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学家唐德刚撰文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什么也不是。蒋介石把他一关,关出了个中国的哈姆雷特。爱国的人很多,多少人还牺牲了生命,但张汉卿成了爱国的代表,名垂千古。” 
  同时也应看到,确实因为有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把蒋介石“一关”,促其觉悟,促其走上光明正大的抗日之路,促其走上领导全民抗战的大国领袖之路,关出了一个“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成就了蒋介石一段辉煌的历史。为功为过?应褒应贬?当赏当罚?世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是,蒋介石并不领情,他始终耿耿于怀,唠叨着“八年之功,毁于一旦”,没有把共产党铲除干净。蒋介石并不感谢成就他功名的大恩人,反而以怨报德,在近50年的时间里,把张学良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支配他的个人命运,支配他的个人生死,支配他的行止呼吸。先是用国法军法差遣了他10年,接着又用“家法家规”“管束”了近40年,他的生命因蒋介石的存在,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倒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说了一句良心话:“我们对不起张汉卿。” 
  但是,历史没有忘记他。张学良,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当年,张学良在溪口雪窦寺手植的四株楠木,现存两株已枝繁叶茂,刚劲挺拔,直矗蓝天。当地人奉赠雅号“将军楠”,后人来此观赏者络绎不绝,睹物如见其人。 
  湖南郴州苏仙观庙宇的墙壁上留有张学良的手迹:“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张学良写这诗句的时候,是1939年,抗日战争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他集国仇家恨于一身,东北3000万父老翘首企盼少帅带兵打回家乡,几十万东北军子弟兵期盼他们的统帅,重新披挂上战场,和日本鬼子决一雌雄。可是,这时的张学良却被拘押在远离抗日战场的贵州山洞中。读其挥挥洒洒书写在寺庙墙壁上的诗句,似乎感到他的胸中如火山即将爆发。 
  贵州阳明洞孤馆寒窗,青灯黄卷读明史。张学良在这里留下一首七律:  
  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愿所求。 
  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 
  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固所由。 
  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  
  想当年,金戈铁马雄姿英发,何等豪迈风流;视如今,身陷囹圄,难耐寂寞,纵有美景良辰,又何能抚平躁动的灵魂。这是张学良被“管束”之后,第一次论及西安事变的诗。读其诗,仿佛感受到诗作者对从暗处泼来的污言秽语,在奋力辩驳,在极力抗争。正是:“犯上”“作乱”莫须有,一片赤诚可对天。 
  台北士林教堂,步入晚年的张学良虔诚皈依上帝,早已放弃明史研究,开始在家中养兰花。陈毅元帅曾赞美兰花“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张学良将养兰花看做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寄托。观赏兰花娉婷优雅的姿态,呼入带着幽香的气息,陶醉于一片宁静、高洁的气氛中,仿佛养花人也变成了山谷幽兰,超凡脱俗,纯洁高尚。1995年1月18日他亲笔写下一首小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张学良回首话当年(2)
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 
  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  
  天若有请天亦老,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像张学良那样经历过大富大贵、大红大紫;又像他那样经历过大风大浪、大劫大难的人,真是少而又少。唯其如此,这首小诗,无疑是张学良晚年对百年人生苦乐的总结。他的感受深邃,他的见解悠远。只有将富贵视若浮云、将虚名当成粪土的老人,才能从他的笔下流露出如此寓意深幽的诗句,他让所有见到这首华章的人们都为之心动。 
  张学良到了晚年,埋在心中半个世纪的话,陆续找机会倾倒出来。1990年5月31日,在台北圆山饭店,台湾80位国民党党政要员庆祝张学良90大寿,他坦然地对记者说出了他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他说:“我同蒋总统存在政见之争,就是蒋总统主张要安内攘外,我就主张攘外安内,就是攘外就能安内,那么蒋总统说先安内,以后再攘外。从开始我们两人就存在这方面的意见分歧,但没有后来那么尖锐。” 
  谈及关于共产党问题,张说:“我根本不愿意剿共。东北军想回家乡是主题。他们要同日本人打。他们不愿意同共产党作战失去力量,想保存力量同日本人作战。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政府不想抗日,共产党利用抗日抓住了民心。” 
  张说自己坚决反对内战:“当时根本不愿和共产党打仗。实实在在地不愿意。”临潼扣蒋,是“尖锐到无法解决才断然发动的”。 
  当记者问道:“张先生,您是在西安事变后,同蒋总统一起坐飞机去南京,结果受到审判。为什么当时您会决定和他一起走呢?是有些什么原因吗?” 
