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被俘。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要求补助,却什么也没捞到,反遭到训斥和奚落,军政部还取消了两个师的番号,减发了军费。
张学良既挨了红军的打,又受了蒋介石的气,东北军的广大官兵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所有这些,使得张学良思想不得不发生转变:不仅从自身的存亡,而且从国家民族的存亡出发,积极主动寻求同中共的接触渠道。3月4日,张学良到洛川会见中共代表李克农。4月9日,在延安城内天主教堂里,张学良与周恩来会谈,双方就抗日救国的基本问题交换了意见。张学良认为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可以把蒋介石团结到抗日阵线里来的,他的错误是搞‘先安内后攘外’,我们应该迫使他改变这一政策,你们在外面逼,我们在内部劝,事情就好办了。”周、张会谈后,红军和东北军结成了亲密的联盟。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华清池惊魂(2)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赴西安督剿,他的厄运到了。张学良、杨虎城先是苦劝蒋介石抗日,苦劝不成是哭谏,但是蒋冥顽不灵,顽固到底,处于无奈,张、杨发动兵变,扣押了蒋介石。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他们要干什么?西安事变当天,张、杨通电全国,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对蒋本人必定“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并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这个通电全文如下:
东北沦丧,时愈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情形豹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凡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乃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暴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唆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结社一切之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以上八项,为我等及西北军民一致救国主张,望诸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开将来一线之生机,涤以往误国之衍尤。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临电不胜迫切待命之至。张学良、杨虎城、朱绍良、马占山、于学忠、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钱大钧、何柱国、冯钦哉、孙蔚如、陈继承、王以哲、万耀煌、董英斌、缪徵流叩文。
当日,张学良将扣蒋等和八项主张电告中共中央,“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泽东、周恩来电复张学良,提议立即将东北军主力调集西安、平凉一线,第十七路军主力调集西安、潼关一线,固原、庆阳、鄜县、甘泉一带仅留少数兵力,表示红军绝不进占寸土。另告,恩来拟到张处协商大计。
扣蒋的消息传开,整个古城西安首先开了锅似的,一下沸腾了,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
消息传到南京,南京政府当局登时像捅了一棍子的马蜂窝,又像是兔子拉车乱了套。何应钦在自己的公馆正召集国民党要人戴季陶、吴稚晖、李烈钧、朱培德、叶楚伧、陈璧君、陈公博、熊斌等商议,何应钦极力主张武力###,他们各有主张,争论无结果,便去中央党部开临时会议。
同日,上海。宋美龄得到消息,不啻晴天霹雳,震骇莫名,当场昏倒,醒来后由孔祥熙陪同,星夜驰往南京。她到南京后,得知何应钦主张“###”西安,便大骂何应钦“不是东西”。她直接驱车到中央军校,要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设法阻止何应钦,不惜代价,保护蒋介石的安全。13日下午,宋又命张治中拜会冯玉祥,争取冯的支持。同日下午3时,南京,国民党中执委常委和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正式进行,宋美龄参加了会议。她先求何不要大动干戈,何应钦毫不让步。
宋美龄又退一步要求何,至少救出蒋介石以后,才能发兵“###”。
何执意###,宋打出王牌:“今日若用武力,确危及委员长生命。”何应钦气急败坏,出口不逊,说道:“你女人家懂得什么?只知道救丈夫而已!国家的事,不要你管!”
宋美龄见何应钦如此专横跋扈,便声泪俱下地回嘴道:“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还低声地脱口说出,“以后我要你这个姓何的瞧瞧,到底是女人家懂得什么,还是你这个臭男人懂得什么?”
