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摩托罗拉这一商标名称有“开动”与“收音机”的双重含意,这与公司最初的产品路线有关,摩托罗拉最初并不是做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的品牌,而专门生产汽车收音机。当时,高尔文在一个蓄电池厂里工作,但后来他觉得生产汽车收音机一定比蓄电池更有前途。于是他辞去蓄电池工厂的工作,独自搞起汽车收音机来。
第三部分没有决策能力的领导者难以成功(3)
1928年9月25日,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林街847号一座出租大楼的房子里诞生了,雇员仅5人。在最初的几个月,公司的运转十分困难,连房租都交不起。高乐文定下规矩:凡是不马上用的东西一概不买,他们第一个星期支付的工资仅63美元。
流动资金不足,让高尔文伤透了脑筋,惟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于银行。为了争取贷款,在与一家主要的银行谈判中,高乐文曾建议为银行家的一辆汽车装一台收音机,做为测试汽车收音机的实际表演。
在贷款文件最后签字的日子里,高尔文带着一队人,为银行家的帕卡德牌新车安装收音机。当安装完成,收音机开动运转正常后,银行家们心情激动地将车开走。但是,才没开出多远,车内的收音机便起火了。高尔文赶到现场时,就只看到被救火队浇灭的那辆冒烟的帕卡德牌汽车残骸了。
这件事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全厂的气氛。当时有好几位朋友劝他放弃,都被他毫不客气地赶走了。高尔文在自传中说:“你得坚信你的决策——真的,人的一生也许就因某一次决策而大为改观,你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
第二年,为了公司的生存,为了跻身于汽车收音机的生产行列,高尔文在1930年6月及时完成一个完好的收音机装置,开车到了亚特兰大市场举行的“收音机厂商协会会议”上去展示。
在会场,他没有摊位,没有职位,也没有表演的地方,只好在临近的会场附近的一条环形路上,找了一个停放汽车的位置。这里会有一些散步的与会商人,高尔文竭力吸引他们到他的车里参观,让他们听他的车载收音机。他的妻子丽莲,在高尔文去联系别的商人时,也会怀着和高乐文一般的热情展示他们的收音机。
后来,他们的展示,的确引起了一些人的重视,但却被人们误认为是“非法贩酒商人”。当有人慕名来找他,问他:“你的酒在哪儿?”他的妻子深感尴尬,拉着高尔文,劝他赶紧放弃这项工作。
然而高尔文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虽然这次亚特兰大市之行没有得到什么直接的或积极的效果,但不失是一个有希望的开端。有些商人对汽车收音机有了好印象,订购了一两台。还有的人买得多一些,最多的一位要6台。
但后来的55型汽车收音机,由于电力供应设计得不合规格——为了收音机能在汽车内成功地运转,又没有保险丝产生强烈的电源交流声,他们将电线同蓄电池直接连接起来,而未用保险丝——导致功率不足,振动器紧贴,变电器着火,然后是电线,最后连汽车也着了起来。
有一位衣阿华州苏城的代理人,就在他的车里装了一台55型收音机。当时车放在车库中,收音机起火后,汽车也着了,然后是车库,这个车库又与其他房屋相连,结果把房子烧掉一半。还有一个55型收音机,是安装在一个丧葬的灵车中,收音机使车着火,后来连灵车上的尸体也烧成了灰烬,结果引起了其亲友的极度愤怒。
在越来越多的怨言与愤怒指责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若无其事,高尔文也不能例外,他也感到失望。但是,他却仍然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生产汽车收音机的决策。
到1930年底,他的制造厂账面上净欠374万美元。在一个周末的晚上,高尔文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正等着他拿钱回家买食物、交房租,可是他摸遍全身却只有24 美元,而且还是借的。
高尔文并未被这些倒霉的事情弄得萎靡不振。面对当时的局面,他决定回收已装运的几千台55型收音机,然后把这些收音机毁掉。艰苦与不景气的岁月,不能动摇他当初的决策,只能更加证明他果断的决策能力。
高尔文说:“我们已经跌倒多次了,我知道我能重新站立起来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决策,我得坚持下去。”
顽强的意志,使高尔文能够坚持自己的决策,在总结了所有失败的经验后,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就了今天辉煌的事业,这就是当年的汽车音响公司,今天的Motorola公司。
在干事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是必然的,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如果在决策过后的行动中,稍一遇挫,就后退放弃的话,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永远不会成就卓越的企业。只有用巨大的毅力,顶住压力、阻力;迎难而上,一点点地克服,坚持不懈,逐步推进,才能推动事业向成功的方向前进。
第三部分为全体员工创造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1)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说过:“所有员工都想把工作做好,如果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作环境,他们就会做好。”
