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社交谋略与技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利用恰当的姿势。这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姿势,灵活轻松的姿势,开放而非封闭的姿态。一般说翘二郎腿,抱着双臂,没精打采等表示的态度是不友好的。
  c。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多一点笑脸,就多给别人一份鼓励和尊重。
  d。保持眼光接触。服神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的。目光呆滞,表明你对别人讲的不感兴趣;视线转移,则表明你心不焉。保持眼光的接触,既可对对方表示尊重,也可以随时从眼神中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
  2。同感理解确认他人的途径不仅有积极倾听,而且还有同感理解。什么是同感呢?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中国古语中说:“爱人如己”也指的是这个意思。
  同感是共振,所以不是想同感就能同感的,要与别人形成同感理解,一个人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才行,概括起来,这些条件大约有如下儿点:
  (1)对自己的敏感性。同感是与人共鸣,对自己无敏感性则不可能有与对方类似的经历、情感涌现出来。只有对自己敏感,才可能顺手拈来自己的经历、情感、观点与对方发生共振、共鸣,鼓励、支持对方。
  (2)对对方提供的信息的敏感性。对对方提供的信息具有敏感性才能使自己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驰骋,从而找出类似的经历、情感来。
  (3)敏锐的反馈能力。在对方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线索,然后又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经验对此作出迅速及时的反馈,这是搭起二者同感桥梁的必经途径,而且你迅速地表示了你的理解可能会给对方以更大兴奋感和安慰,使对方对自己也产生更好的反馈,形成良性互动。
  与别人发生同感要注意避免一种情况,那就是行为者在与别人同感理解时发出一种优越感或者施舍同情心。如有这种情绪介人,则你就自居于对方之上,不但不能很好地与对方共鸣,反而会使对方对你反感。
  同感在交际中的作用是确认他人,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所谓“物同此理,人同此心”就是指的这点。我们与别人发生同感,就意味着在双方的情感、经历中找到了共同点,这共同点把你与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你既可以通过这个桥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了解对方,与他或她一起悲伤、欢喜,同时也可以通过它而反观自身,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与情感摆在自己的眼前重新咀嚼一番,对此再作理性的认识,你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生活真理,或者在其中找到自己原来未曾发现的自己性格的隐蔽的一面。有了对自己的更深的理解,也就使你更好地去理解别人,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与别人发生更高层次的同感。
  同感理解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如果他或她从未与别人发生过同感理解,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我们可以说,他不可能有真心的朋友,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有与他同欢喜同忧愁的知己。
  “为一个人活着是卑鄙的”,人都是社会动物,只有在与别人发生同感理解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自己生命的社会纽带,也只有这样,人才活得更丰富、更完整。
  交际中的同感理解与积极倾听一样具有许多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以下谈论这些技巧时就尽量简明一点,属同感理解独自范畴的多讲一点,二者相同的,点到为止。
  同感理解的技巧也分言语性的和非言语性的。
  (1)同感理解的言语性技巧a。寻找共同的经历和看法。两人之间,寻找到共同的经历和看法是同感的基础,但如何把二者之间协调起来,这是一个临场性的反应问题,下面的两段谈话可作这方面的好例①“这枕头是你在黑泊特康湖遇上的那个小伙子给你的吧。见物思人,看到它你该会想起那小伙子吧。”斯图尔特轻轻地问道。
  “是他送的。”凯瑟琳回答,脸都红了起来。
  “噢”,斯图尔特说:“夏天真可爱,是吗?凯瑟琳”
  “是的,今年的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夏天。”
  “我可以想象得到。”斯图尔特回答说。
  ②比:嗨,出了什么事,鲍:哦,没事。
  比:谈谈吧,你是有心事的,把事情告诉我。
  鲍:欣蒂有点要和我分手的意思,她今天晚上和别人出比:噢,我明白了。
  鲍:是的,失去了她我可受下了。
  比:前不久,我也遇到这样的事。
  鲍:你也会有?
  比:是的,发生这种事可真不好受。
  鲍:我不相信,像你这么英俊的人,还会有人不要你?
  比:这种事情都免不了一两回。
  鲍:我想,你说得对。刚才我还觉得数我最倒霉。现在明白了,并不是只有我才有这种事,谢谢你。
  b。建议补充说明。给对方提出一些要求对方更进一步说明的建议,可以给对方以激励,请看下面这则例子:
  k:我的外语考得太糟糕了。
  P:是吗?
  K:仅仅考了30 分,真是差中之差,名落孙山外。
  P:你觉得这是考题的原因吗?
