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力农功。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以溉,润田千
数百甲,岁入谷万石。已又凿福马,凿深圳,线东西两堡之田,皆杨氏有也。
又以其余力,开垦淡水之佳腊埔金包里,岁亦入谷数千石。家畜佃农数千人,
锄耰并进,半线景象,以是日兴。雍正元年,遂建县治,移居东门街。志申
既富,好行其德,睦宗族,恤乡里,赈贫乏,治桥梁,邑人莫不称之。初,
台邑学租岁用不敷,首捐彰田以充,岁可入粟百六十有六石。又以文庙灯油
诸费无出,言于台学训导,愿续捐。未行而病且革,命其子割凤邑之田百九
十有六石,曰:“聊践吾言,非为子孙求福应。女曹但能读书为人,毋负吾
志可矣。”卒葬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贵,迫封中宪
大夫。振文少读书,识大体,入郡庠,纳资为知府衔。林爽文之役,陷彰治,
杀守吏,进略南北,势张甚。闻振文名,具币聘。不从,遂遁入海,购以千
金,不得。爽文怒,毁其父坟。振文入泉州,时大将军福康安帅师平台,驻
厦门,募有能悉台中情事者,有司以振文对。康安遣使招之,振文入谒,历
陈形势。康安大喜,命先率一军入台,以中营把总二、外委六、战兵三百,
供驱策。振文至泉州,自募勇三百,飞渡鹿港,檄令庄众,备迎大军。凡投
诚者,给以盛世良民之旗,止勿杀。又募乡导百人,分置各军,以是城中虚
实,山谷险夷,皆了如指掌。康安既复彰化,振文随军出征,备咨询。事平,
以振文原注知府,将奏请即用。辞以未谙吏治,乃赏戴花翎。子应选亦有名。
张振万彰化人。居猫雾捒之葫芦墩,力田起家,拥资巨万。附近之地皆
番有,土厚泉甘,而不能耕。前时岸里社番曾请垦,诸罗知县周锺瑄许之,
顾其地绝广,久置荒芜。乾隆初,振万乃邀蓝、秦两姓,募佃合垦。厥田上
上,产稻丰,一岁两熟,然苦旱。引大甲溪水,自罩兰内山流出,凿圳以通,
遍溉岸里、阿里史等社,凡千余甲,岁入谷数万石,家愈富,子孙犹食其利。
至今葫芦墩米尚冠全台。
林详泉州人,居彰化之鹿港。闻内山土广而肥,足以致富,遂鸠集资本,
募佃农,以嘉庆十六年,至牛韫辘,开垦竹仔脚山之南麓,凿渠导水,以溉
其田,凡百数十甲。越数年,为大水所没,仅存二十余甲。先是,乾隆四十
五年,有泉人杨东兴者入垦集集,亦番地也,至者绝少。
连横曰:垦土之功大矣。天下之富在农,而台湾又农业之国也。世榜、
志申皆以务农起家,为邑望族,好行其德,固非斤斤于私蓄也。夫上富惜时,
中富役智,下富任力。而今之鄙夫,乃忘远大之谋,而为侥幸之计,欲以追
武陶、猗,坐致万金,抑亦愚矣。
志申皆以务农起家,为邑望族,好行其德,固非斤斤于私蓄也。夫上富惜时,
中富役智,下富任力。而今之鄙夫,乃忘远大之谋,而为侥幸之计,欲以追
武陶、猗,坐致万金,抑亦愚矣。
林成祖福建漳浦人,世业农,慨然有远大之志。当是时,淡水初启,地
利未兴,欲谋垦田,苦无资。朋辈助之,得数百金,以雍正二十年来台,居
大甲,贷番田而耕之。厥土黑坟,一岁两熟。成祖能耐劳,佣田课耕,家乃
日殖。于是凿大甲圳,引水以溉,岁入谷万石,拓地渐广。乾隆十五年,复
垦摆接、兴直二堡,给与佃户,每甲征租八石。顾常苦旱,乃凿大安圳,引
内山之水以入。圳宽二大四尺,长十余里,过旱溪,埋土管于下,以相接续。
而一遇洪水,辄坏,经营数年,糜财十余万,始成,灌田千余甲,岁入谷万
余石。既复凿永丰圳,穿山导流,亦灌数百甲。当是时,南势角、中坑一带,
野番出没,诸佃患之。成祖禀准淡防应,自备饷糈,设隘藔,东至秀朗溪,
西至摆接溪,南达摆突突,北及武■湾,早夜巡防,害稍戢。而成祖亦移深
丘庄,为今枋桥城外。所垦之田,曰新庄,曰新埔,曰后埔,曰枋藔,曰大
佳腊,岁入谷十数万石。林爽文之役,漳、淡林姓多株连,成祖亦逮京讯问。
次子海门素有才,携巨金,入京谋救。漳浦蔡新为太子太傅,方重用,海门
以乡人礼见,新嘉其孝,留之家,妻以女。成祖得免,还其产。途次海门溺
水死。成祖既归,年老,犹日课农事,与众同甘苦,复垦里族之野。或劝其
少息,曰:“我生长农家,义当食力,何可坐而燕安?况此为国家之地,久
置荒芜,开之亦足生利。”故能以一人之力,拥田数千甲,一时称巨富焉。