  张答:“我过去说过多次。我是一个军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去南京是为了请罪,请罪包括把我枪决。临走,我把家都交给了我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军长。我一当军人的那天,我父亲就教导我说:‘你要做军人吗?你要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裤带上’。” 
  记者问道:“您说,您送蒋回南京是准备受死。您当时有没有想到一去会软禁50年?假如时光倒流,您还会这样做吗?” 
  “我一定还是这么做!”张学良侧脸望着记者,语气坚定地说,“我是军人,需要负责任。我做的事我负责,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是现在,我还是会那么做。别说软禁50年,枪毙了我都不在乎!”记者们惊呆了,望着张学良那张满是寿斑的脸,发出阵阵感叹。50年的磨劫,并没有销蚀掉当年的少帅风骨。 
  有记者问:“那么事变中共产党究竟担当什么角色?对事变发生的态度如何?是赞成还是反对?” 
  “事变开始时共产党并没有参加。事情起来了,我们才把周恩来先生接来,谈此事该怎么办。他们没有预谋,他们也很惊讶突然出来这个事情,没有赞成或反对的意思。此事我说不出来。” 
  “那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先生接触?” 
  “毛泽东我没见过,”张学良很爽直地回答,“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也反应很快。这个人说话一针见血,没有什么委屈婉转绕弯。虽然他是那么大的一个政治家也是外交家,但是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 
  张学良晚年述说,他这一生有两大憾事:一、没能参加抗日;二、没能再见周恩来一面。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一家医院逝世。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从北京给张学良先生亲属发出唁电,电文说: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先生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张学良先生虽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却始终淡泊荣利,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张学良回首话当年(3)
10月23日上午11时,那些悲伤的悼念者簇拥着张学良的铜棺,向美国檀香山郊区最大的公墓“神殿之谷”启灵。秋日的阴云,带来了一阵霏霏的细雨,那小雨似在为故去的中国一代名将洒泪祭祀。 
  “神殿之谷”处在一片茵茵的绿地中央,张学良的墓地恰好就在那片偌大的草地中间,它从地面上深深地凹了下去,从地面上可以走进一条一米深的地下人行道,沿着那条由水泥铺就的地道,一直走进墓穴前面就是铺满了花束的陵墓。左侧的墓穴一年前已经葬下他的夫人赵一荻女士,现在右侧是留给张学良的。 
  在一块块由花岗岩垒砌成的墙壁上,镌刻着张学良生前从《圣经》上自选的诗句作为墓志铭: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墓前鲜花簇簇,所有参加葬礼的亲友们,在陵墓前默哀。人们都为这位世纪老人的不幸去世心绪悲恸,哭泣之声越来越大,最后在沙沙秋雨中形成了一阵催人泪下的声浪,与太平洋的波涛融为一体,涌向台湾,涌向大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周恩来上庐山,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3月下旬,杭州西子湖边的一座别墅里,国共两党领袖人物开始了高层直接会谈。 
  周恩来向蒋介石重申了中共的立场和诚意,希望国民党实现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方针。具体要求国民党做到以下六点:(一)陕甘宁边区成为整个行政区,不能分割;(二)红军改编后人数必须达4万余人;(三)3个师以上必须设立总部;(四)国民党不能派遣副佐及政训人员;(五)红军学校必须办完本期;(六)红军防地须增加。 
  蒋介石表示愿意重新合作,口头答应周恩来提出的各项意见。并说了许多好话:“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又说“国共分家致十年来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占领中国”,表示希望“即使他死了,也要不发生分裂。” 
  蒋介石要周恩来拿出一个与他永远合作的办法来,周恩来说,必须有一个作为双方行动准则的共同纲领。蒋介石没有表示异议,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