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84-百年琉璃厂百年文化中国丛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创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到乾隆时,已是较有影响的南纸店了。光绪二十年(1894)松竹斋的主人又开了荣宝斋,作为松竹斋的连号。两年后,荣宝斋增设了“帖套作”机构,成为自刻、自印、自销笺纸的南纸店,其产品优于同行,名声鹊起,也为后来的享名国内外的木刻水印艺术品奠定下基础。    
    古人过去用毛笔书写,一般用的是木版红色套印的毛边纸的八行信笺,直写,俗称“八行”。如果办什么事,有一封名人的“八行”荐书,等于今天高级领导一个批条、介绍信。这种八行毛笔信笺,今天仍然有卖的。有的人讲究,不愿使一般八行信笺的行货,而要求有自己专用的、甚至有一定装饰或堂号的信笺,包括有名中医的专用药方,这都要另行刻版专印,就需要使用帖套技术了。帖套,简言之,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木刻水印行业,印制信纸信封、请帖通告,不是用现代印刷的有色油墨,而是颜料有色水,用木版刷印。这是一种手工业作坊的生产。帖套作在琉璃厂很多,技术、制品当然有高低之分。    
    荣宝斋立号时,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雅意,请同治朝的状元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的匾额,还有“蟠采”、“凝光”两块左右配匾,很风光的。现在这三块主配匾还悬挂在荣宝斋二层面街的翠檐下。据说,陆公题的配匾是四块共八个字,年代久远,现只悬挂了两块。这在原来的荣宝斋的老门面的照片上还可以看出来:正门上是主匾,另外四间门面上都挂有配匾,尽管看不清字迹,但四块配匾的挂法、规格都是一致的。请看在前一页刊出的另一张荣宝斋公私合营后侯恺、王仁山两位经理在店门前合影的老照片,显示的正门东侧的首块配匾露出的后一个字是“缛”,正门西侧的配匾的首字是“凝”,显系今存之“凝光”。这是与“缛”字匾相配的第二块。“蟠采”按尾字上仄下平的音序应是另一套的第三块;一头(即尾字是仄声“缛”的)一尾两块配匾迷失了或摒弃没有用。事情应发生在20世纪荣宝斋国营后大规模扩建时。现在悬挂的“蟠采”、“凝光”左右两配匾可能这不是原来的一套,按音节看是三、二块的另行搭配组合。    
    1900年,松竹斋歇业,全部业务转归荣宝斋继承。它从创号的第三年起,就自制信笺,到20世纪上半叶印制了大量的优秀笺纸,还受鲁迅、郑振铎委托,印制了《北平笺谱》;重刻印制了明代《十竹斋笺谱》,继承了传统的拱花、套色木刻技术。1928年前后,荣宝斋经营得法,事业一度发展很快,在上海、天津、南京、汉口、洛阳都开设了分店。    
    日本侵占我国大部国土后,资源匮乏,物价飞涨。日本投降后,紧接着又是三年解放战争,政治、经济更形混乱,琉璃厂的各行业大多趋向萧条,在战乱频仍时,谁又能关注文化事业的生存发展?到北京解放时,荣宝斋已经负债累累,难以维持,濒临破产。不得已只好卖房子还债。买主是北京师范大学。经理王仁山实不忍这已有300年历史、自己几十年付诸心血的文化老店一旦泯灭。就在签约前夕,他还在四处奔走,争取国家给予支持,借给适当资金,使荣宝斋这座文化老店能渡过难关保存下来。此事经出版总署立即报请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急事急办,很快得到批复:“为了扶助该店业务不致因经济困难而陷于停顿,以保存该店出版美术作品的特点而走向繁荣与专业化的道路”,决定由出版总署拨款旧人民币一亿元(折合今1万元,按当时物价,可购买黄金100两,或15间左右的四合院四五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木印科(原石家庄大众美术社)与私营的荣宝斋合营,派侯恺为公方代表,出任经理,原私方经理王仁山任副经理,完成了有历史意义的北京第一家私营商业的公私合营。1950年10月19日,公私合营后的“荣宝斋新记”开张,郭沫若给题写了匾额。同时,荣宝斋新记也与各地分店断了关系。1951年,荣宝斋陆续召回困难时被辞退还乡的技术工人,又吸收了一些青年进行培训,并将荣宝斋划归隶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52年,私方被迫拍卖股权还债,国家再次拨出资金四亿零四百万元,用于老荣宝斋偿还债务,也就把私方股权全部赎买为国有。荣宝斋转为国营后,走上兴旺发展的50年新路。


