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先发肩尖炮,我便怎样?”“哎,天下之事哪有这么巧的啊!”“好,听军师之言。”
第二日,川中元帅李长生正要点兵出发,接到吴福射来的箭书,拆开一看,人怔住,哎呀呀,怎么此番出兵倒将师弟吴福忘记得干干净净?难道说,他知晓我此番带了九节铜轰炮到江西,因此特地从皇城赶来的?如今我又不能马上带了铜轰炮就走,就是回去了,戴天寿会说我为一封箭书就退兵,有私通敌邦之嫌。因此马上射封箭书给吴福,上面只有四个字:“战场会晤。”然后带领众将出营门,到战场,设好旗门,将令字旗交给川王明玉珍,说道:“主公,臣此去能胜则罢,如不能取胜,青草山战场决无结果。就请大王速速回转金鸡岭,下封战书给吴王,叫他们暂且退兵,好让我邦班师回转川中,以后交锋与我邦无涉;如若不然,我邦九节铜轰大炮天下闻名,到时贵邦必然生灵涂炭。”明玉珍听完,还想问接下去怎么办?不等你开口,李长生已经命小兵开炮,“登,咚,当”三声炮响,李长生将胸前千斤索朝下拉拉,回头朝自己肩上的小炮看看,然后将架在鸟嘴环架上的枪一执,“哈拉拉……”一马到战场。
红营听见三声炮响,元帅旗动,元帅徐达知晓川中元帅李长生出来,朝朱元璋看看,又朝刘军师望望,如何?两人不开口。于是徐达对吴福看看,问道:“吴大人,怎样?”吴福伸右手朝颈上套的箭袋摸一摸,浑身只觉得一阵发冷,为啥?因为袋袋里只有一支毒药箭了。定一定神,然后说道:“大元帅,待本镇前往。”“是大人,辛苦了!”吴福马上吩咐四个小兵撑了四面飞虎旗走在前面,自己骑驴子“滴铃铃……”在后面往战场而来,李长生见执旗官撑一面:“皇城总镇吴”的旗过来,心里明白,大家到这一步,没有说话的余地了。等到四面飞虎旗“刹——”两边分开,李长生马上将肩尖炮的千斤索一拉,“磴”,吴福看也不看,手一招,“当”掌中箭出来,师兄弟同时倒地身亡,双方小兵马上跑来抢尸回营。备棺成殓,不必细说。
陈友谅立即带领江西兵将及川中,江东王军队退到金鸡岭。川王明玉珍一边检查铜轰炮,一面照李长生所说,射封箭书到红营,这时,红营早已退回康郎山,川中小兵马上射箭书到康郎山上,元帅徐达接到箭书后,与吴王朱元璋,二招讨汤和,三招讨常遇春,军师刘伯温商议,说陈友谅不可能让明玉珍轻易回川,至少也要开了炮再走的,九节铜轰炮闻名已久,不知效果如何?刘军师说,康郎山上一面旗也不要搬动,在山上布满穿号褂号帽的草人,看来好似重兵把守,然后主公与二路招讨汤和,我及部分军将悄悄离开康郎山,去四十里之遥的南昌道上安扎大营,元帅与三招讨常遇春带领水陆大军包抄金鸡岭,不论将士三军只要归降,就可免死。“军师话之有理,本帅自当遵命。”
说得慢,当场快,众人行动。元帅发令:令朱亮祖,金枪将郭英,郭兴,银炮将吴祯,吴良,及三千人马前往九江道;傅友德带领小周仓石宝,金绍兴,张得胜、姚大头、高老虎及本标人马前往南昌道;胡大海带领胡德济,倪德,倪宝、倪庆、倪方四盾牌、赫德,雄兵三千离鄱阳潮左面二三十里之遥树林中埋伏;常遇春带领金枪蓝玉,张赫、陆绪、陈德、王志四盾牌,孙兴祖、梅思祖,杨瑞,顾时,雄兵三千,离鄱阳湖右面二三十里之遥树林中埋伏;令蒋干英、左成龙,带钡人马三千偃旗息鼓,连夜赶奔至金鸡岭左面埋伏,如能擒住陈友谅,张定边等,其功非小;令李文忠,沐英领兵三千,偃旗息鼓去至金鸡岭右面埋伏,如能擒到川中,江西将,其功非小;令孙贤龙,梅占荣、杨天荣,顾仁杰,雄兵三千,埋伏在金鸡岭后山左面;命爵主爷花魁,韩江、王英,领雄兵三千,埋伏在金鸡岭后山右面,命老都督俞廷玉带领水军将士,将鄱阳湖中所有船只全部撤出。最后,元帅徐达带领其余将士三军当夜退出康郎山。
三日之后,金鸡岭上川王明玉珍命小诸葛胡侯带一部分军队离开金鸡岭,如一炮不成功,马上回川,与相爷戴天寿把守四川。然后,就等午时三刻,红营不来归降就开铜轰炮。到午时三刻,红营一无动静,川王明玉珍命小兵将九节铜轰炮推出来,川中军将高举九龙旗,命二十四个小兵检查火药。等到祭旗毕,川王明玉珍将自己手中火把朝炮筒里一塞,这种炮的声音比闪电霹雳还要大,“瓜,瓜……”声震山岳,一炮出来,炮炸金鸡岭,削掉一个山头。陈友谅看见,大叫一声:“张王兄,孤一生与炮无缘。”说完,带了长子陈英杰,元帅张定边及军将等朝金鸡岭后山右面逃去。埋伏在这里的花魁爵主,见一面龙图旗下一人龙冠龙袍,陈友谅呀,花魁急忙弯弓措箭,“当——”一箭正中陈友谅喉头,后面元帅张定边马上下马,夹了陈友谅尸体朝小路逃去,陈英杰过珠,正好花魁第二箭射来,也是一箭身亡。张定边逃到荒野,掘个潭将陈友谅埋葬,然后撞死在陈友谅墓前。
鄱阳湖大战之后,江西归降,红营水陆大军班师回到金陵皇城,邓愈为皇城总镇。停兵三月,然后三路分兵:一路由三招讨常遇春带领金枪蓝玉、金枪将、银枪将,四盾牌兵进山东,在张胜祖乌鸦兵协助下,消灭了山东全省军门王宝宝之后,直扑元都大都路;一路由四路招讨胡太海,先锋将王玉、华云龙为副先行,带领永春侯胡德济,并带川中老将秦凯,兵进成都,灭四川;第三路由吴王朱元璋御驾亲征,元帅徐达带领傅友德,朱亮祖、蒋于英,李文忠,沐英等,十万大军兵进姑苏,围困姑苏三年,终于灭了姑苏,姑苏王张士诚不降,饿死于囚车之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吴王朱元璋正式称帝,改国号曰“明”,定都金陵,改元曰“洪武”。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军师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朱元璋削平群雄,天下归心。元帝见大势已去,自愿离开大都,退居关外开平城,把残破江山让给了明朝。洪武三年,元帝崩,朱元璋为怜念他的不抵抗,谥曰“顺帝”。
朱元璋以放牛郎出身,结交一方义勇,至正十三年起兵滁州,成为红营领袖,在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蒋忠、花云、胡大海、李善长、孙伯庸、邓愈、俞廷玉、吴福、华云龙、郭兴、郭英、吴桢、吴良、傅友德、朱亮祖、李文忠、沐英、平安、蒋干英等文武的辅佐下,东征西伐十几年,终于建立明朝。这一段开国战争历史,可歌可泣,有声有色。真是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一时多少豪杰。这许多的人物事迹,本书均已一一交待,《英烈传》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