一颗树种,要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适当的土壤和环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对企业的员工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个管理者把一个人才招募到公司时,就如同播下一颗树种,只有为他提供适当的环境,他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
但是,不幸的是,许多管理者,认识不到环境的重要性,一味地向员工要效绩,却从不给他们提供产生效绩的环境,结果徒劳无功。
舞台有多大,人才的能力就有多大
一家企业,若能登上成功的顶峰,理由肯定不止一个。但毫无疑问的是, 所有成功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源。但如果企业没有好的环境,那么能力再大的人,也发挥不出他的才能。
如果一个踌躇满志、满腹才华的人,在公司却受尽上司的压制,受尽同事的排挤,那他根本不可能完成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更别说发挥潜能,去做更多的事了。
所以说,要想让员工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就如同给优秀的舞蹈家提供舞台,他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是一样的道理。舞台有多大,人才的能力就有多大。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在2002年的一篇报告显示,1995年~1999年,美国生产总量的1/8来自于沃尔玛。沃尔玛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它对待员工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个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环境。
沃尔玛创立事业之初的用人原则是“吸纳、留住、发展”,而后又演变成了“留住、发展、吸纳”。这并非是单纯的文字顺序的位置调换,而意味着沃尔玛更加重视完善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通过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从内部培养、选拔优秀的人才,而不是一味从外聘用。
为了将这一用人原则落到实处,沃尔玛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他们把员工当作是合伙人,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关系。
沃尔玛在企业内部,实行利润共享政策。曾有一段时间,沃尔玛有80%以上的员工,借助利润分享计划,或通过员工认股计划,直接拥有公司的股票。这使沃尔玛的员工真正和公司合成了一体,将公司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另外,沃尔玛通过损耗奖励政策——对有效控制损耗的分店进行奖励,使沃尔玛在面对零售业的最大敌人——损耗时,优势远远超出其他零售企业。
沃尔玛还通过分享信息和分担责任,来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在沃尔玛的各个商店里,员工们能清楚地知道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情况。这使得员工们更有一种“合伙人”的感觉。
其次,沃尔玛还善用终身培训机制来发展人才。
在沃尔玛,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不仅是用双手干活的工具,而是一种丰富的智慧源泉。“我们创造着非凡!”沃尔玛的员工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沃尔玛的培训机制。
沃尔玛为员工安排一系列的培训,其中包括入职培训、技术培训、工作岗位培训、海外培训等等,并且还会对管理人员进行领导艺术培训。在美国沃尔玛总部还设有沃尔顿零售学院,不定期地从世界各地的沃尔玛公司,选拔优秀人员前往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零售学、商业运作,以及管理、高级领导技术等;培训时间从数周至数月不等。
此外,沃尔玛还通过轮岗制,让各级主管担任不同的工作,接触企业内部的各个不同层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挥途径和方法,最终能把握公司的总体业务,并掌握各种技能。
在沃尔玛,施行一种公仆式领导原则,所有的管理者又被称为教练。它们必须为所有员工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行纵向、横向培训,让他们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获得全方位发展。对那些表现良好,又具有人力管理、销售管理方面潜力的员工,沃尔玛的管理层就会给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机会。一般会安排他们做助理经理,或专门协助商家开设新店,如果业绩好,还会有单独管理一个分店的机会。
如此广阔的舞台,极大激发了沃尔玛员工潜能的发挥。人们总是不断惊奇地看着一个平凡的人,走进沃尔玛后变成了一个非凡的人才,这就是沃尔玛的“舞台”作用。
正如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