《百年琉璃厂》 第三部分新生老店迈新步

    新生老店迈新步    
    荣宝斋先公私合营再国营,只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这在北京的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是先行者,侯恺当时大概也就30岁左右,每天早晨步行上班,穿着很朴素,为人很和气,一路上与琉璃厂的老少点头打招呼。那时共产党进城不久,干部作风好,平易近人,尊重群众,口碑甚佳。    
    我对书画知之不多,也没有太多兴趣。例如厂甸那时过年设市时,在南新华街上路东有画棚子,用苇席平地搭起来的,有顶;南北有门洞,棚内挂的全是字画,比较一般,很便宜。画棚子从西河沿一直排到电话局胡同口,一个连一个,只把师大附中、附小的校门留出来。我们下学时常穿着画棚子走,主要是避寒躲风,没怎么注意里面的书画,包括后来毕业于北师大美术系、当过首都师大美术系主任、我的中小学同窗、油画家王琦,也是这样串画棚子,而没有像高我们12年的师大附中的大学长、著名文物字画鉴定大家史树青先生那样:能以两角钱在画棚子里买到一幅台湾大书法家丘逢甲的字,而成为存世的国宝,他的能耐恐怕也是在泡琉璃厂中得到的。这真使我这生长在琉璃厂、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的人汗颜。记得1952年,我拿到第一笔稿费旧人民币13万元,当时完全能够买一幅齐白石3到4尺的画——那时国画价钱极低,齐白石的作品每尺才2至4万元,其他名家的画还便宜。可是我没有也不懂去买画,而去买了一双皮鞋,追求穿着神气。真是昏聩之至。    
    我家本与荣宝斋没什么来往,可人家却找到了我们。舍妹辍学打工,学的是烫金,师父是上海的。他们师徒几个拉出来搞了一个“申京记烫金社”,上海这方面的技术和设备要比北京高,专应精装书籍封面和其他物品的烫金、烫粉(颜色)。荣宝斋的田、柳二公找来了。这时荣宝斋承担着国家赠送外宾礼品的包装装潢,按尺寸用各色织锦缎制作装礼品的锦匣。锦匣上要烫赤金字的上下款,由书法家写出制版。我们同院的连联书店被迫停业后,连前面会文堂所用的房子,一并租给上海迁京的综艺制版厂,制版、烫金不用出院子就全办了。荣宝斋这种活儿,质量要求很高,但数量很少,还很急,当然加工费也较高,多是老师傅谈凤山先生亲自动手,弟子们打下手,要用上海买来的大型烫金机。这种合作持续了三四年,直到1956年后手工业改造成立合作社,“申京记”入社迁出,荣宝斋再有加工活,就找合作社了。    
    这些礼品性的烫金加工中,有一件事留下的印象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英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由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欢迎。宴会主宾的请帖以至菜单,都是织锦缎托裱后做的,上面要烫赤金字,又是数量很少、时间很急。田、柳连声说:“政治任务,务请帮忙。”谈先生立即停下其他活儿,上版做有周恩来具名的请帖,以及菜单。田、刘就等在旁边。做出的活儿,真漂亮!活齐了,点数收走,铜版也立即拆下拿走,因为有周恩来的签名制版,不能留在外面。    
    田、柳二位不时来我们院,本来就是熟人,有了业务来往就更熟了。古玩、南纸店的人非常讲究规矩礼节。田、柳此时虽然脱了长袍,换了干部服,样子还是老派。有时要等活儿,就到我们家里坐会儿。他们透露出荣宝斋正在木版水印上努力突破,从帖套信笺往复制名画上发展,首幅选的是徐悲鸿的《奔马》,由徐先生不时前来指导。我虽然对国画知之甚少,但对徐悲鸿的“马”,我是深为拜服的。木版水印的《奔马》出来,神形兼具,足可乱真!此作诞生于徐悲鸿先生1953年深秋病逝前。名作虽是复制品,但广大百姓购买的起,能不时欣赏这幅盖世名作,这终于和名作只被少数收藏家珍藏于密室、众人无缘得睹不一样。我在周围的古玩字画店里见过徐先生的真迹,一比,一点儿也看不出是木刻水印的复制品。而且售价非常便宜。记得到了1983年,一对新加坡的老夫妻通过香港朋友到大陆看京剧并筹划拜师,我帮了点儿小忙,临行时我总要备点礼物送别,太好的我买不起,就到荣宝斋买了一幅木版水印的徐悲鸿的《奔马》。客人接过看后大吃一惊,竟提出这幅画让不让出海关,他以为是真品。我告诉他们,这是荣宝斋第一次成功的木版水印精品闯世之作。客人连说:“这幅画要比我藏的徐先生的真品要高、要更富有神韵,看不出是木版水印的。”


《百年琉璃厂》 第三部分笺纸制作打下基础(1)

    笺纸制作打下基础 木版水印名作迭出    
    据荣宝斋有关资料介绍:木版水印由传统的“饾版术”而来,其历史悠久。唐朝的“夹缬”、五代的“印织填色”,为其先声。两宋的“镂版印染”和彩印《东方朔》的出现,说明木版水印已诞生成形。元、明年间,则有朱墨套印的《着今图》、《花史》和《十竹斋笺谱》、《罗轩变古笺》等,则说明此项技艺已达于完善成熟阶段。    
    荣宝斋向以木版水印的笺纸闻名于世。笺纸也称诗笺,或信笺,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们传抄诗作或信件往来之用,统称笺纸。它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具有国画的韵味。每张笺纸,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