耶和华令“女子护卫男子”,宋美龄西安救夫(1)
12月22日,宋美龄在宋子文陪同下,随行的还有端纳、蒋鼎文、戴笠等人,从南京出发,前往西安,进行谈判。经过情形,宋美龄在她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记述道:“一星期来,今天独异常晴朗,然机抵洛阳上空,俯视机场,轰炸机罗列待发,心坎突增阴影。余下机与该地中央驻军及空军将领面谈后,即登机,坚嘱洛阳空军司令,未得委员长命令,切勿派机飞近西安。及机起飞,余渐感悬悬,不识前途如何。时飞机正在盖雪群山中循铁路线前进;过华山,远望如晶莹之冰山闪烁作光;最后见平原,知近西安矣。端纳于白色山丛中遥指一方形城邑告余曰:‘彼处即为临潼,委员长被劫处也。’此时余万念猬集,怅触若狂。俄顷,余等似已盘旋于西安机场上空,余于飞机着陆前,出手枪授端纳,坚请彼等如遇军队哗噪无法控制时,即以此杀我,万勿迟疑。余复筹划,面对劫持我丈夫者,应取若何态度;盖余深知成败契机,全在于此瞬息之间。最后决定余对彼等之态度,即使彼等行动暴戾,而余必须强为自制,勉持常态,只有动以言辞,以达余来西安营救委员长之唯一目的。”
飞机飞临西安上空,先兜了几个圈子,以引起城内的注意。张、杨亲到机场迎接。宋美龄带来了大批食物、用品,还又给蒋介石带了一副假牙。宋美龄一见张学良就说:“汉卿,希望你不要检查我的行李。”张回答:“夫人请便,我不敢检查。”随即请她们带东西一齐上了汽车,只收缴了戴笠随身携带的一支小手枪。
宋美龄从机场直奔金家巷高公馆来见蒋介石。患难之际见真情,宋美龄甘冒风险,千里迢迢,从南京来到西安鼎力襄助,确使蒋介石十分感动。他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述道:“12月22日,今日终日盼望飞机声与炮声早入余耳,以观昨晚张来见时神色仓皇之情状,知叛军必惨败,中央军进展必极速也。不料待至午后,竟寂无所闻,而余妻忽于下午4时乘飞机到西安,乍见惊讶,如在梦寐。余日前切嘱子文,劝吾妻不可来西安,不意其竟冒万险而入此虎穴。感动悲咽不可言状。”
有关蒋、宋相见的情景,宋美龄在回忆录中写道:“余入吾夫室,彼惊呼曰:‘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言既,愀然摇首,泪潸潸下。余强抑感情,持常态言:‘我来视君耳。’盖余知此时当努力减低情绪之紧张。时吾夫以背脊受伤,方卧床,面甚憔悴,因先加看护,缓言其他,使得少些舒适。
“吾夫言曰:‘余虽屡嘱君千万勿来西安,然余深感无法相阻也。今晨余读圣经,适阅及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句,今君果来此。’我夫历数被劫之经过,并称在劫持中,决不做任何承诺,因要求我勿以签订某种文件相劝。余告之曰:‘余本视国家福利重于吾夫之安全,幸勿虑我有强劝吾夫屈服之举。’余复告以感觉劫持彼者以萌悔祸之意。倘处理得宜,或可立即解决。我等目前应自制,应忍耐。我夫述12日晨经过情形时,感情冲动,不能自持,余即温慰之。出圣诗就其榻畔读者有顷,始见其渐入睡乡。”
翌日,张学良、杨虎城和宋子文、宋美龄商议谈判事宜。躺在床上的蒋介石翘起头来,提出两个原则,即:一、由宋氏兄妹代表他谈判,他不出头;二、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回到南京以后分条地逐步地实行,在西安不签字,不公布或对外有什么公开表示。张学良和杨虎城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同意了蒋介石所提出的原则。接下来,又一块商议参加谈判的人选,张学良稍事沉吟,十分坦然地说:“我方除我和杨主任参加以外,还应包括委员长的老部属——中共要人周恩来先生。”
“不行!不行!……”蒋介石猝发怒火,本能地大声反对着。
“夫人不是有言在先嘛,”杨虎城为了缓释骤起的紧张气氛,有意激将地说,“凡委员长所不愿见者余皆愿代之吗?在此非常时期,如言而无信……”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耶和华令“女子护卫男子”,宋美龄西安救夫(2)
“请放心我不会食言的。”宋美龄稍许停顿过后,异常严肃地说,“我同意和这位周恩来先生会商!”
张学良说:“周恩来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1)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拘禁了蒋介石,提出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但是,张、杨对于如何达到逼蒋抗日的目的,并无明确的方针,对于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上,更是感到棘手。而且张、杨二人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杀蒋还是放蒋?在这错综复杂的形势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