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翟谝簧敝校谝桓龅胤骄幼〉氖奔渥罹谩D敲闯删停3W叨删途突郝Ψ蚝苣训昧ΑR氤删停蘼凼莱鍪兰浞ǎ敢弧固匾谝桓龅胤剑皇币淮Γ恍囊坏拢б桓龇牛挥胁怀删偷摹K岳献孀诘慕袒澹附讨溃笠宰ā梗匾恕R残碛泻芏嗯笥阉担飧錾缁崽丛樱颐侵欢靡谎欢诙谡飧錾缁岷苣焉妗U庑┗疤鹄炊己苡械览恚导噬鲜ハ腿烁嫠呶颐恰敢痪ㄒ磺芯ā梗桓龇磐ǎ磺蟹磐ǎ痘稀烦=病敢患匆磺校磺屑匆弧梗团履悴煌āN裁矗恳蛭闱蟮氖嵌ɑ郏ɑ弁ㄒ磺蟹拧N颐乔蟮氖乔笾腔郏皇侵叮恫煌ㄒ磺蟹牛腔弁ㄒ磺蟹拧V腔垡欢ù咏涠ǖ敝行蘩矗挥薪涠睦吹闹腔郏�
这些年来,我们也是从经验当中总结的教训,为什么许多的学人,不是不用功,真用功,真努力,真想学,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疏忽了根本。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弥补扎根的教育。出家,儒释道四个根,像一张桌子一样四个腿,四平八稳,这四个根一定要落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工作,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为什么?它是性德,自性它本来就是这样。我们今天违背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所以感觉得很别扭,为什么要守这些规矩?好像给我们带来不方便,实际你觉悟之后你就是这样,是自然的。《弟子规》是天然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都是天然的,都是性德的流露,要有这个认知,你学习就生欢喜心。你学了,我在日常生活这样做,就像个佛的样子,像菩萨,佛菩萨就是这样的。我们是从外做到内,外表上先学这个样子,慢慢从心里面去领会就觉悟了,外缘帮助我们觉悟。上上根人呢?他从内修,内里面一觉悟,外面自然就是这样的,不要学,不用学,自然就是这样。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做出这个样子,从内到外;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物,也是从内到外,戒律没有学,但是他都做到,身语意三业决定没有一条跟戒律相违背,这在佛法叫道共戒,道是开悟,慧现前叫道,这是最圆满的。第二等的是定共戒,你得了清净心,你得定了,不会有犯过错。这都是上上人的根性,中下的要从外影响到内,我们看佛菩萨怎么做法,应当好好的跟他学。
学不是一下就能学得到的,这什么原因?我们的烦恼习气无始劫的薰习太重,一下转不过来,要慢慢的转。听经听到一千次,才真正领会到里面的意思,这是正常现象,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听上一千遍,才稍稍听得懂,所以是正常现象。如果说一遍、二遍就听懂,那不是凡人,那是再来人。这些话是从前李老师教给我的,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自己的命薄,没有福报,没有道场,障碍重重!所以是逼著,无可奈何,哪个地方有缘请我去讲经,我就到哪里去。美加就有三十多个地方,我常常去的;南美来请,阿根廷、巴西来邀请,我没有法子分身,我介绍别的法师去。以后有了卫星、有了网际网路,这个帮助就大!人虽然不能去,他们可以从卫星、网路上来接收,那我们的学习等於是在一起学习,就没有中断。这些大概都是最近十五年的事情,我们用网路教学,用卫星教学今年是第六年,二00三年的元旦开始的。这样好的工具我们要善於运用。运用这些工具也不是我想到的,老师先想到的,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至少十次以上,所以印象很深刻,他说电视传播是最好的科学工具,要善於利用。但是老师那时候说这个话,我们听了不敢想像,为什么?租一个电视频道太贵,我们没有这个经济力量,负担不起。电视台讲半个小时,在当时差不多台湾钱需要二十多万,我们哪有这种力量?不敢想像。现在科技愈来愈进步,成本愈来愈降低,现在搞一个电视台不贵,在台湾大概有个几千万的台币就够了,如果合美金的话,不超过一千万美金,一个卫星电视台就可以建起来。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些工具,净化全世界的人心,也像诸菩萨一样无三垢。
所以你看看诸佛如来没有别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全断了。我们想到《起信论》上的两句话「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说得好,本有是真的,永远不会失掉;本无是假的,现在虽然有,决定可以能够断得掉,我们一般讲放下,决定是可以放得下。我们再看第五尊佛:
【尸弃如来离分别。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尸弃』是梵语,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解释,「尸弃,亦云式弃那」,这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持髻」,也称为「有髻」,就是头发上扎的一个髻,我们看菩萨的像,菩萨的像你能够看到发髻,头发。下面跟我们解释就是尸弃佛的德,无分别,无分别是「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心顶也」;又说「髻中明珠,即无分别」,这个明珠是代表无分别。大师在前面提醒我们,要我们在赞颂里面取所表的德行,智慧德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受用。