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颜色诠释摇滚生活了。 我很惊讶,张婉婷作为一名香港人居然能如此准确地描述北京: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三轮车、糖葫芦、华灯和霓虹、路边的剃头摊、风筝老头、秧歌老太、集贸市场、大小胡同,五花八门的符号堆砌之后,观众看到了一个清晰而平民化的北京。镜头一转,导演告诉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出租车里的香港青年Michael(吴彦祖饰)手持DV纪录的。 香港创作乐手Michael因故滞留北京,事业低潮久无灵感,于是到处闲逛,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歌舞厅,他企望能在北京地下歌手们放肆的嚎叫中发现某种香港没有的旋律。很偶然,他认识了摇滚乐手平路(耿乐饰)及其女友舞女杨颖(舒淇饰)。一段北京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满口“我操”的热血青年莫名地让人有几分冲动,想到了《北京杂种》里愤怒然而无奈加无聊的文人、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自由自在的大小孩们。《北京乐与路》粗话之多令人称奇。剧中人张口就来,洒脱自然的紧。粗话如此高频率的出现,使几个主人公平添了几分生气、活气。一干人在舞厅一边骂着“操你大爷”一边大打出手夺路而逃,坏孩子们的恶状尽显了。 这部片子摇滚青年们骑着自行车在路灯下前行的镜头给人印象极深,淡淡的背景音乐(张婉婷的擅用音乐向来不让王家卫啊),更引人思绪万千。是的,在排排街灯的注目下,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以北京青年为主角的故事,这些昏暗的街灯目睹过野孩子的“武斗”(《阳光灿烂的日子》)、目睹过顽主们的疲惫(《顽主》)、目睹过伪流氓的意外死亡(《本命年》)、目睹过文人的消沉(《北京杂种》)、目睹过警察和作家的悲情(《东宫西宫》),今天,它们将目睹摇滚青年的觉醒和沉沦。事后证明我当时对这个镜头产生敏感是有道理的,故事结束时,张婉婷将那段摇滚青年们在路灯下骑车的镜头闪回在片尾,夜色幽暗、灯火阑珊,孤寂无助的人们不知奔向哪里也不知何时停下来,陪伴着他们的只有淡淡的忧伤的背景音乐,张婉婷,她是想用这个镜头点睛了! 《北京乐与路》还表现出一种直逼文化生活底层的力度。形势所迫,在大都市里呼喊、挣扎的摇滚青年们不得不屈尊到郊县走穴,我们看到,在离北京不远的地方,另有一个世界,这里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虹、没有气宇轩昂雍容华贵的楼宇、没有热衷蹦迪、喜食摇头丸的时尚群众。当镜头默默在城乡结合部巡游、当镜头默默注视着挤在检票口的热情观众,我们感到了影片作者意念的沉重。现实就在我们身边耀武扬威,我们不曾发现,张婉婷却发现了。也许,这就是旁观者清? 《北京乐与路》中的Michael和平路不甘被吞没。他们在追寻摇滚、制造摇滚,他们都很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摇滚乐。Michael认为香港根本没有摇滚,平路则认为北京的摇滚很穷。 摇滚在哪里?摇滚青年们真的是在垃圾堆上狂奔吗?值得庆幸的是,摇滚青年们并没有像《昨天》里的贾宏声整日整月整年地迷醉约翰列农。看看他们在歌厅里的演唱:“抓一把土,撮一大堆,你吐口痰,呸!我洒两滴泪,搅和搅和掺和掺和,成稀泥了嘿!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我中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们亲亲热热拍拍握握,怎么着哇?我们是同胞兄弟!瓷器!”他们试图缔造本土摇滚(像崔健一样?)。“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就是你们眼里最肮脏的;我爱你恨的,我恨你爱的,我就是你们眼里最唾弃的!”北京摇滚确实够狂够野。不过摇滚歌手们的努力,只换来了不被认同而已。 当Michael与杨颖心心相印的时候,平路也厌恶了没有方向的旅程。爱犬的失踪,更使平路陷入歇斯底里:“我到这傻B地方干什么?我唱这垃圾歌给谁听?我本来想好好搞音乐的,结果倒给音乐搞了!”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实现理想竟是如此之难!不久前还傲然说观众不喜欢跟我有什么关系,今天却彻底崩溃了。看到平路的脆弱,想不被感动也是很难的。 愤怒的平路骑着一辆破而酷的摩托远去。突发车祸,平路在“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歌声中死去。 在纪念平路的演唱会上,Michael终于找到了希求已久的旋律,那伤感的旋律中流淌着平路的生命:“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音,伴着伤口迸裂的巨响,在今夜的雨中睡去。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 平路们的生命、摇滚的声音,在都市的暗夜里继续…… 看了这部片子,感慨良多,下边就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个是这部片子本身所表现的,一个是发生在片子外的一些事情。