我,我能记住,我给大家讲。这个事情可能老师也知道,我有这个能力。
在那里住了一年三个月,老师教同学们讲经,我在旁边全学会了,这是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学了十三部经。所以一出家,我就去教佛学院,在台北教佛学院。教佛学院,佛学院老师很多,我们这一部经典好像一个星期只有一堂课,两个小时。一个学期才教一部经,三年毕业我才用六部经,我还有七部经还用不上。我从这个地方体会,中国传统的教学法高明,比现在学校高明多了,它真的讲求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头脑一天到晚想的只是一部经、一桩事情,你的精力、精神都能够专注,学得快。诸位想想看,我在李老师那边住了十五个月,学十三部经,每部经都能上台从头到尾讲过,哪一个佛学院里头毕业的学生有这个成绩?以后我也教过佛学院,我也办过佛学院,感觉到我对不起学生,我用一般的方法,对不起学生。所以以后我再也不教佛学院了。培训弘法人才怎么办?没有别的,就是复讲,复小座。所以有人问我,法师你要真正发心,要培养后学弘法人才。我说我是有这个想法,没福报,这要知道。我自己对自己很清楚,过去生中就是经上讲的修慧不修福,慧解有,福报没有。你要培养学生,你需要有个处所,我这一生没道场,都是寄居在别人道场,主人一不高兴,我就得走路。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把弘法利生护法的工作付托给国王大臣。佛法传到中国,也是帝王大臣、长者大德们他们护持,佛法才能够建立;佛弟子,这是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