  K:不,这是我本身的原因,考前我用大部分精力去看数学,外语基本没看。
  P:你的同学考得怎么样?
  K:没看他们的成绩单,我一看我的成绩单就悲伤不已,迅速离开了。
  P:现在感觉如何?是不是比先前好一点了。
  上面这段对话中,P 的提问很有艺术性,没有一个句子是使用“你应该怎样。。”这样的语气,让对方能在这谈话中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儿端出来,以此她的心情也就逐渐平静下来了。
  C。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描述性的语言是为对方考虑,评论性的语言则有教训别人的味道。如“我知道你今天情绪不太好”就是描述性的,而“你最好不要这么闷闷不乐”则是评论性的语言。
  d。予以肯定性的反馈回答。积极的反馈反映同感程度深,能给对方以更大的喜悦或安慰。如:
  K:我打赢了,赢了5 分。
  P:我想你也会赢的,我和张兵在你比赛前就打过赌,我赌你一定赢。
  K:你看这奖牌多漂亮。
  P:漂亮的奖牌总是会和你有缘的,下次再多拿几个回来。
  其他的语言性技巧还很多,可以参看前面的“积极倾听”部分中的技巧部分。
  (2)同感理解的非言语性技巧。这一部分与“积极倾听”部分中的“非言语性技巧”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请读者参看前面的内容。
  以上分别介绍了确认他人的两个方面:积极倾听、同感理解。这两大内容虽然分开但其在交际中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也许积极倾听的过程也就同时是同感理解的过程,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交际的时候,文际行为者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交际中赢得更多的朋友,把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织碍越来越大,越伸越远。
  八、融为一体“融为一体”,意味着“自我”与“他人”的界限的模糊与消失,二者合而为一。两个人的关系进入到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一般朋友的范畴,是力亲密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不仅存在于同性,也存在于异性,既存在于年轻人中,也存在于老年人中。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互相理解,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协作性,双方都体验到一种结合,都觉得自己与对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个体,双方的每一言行都关系到对方。在其中的人,体验到的愉悦是局外人无法感受和想象的。
  融为一体的冲动来自于人性深处的本能,这本能便是爱。每一个人都希望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当二者恰好契合时,合成一体的冲动便产生。诗人们写道:“爱,正是爱,使世界环绕它运行”,流行歌曲唱道:
  被你爱是多么甜密,我需要一个人的胳臂保护,这就是你;我需要一个人以甜美的爱,理解我的欢与悲,这就是你;你对我这么好,胜过我对自己。。
  我去每个地方,都不觉得陌生,因为那儿没有别人,而只有你,我真想用死来感谢你,宝贝──被你爱是多么甜蜜。
  把二者合而为一的技巧有两种:一是改变称谓的言语技巧,把“我”变成“我们”,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亲密者还叮根据具体关系约定俗成地使用一些只适用于双方之间的具有独特含义的词和短语,典型的如情侣间的呢称,逗趣性的贬词。二是非言语技巧,比如不断缩小彼此间的距离,使用类似的说后方式,穿着类似的衣饰等。
  但是,以依附为特征的融为一体又很容易迷失掉自我,这大约是有得有失的普遍原理所起的作用吧!这在恋爱婚姻中体现得较多一点,前苏联女诗人卡扎柯娃有一首《无题》诗写的正是恋爱中女人的失落和自我迷失,因爱而自我迷失。诗这样写道:
  爱我吧,羞涩地,爱吧,胆怯地,仿佛我们的婚姻是由上帝和人撮合。
  爱我吧,坚定地,像绿林强盗那样捉住我,俘虏我,将我绑架。
  爱我吧,毫无畏惧地,粗暴地,凶狠地,冷淡地抓住我吧,像摇一支桨那样摇我。
  毫不在乎地摘下我,像摘一柬丁香,发狂地跟随我,仿佛我是一声警报。
  爱我吧,父亲般地,教养我,塑造我──像在一篇出色的特写中,规矩地爱我。
  温柔地笑吧!
  坚定地辩白吧!
  对我生气,骄傲,疯狂。。
  只要你爱我。
  只要爱我!
  诗中看似到处都有爱的疯狂,但这恰恰是一个反讽,爱的漩涡中女性迷失了主体性和与男人的平等性。有诗评家称其为一曲女权主义的圣歌,道理怕也就在这里吧!
  正因为有迷失自我的可能性,所以,“融为一体”之后便是“超越一体”
  了。
  九、超越一体“融为一体”很美,但它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