故事以北京的流行音乐坛为背景,穿插着平路中西合璧的摇滚乐,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看见一个既浪漫又色彩缤纷,既被中国传统文化牵引着,又具备尖端现代动感的世界级都市,我们更看见这个都市里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年青人,各自为了实现心中遥远的梦想,付出了无比的努力,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年青人,为了爱情、事业、理想,都无悔地把生命灿烂的燃烧着。 电影旅行 午夜沸腾。酒吧、迪吧、影吧、陶吧、只要年轻,一切都“好吧”!生活拒绝责任,那就“这样吧”。不知何时,稍有一点品位的城市和人都开始讲究“吧”了。在北京,酒吧已经成为时尚一族与旅游者的一大朝圣地,而对于那些曾经的“老吧族”来说,我们对吧的感觉已经在夕阳西下涌动的人潮里没落。 三里屯曾经是属于思乡的老外和忧思的“海归”的。写在酒吧杯沿上的每一口唇迹都是怀远和孤独。然后,名声越来越响亮,人越来越多,啤酒的泡沫和声浪越来越高了。偶尔对视的眼神里已经少了忧郁而空洞的蓝调,更多了嬉闹和买醉的电子和声。“要小姐么?”这可能是走在三里屯的路上,一个衣冠楚楚的你听到最多的一句,再有就是热情的拉客,于是我有点惊吓了。即使知道在热闹的男孩女孩之外,还有那个从容的NO。52;我也从北街匆匆而过了。斯琴格日勒红了,她的嘹亮早已从男孩女孩转移到了工体的舞台上。现在的三里屯,感觉就像是一杯泛着泡沫的啤酒,是嘉士伯还是贝克对于泡吧的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只是那份醺然的感觉就足够了。三里屯成为了小资一族和旅游者的朝圣之地,她现在由一个忧郁的发呆者,变成了一个彻夜的现实主义醉鬼…… 三里屯之后,是工体,是五道口成府路,是各学院区附近酒吧的崛起。从哈瓦那到上下线,从盒子咖啡到粟正到,从茵豪到梦旅人,这些吧随着这些年道路和建筑的变化也在变化着,位置格调与曾经流传的那些故事……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感觉流动在学院区里的酒吧,骨子里都还是带着一股学生般的浪漫主义的,也因为这份浪漫主义的理想,他们丰富了京城酒吧的内容。偶尔还会去雕刻时光怀怀旧,但这份怀旧已经与雕刻时光无关,它现在已经快变成一家咖啡厅了。咖啡厅和酒吧绝对是两种感觉的,我来了,怀的不再是时光的旧,而是理想的旧。 现在的什刹海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北京城里继三里屯酒吧区之后,第二个新兴的酒吧聚集区。这里遍布各式风格迥异、风情独特、个性鲜明的酒吧、咖啡屋、特色餐厅、画廊、手工艺店数十座,加之传统名店烤肉季、小肠陈、竹园宾馆、历家菜等名吃,使人在美景之畔安享传统与现代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 什刹海的夏天,垂柳依依,游船如织。沿海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近日声名鹊起的什刹海酒吧一条街。什刹海的酒吧里藤椅、竹帘、灯笼成了应用最广的装饰物品,怀旧音乐低低地响着,黑灰色的木房与矮矮的门面相互辉映——质朴而又富亲和力,博大而又单纯,古老与时尚如此和谐…… 有一个酷爱泡吧的人在比较了三里屯与什刹海后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什刹海是中国的,它离不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而三里屯就是完全在“崇洋”的基础上诞生的,它要的只是“热闹”。 附录:去什刹海边的方法 走着进入什刹海是最聪明的办法,路线有多条,且各具特色。 1。鼓楼脚下的烟袋斜街是条古老的小街,只需5分钟,便可穿过它到达什刹海的中心地区蜿蜒的银锭桥。 2。鼓楼西大街上有数条胡同通往什刹海后海北沿,北沿店铺稀少,比较清静,可顺路参观著名的宋庆龄故居。 3。德胜门内大街连接了什刹海的西海和后海,各有两条胡同可以到达。 4。地安门百货商场南面有段小路直达什刹海前海,距白枫、烤肉季很近,夏天有游船码头,路上有各种小吃摊。 5。在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有名的帽儿胡同正对着的后门桥上可以看到什刹海的水面,但路已封住,走不通。 6。地安门西大街紧邻什刹海前海,橹船游的码头和荷花市场就在这边。街上另有多条胡同可分别通往前海和后海,途中可经过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辅仁大学旧址等著名旅游点。
《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 一个并不古老却怀旧的城市蓝色——胡同里晃动的青春梦(图)
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忧郁是蓝色的 快乐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寂寞是灰色的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汪洋是蓝色的 我说天空也是蓝色的 ——羽泉 就在这昔日皇亲贵戚、达官显要的宅门里,如今住的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京人。无数个青春梦在这里悄悄酝酿,无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从中油然而生。 《十七岁的单车》诉说着两个倔强的男孩,一辆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