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便是与汪精卫过招。应该说,蒋介石与汪、胡比较起来,还显得嫩,只能算是后生小子。但是,蒋介石演出的这幕“子教三娘”,很是有板有眼,起伏跌宕,煞是好看。
  在国民党的政治舞台上,蒋介石和汪精卫可谓一对竞争对手,二者关系反复无常,但其合作是短暂的、虚伪的,而斗争是经常的、激烈的。这对政坛死敌,一个是权力狂,一个是领袖迷,二者围绕着第一把交椅,你争我夺,互不相让。 
  汪精卫(1883—1945),原名兆铭,出生于广东番禺一个清朝小官吏家庭。13岁丧母,一年后又丧父,家庭贫困潦倒愈甚。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东渡日本入东京法政专门学校。翌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他成为同盟会总部的评议员之一,并一度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要撰稿人。辛亥革命前夕,他乔装北上,潜入北京,筹划刺杀摄政王载丰,后事泄被捕,慷慨赋诗:“一死心期殊未甘,此头须向国门悬”。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汪精卫获释,旋即与南洋华侨巨商小姐陈璧君结婚。国民党一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并获得左派之美誉。 
  蒋介石和汪精卫都自称是孙中山的得意门生,最忠实的追随者。二人做起自我宣传广告来,都不遗余力,振振有词。 
  汪精卫经常向人炫耀的有两件事: 
  一是为孙中山先生草拟《就职宣言》。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当政的第一个施政纲领。这个《就职宣言》乃出自汪精卫之手。他事后对人说:“这是我起草的,先生对于我所书的,一个字也没有改,照所草发表。” 
  二是为孙中山代拟《总理遗嘱》,孙中山弥留之际,听汪精卫读毕,点首称赞:“好呀,我很赞成!”一份《总理遗嘱》的草稿,孙中山无一字改动,雅俗都能从中理会孙先生对后人的殷切期望。“革命尚未成功……三民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连妇孺都能道出,《遗嘱》是深入人心的。为孙中山拟《遗嘱》及其临终受托,这也是汪精卫最为得意的一段历史。由于以上两点,使汪精卫成为无可争议的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接班人。 
  1927年4月1日,汪精卫从法国回到上海。蒋介石言不由衷地口口声声说,希望汪主席留在上海重新领导全党奋斗。汪精卫此时在国民党内还有较高威望,李宗仁在回忆中说:“汪精卫当时的德望,和党员的归心,可说一时无两。”一次,蒋、汪聚会时,吴稚晖竟向汪精卫下跪,求其与蒋介石携起手来,留沪领导。 
  但是,汪精卫还是坚持前往武汉,他吃过蒋介石的亏,中山舰事件后,被逼出走,不能在广州立足,只好抛开一手总揽的党政军大权,避往海外。如今刚刚回国,又和蒋搅在一起,简直是与虎谋皮。李宗仁说汪精卫“和蒋氏斗法很久,吃亏已多,现在在上海一无凭借,自然不敢和蒋氏盘桓”。 
  汪精卫到武汉的第二天,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彻底否定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这是国民党第一次公开分裂。南京和武汉处于对峙状态。 
  汪精卫一到武汉,即与蒋介石摆开战阵,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声讨蒋介石: 
  “蒋介石以为他能追求其私人利益,因他现在手握最高权威。他的专制野心正在横行无阻。他败坏党规,申斥党代表大会。他为争取支持,正以重要公职分许其友人。他视国家如私产,人民的性命全赖其一己之私念。在他之下,生命低贱,无安全可言。我们的同志,或为曾多年追随我们领袖的先进,或为笃信民主之志士,现在都在自视为党为国,不惜牺牲一己生命。他们皆视蒋介石为我们的公敌,决心将其铲除。此一宣言公告同胞之后,希即武装起义,扫除此一叛徒,以免过迟之憾!非如此,不足以救我国于覆亡,救人民于奴役。” 
  

蒋、汪对峙,争夺第一把交椅(2)
1927年4月17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发表通电,宣布“蒋中正屠杀民众,摧残党部,甘心反动,罪恶昭彰,已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免去本兼各职”。命令“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将蒋介石“拿解中央,按反革命条例惩治”。 
  汪精卫的公开信和武汉国民党中央的通电,并没有震慑住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除此之外,武汉方面并没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回击蒋介石的叛变行为。这就使蒋介石在武汉地区出现反蒋怒潮的同时,得以在东南诸省大肆###清党,在建立南京政府之后,竟然宣布武汉国民党中央为“伪中央”、武汉国民政府为“伪政府”。 