卒年七十有二。长子海筹以大安圳崩,倾资修之,产稍折。三子海庙。海庙
之子登选,亦开暗坑圳,能世其家。
胡焯猷字攀林,永定人。以生员纳捐例贡。乾隆初来台,居于淡水之新
庄山脚。时新庄方驻巡检,而兴宜堡一带多未辟。焯猷赴淡水厅请垦,出资
募佃,建村落,筑陂圳,尽力农功。不十数年启田数千甲,岁入租谷数万石。
翘然为一方之豪矣。焯猷固读书,念淡水文风未启,乡里子弟无可就傅,二
十八年,自设义塾,名曰明志,捐置水田八十甲余,以其所入供膏火,又延
名师教之,肄业者常数十人。淡水同知胡邦翰闻其事,详请改为书院。总督
杨廷璋嘉之,立碑以纪,则今之明志书院也。观音山在八里坌堡内。东瞰平
原,西临大海,危峰古木,境绝幽邃。焯猷登其上,建佛寺,置香田,至今
遂为名刹。焯猷既富,遂居于此,而旧志不传其人,故不详。
张必荣淡水海山堡人,力田致富。乾隆三十一年,与族人沛世合筑永安
圳,引摆接溪之水,造大陂以瀦之,度枧通流,长三十里。前时海山多旱田,
及成,足资灌溉,而摆接堡之西盛、柏仔林,兴直堡之新庄、头二三重埔等,
皆仰其水,凡六百余甲,故又称张厝圳。而必荣复与吴际盛合筑福安陂,亦
引摆接溪之水,以溉堡内之田三百余甲,上自石头溪,下至三角埔。后以大
水冲坏,业户林弼益乃集佃修之。先是,有刘承缵者,亦海山堡人,以乾隆
二十六年,筑万安陂,引摆接溪之水而入,至兴直堡之新庄,以灌中港厝之
田,亦数百甲。
郭元汾字锡瑠,漳人也。乾隆间来台,居淡水大佳腊堡,垦田树谷,拥
资厚。时拳山一带多荒土,而水利未兴,乃佣工凿圳,引新店溪之水,自大
坪林筑陂蓄之,穿山度枧,至溪仔口。又引至挖仔内,过公馆街,抵内埔,
分为三,沟浍纵横,长数十里,台北附近之田皆资灌溉,凡千数百甲。既成,
名金合川圳。而佃人念其功,称瑠公圳。
坪林筑陂蓄之,穿山度枧,至溪仔口。又引至挖仔内,过公馆街,抵内埔,
分为三,沟浍纵横,长数十里,台北附近之田皆资灌溉,凡千数百甲。既成,
名金合川圳。而佃人念其功,称瑠公圳。
台东拓殖
连横曰:台东天府之国也,平原万亩,可农可工,而森林之富,矿产之
丰,久为世人所称道,顾开辟二百余载,而少有经营之者。嘉庆元年,漳人
吴沙募三籍之氓,入垦蛤仔难,辟地数百里,乃建噶玛兰厅,语在《吴沙传》。
自是台东之北稍有至者。光绪元年,牡丹之役既平,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设恒
春县,划凤山绝南以扩其地,而台东之南亦有至者。当是时,开山抚番之议
既行,以总兵吴光亮帅中军,同知袁闻柝帅南军,提督罗大春帅中军,三道
而入,募商工随行,设招垦局,奖励移民,建卑南厅以理之。于是至者日多,
渐有辟田庐长子孙之计。十一年,建省,升卑南厅为台东直隶州,而台东之
局势一展。然当荒昧之时,天气瘴毒,野兽猖獗,生番出没。而我先民如陈
文、赖科、吴全辈,入其地,辟其土,利用其物产,勇往不屈,险阻备尝,
用能以成今日之富庶,其功业岂可泯哉。今列其行事,举其壮志,亦足以为
后生之策励也。
陈文彰化人,居淡水,年少豪侠。与友林侃合贾,往来沿海。康熙三十
二年,遭风,舟至歧莱,其地为生番所处,未尝与汉人通。文至与互市,居
经年,略通番语,始能悉其港道。汉人之至台东者自文始。
赖科亦居淡水,为鸡笼通事,素勇敢。每出入番社,闻后山有番,欲通
之。康熙三十四年秋八月,率壮者七人,度高山,昼伏夜行,历数十番社,
达崇爻。番喜,导游各社,禾黍芃芃,比户殷富。语科曰:“吾族聚居此地,
已数百年,而野番来掠劫,杀人为害,欲约西番夹击,间阻不得通。若归,
寄语长官,若能以兵相助,则山东万人,亦将凿山刊道,和睦往来,共为天
朝之民矣。”科既与番狎,抚之归附。附阿里山番输饷,凡九社:曰均榔,
曰斗难,曰竹脚宣,曰薄薄,曰芝兰武,曰机密,曰猫丹,曰丹朗,曰水辇,
计有四百八十户,男女可二千人。每岁贌社者以小舟载烟布盐糖农具与易,
岁一往返。同行潘冬亦勇士也。
林汉生淡水人。以乾隆三十三年,召众入垦蛤仔难。地在台之北东,三
面负山,东临海,土壤肥饶,而番性悍,辄出杀人,汉生竟被害,众亦散去,
其后吴沙乃继成之。
吴全亦淡水人,力田起家,闻台东之富,与其友吴伯玉合谋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