无分别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再跟诸位说,没有起心动念。《般若经》上说的般若无知,这个无知就是无分别智,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我们看他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智慧的流露,他怎么流露的?起作用的时候自然流出来,他有没有去想一想?跟诸位说,没有。不但是佛没有想,菩萨都没想,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他哪里有想?这是自性智慧自然流露的,一想智慧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个想就是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把你智慧障碍住了。障碍之后,这个智慧也起作用,但这个作用扭曲、变形了,变成知识,智慧变成知识。
然后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开悟?看看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们,三、四十岁之前开悟的人很多!惠能大师是很难得的,二十四岁,很年轻。他们学习佛法的时间并不很长,我们看到三、四十岁,学佛时间大概在十年,十年上下,宗门开悟的人,教下大开圆解的人很多,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行?说个老实话,不行的原因叫错用了心。这句话怎么说?为什么我们错用了心?他用心用得正确,他用清净心、用平等心,他的心清净平等。清净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分别,有分别不平等,有执著不清净。我们今天用的是什么?用的是分别执著,错用了心,用这个心怎么会开悟!用这个心来学《华严经》,用这个心来讨论佛法,这就是李老师讲的佛学;用这种心研究儒、研究道,也就变成儒学、道学,读书成不了圣贤。中国古人讲的话「读书志在圣贤」。我读书不是为名闻利养,不是为功名富贵,是为什么?作圣人、作贤人;学佛,我作佛、作菩萨,方向目标要正确,用心要相应。
方向目标错了,我们这一生方向目标定在什么?定在名闻利养。如果心里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图功名富贵,这个心叫轮回心。用轮回心来学佛法,还是造轮回业,不过就是造的是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欲没有离开,你还有欲望,欲望没离开,你出不了欲界,三界里头你的范围多小。你看外面这大圈圈是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划个小圈圈是六道,六道里面再划个小圈圈,欲界,你出不了欲界。欲界往上面去六层天,往上去一层比一层淡薄,但是他没断。前面讲的,他那个欲的种子没断,欲的习气没断,淡薄是什么?是现行,现行真的愈上去愈淡薄,种子习气没断,一遇到缘它马上就发作,立刻就现行,所以难,真难!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真学佛,怎么学佛?真学佛就是要学放下分别、放下执著,特别是执著,有执著造的罪业很重,很难放。那怎么样?要减轻,希望这个执著的观念一年比一年轻,分别一年比一年淡薄,这样就好。要真的能有进步,经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如果不是重要的帮助,世尊何必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跟我们讲,我们天天听,慢慢觉悟、慢慢明白了,才知道这个东西是要舍,不舍亏吃大了,为什么?不舍就得搞轮回,搞轮回你就要晓得,我们这一生修得不错,这一生早年遇到佛法,确实善念多、恶念少,善言善行多,恶言恶行少,但是前一世?再前一世?想到过去生中造的业,就感觉得很可怕。过去生中没有遇到佛法,所以烦恼习气很重,造的多半都是不善业,怎么知道不善业?我这一生的果报不善,知道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多,这一生的果报很苦。学佛,真的断恶修善了,还一生在外面流浪,时时刻刻想到有个安定的地方,不要动了,这个缘都遇不到,你就晓得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业。那么来生,可以说来生果报很好,享福,人天福报会现前,可是一享福就享糊涂了。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人,大富大贵,就是上一生修的,这一享福把佛法就丢掉了,纵然信佛也不过烧烧香、拜几拜佛,念念当中还是求福求慧,还是搞这个,还是把人天福报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想到了生死出三界,这怎么得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知道真修行没有别的,放下。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就把这样重要的问题告诉我:看破、放下,施舍。这么多年来,我做得不够彻底,所以这个障难排除不了,做得不够彻底。不够彻底的原因不是不想做,缘不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缘分,缘有时、有地、有人、有事、有物。看看现前年岁也大了,好像这个缘慢慢成熟,应当彻底放下。
过去我在新加坡,曾经遇到一位法师,我很佩服他,谈禅法师,好像前年往生了。这个人能放下,肯布施,缺点是没有深入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