  关键时刻,汪精卫对蒋介石仅仅是口诛笔伐而已。他表示“不愿趋于极端”,“武汉人没有准备,也不愿同蒋介石进行坚决斗争”。随着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汪精卫开始转向,向蒋介石靠拢。4月底,武汉国民党中央在汪精卫的要求下,组织了查办湘、鄂、赣各省“过激”言论行动委员会。5月8日,武汉国民政府通告工农团体,不准###和示威游行。5月20日,国民党中央发布《保护公正绅耆训令》诬蔑农民向地主斗争是“扰乱破坏公共秩序”,“无异于反革命,应由各地党部随时制裁”。直至7月15日,汪精卫也同蒋介石一样叛变革命,提出了“在夹缝中奋斗”,即一手###,在武汉屠杀共产党人;一手命令张发奎率部东征,进取南京。可见,汪精卫与蒋介石的斗争,实质就是争夺第一把交椅的斗争。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江山难坐稳,第一次下野(1)
南京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即处在内外夹攻之中,处境艰难。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摘下了“红帽子”,既然在###方面和蒋介石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那么和蒋介石争夺的就是正统地位了。汪以在广州和武汉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主席的正统优势,再次和蒋介石叫板,蒋顶着分裂、篡权的帽子,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状态。8月,宁汉对立又趋白热化。8月8日,唐生智发表“倒蒋”通电,“请诛晁错以谢天下”,蒋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内部,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之战,惨遭溃败。他既羞且愤,为推卸责任计,一方面责怪何应钦无能,又一方面拿王天培当替罪羊,将王天培处决。蒋介石此举使将领们人人自危,离心倾向更为严重。王天培与何应钦是同乡,二人交谊很深,王之下场使何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当初虽然积极支持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但对蒋的独裁专制行动日益表现出不满情绪,何便联系李、白,寻机对蒋发难。李宗仁私下里向武汉政府频递秋波,意在促进宁汉合流,以抵制蒋氏独裁统治。 
  蒋介石见他成为众矢之的,便试探着各色人等对他的态度,寻求各方支持。8月6日这天,蒋介石从上海来到南京汤山温泉休息,电召在芜湖防地的李宗仁回宁一晤,李即日听召前往。 
  一见面,蒋介石便慨叹道:“这次徐州战役,没听你的话,吃了大亏。我现在决心下野了!” 
  李很希望蒋介石下野,为探明究竟,便故作吃惊状问道:“胜败兵家常事,何必因此一败而下野呢?” 
  蒋说:“你不知道,其中情形复杂得很。武汉方面一定让我下野,那我下野就是了。” 
  李说:“在此军情紧急时期,总司令如何可以下野呢?这千万使不得。现在津浦路上一再失利,你下野必将影响军心民心。武汉方面为什么一定要你下野呢?他们现在也###了。站在###的立场来说,双方已殊途同归,不过我们早走了一步罢了。大家既已步调一致,便应捐除成见,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蒋仍旧摇头说:“你不知道内幕,情形复杂得很。汪兆铭是何等样人,我清楚得很,总之,我是一定要退了。” 
  李说:“你最好派员到武汉去疏通,多说些好话,我也派人从旁斡旋,以免同室操戈,为敌所乘。” 
  蒋说:“交涉疏通是无补于事的。我已决定下野了……” 
  李继续劝说道:“现在津浦线上已溃不成军,局势十分紧张。敌人已进逼蚌埠,旦夕之间即可到达浦口,威胁首都。武汉方面又派兵东进,如何部署江防实为当务之急。我看,你无论如何要顾全大局,不要下野。” 
  蒋说:“下野之后军事方面,有你和白崇禧、何应钦三人,可以对付得了孙传芳。而武汉方面东进的部队,至少可因此延缓。” 
  李宗仁见蒋介石决心已定,便告辞了。 
  8月13日,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等,召集国民党###和高级将领开会,讨论当前局势问题。蒋介石在会上坦言:“最近,内政军事,头绪纷繁,叫我应接不暇,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深觉不堪重负,有休息一下之必要,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吴稚晖第一个发言:“目前正值北伐吃紧之时,蒋总司令责任重大,万万不能辞职,否则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呀!” 
  吴的话还未说完,白崇禧站起来说:“我们北伐之举,意在打倒北洋军阀,而今,宁汉分心离德,汉方意发兵讨蒋先生,我想,宁汉双方大目标是一致的,这种意气之争,终有一天会解决的,我们为联合宁方斗倒北洋军阀,只得暂时委屈一下蒋先生,使宁方失去东征的借口,免去一场政治上的狂风恶浪。蒋先生自愿休息一段时间,我想于党国于蒋先生都是有好处的。”白崇禧说得婉转,但态度明确。 
  

江山难坐稳,第一次下野(2)
何应钦接口说:“我同意总司令暂时休息的意见。总司令走后,我们也可以爱一爱国家了。”接着,李烈钧、李宗仁、李济深等都表态同意下野。蒋见与会者竟有三分之二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