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点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解】

  卓吾云:知、廉、勇、艺,是铜铁;礼、乐是丹头。

  方外史曰:四子若能文之以礼、乐,则四子便各各成人,非要兼四子之长也。礼是此心之节文,乐是此心之太和,诚于中而形于外,故名为文,非致饰于外也。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禅解】

  此与得见有恒,抑亦可以为次之意同。

  卓吾云:然则今之不成人者极多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禅解】

  卓吾曰:是乐取之词,非猜疑之语。

  方外史曰:圣人见人之善,如己之善,与后儒自是不同。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禅解】

  “不以兵车”。故“如其仁”,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实话。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禅解】

  大丈夫生于世间,惟以救民为第一义,小名小节,何足论也!天下后世受其赐,仁莫大焉。假使死节,不过忠耳,安得为仁?况又不必死者耶!当知召忽之死,特匹夫匹妇之谅而已矣。王珪、魏征,亦与管仲同是个人。若夫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本非圣贤之谈,正是匹妇之谅,故《易辞》曰:桓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大丈夫幸思之。

  卓吾云:因他谥文子,故曰可以为文。文字不必太泥。总之,极其许可之词。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禅解】

  低低人尚有大用若此,况肯用圣贤者乎?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禅解】

  正要人怍。

  【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禅解】

  陈恒三子,一齐讨矣。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禅解】

  不能阙疑,便是自欺,亦即欺君。

  今之不敢犯君者,多是欺君者也。为君者喜欺,不喜犯,奈之何哉!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禅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达”故不器,“下达”故成瑚琏斗筲等器。若不成器者,并非小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禅解】

  尽大地是个自己,所以度尽众生,只名为己。若见有己外之人可为,便非真正发菩提心者矣。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禅解】

  千古圣贤真学问,真血脉,不亿使者一言点出,真奇!真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禅解】

  末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正是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禅解】

  卓吾云:“耻”字何等精神,“过”字何等力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禅解】

  仁者、知者、勇者,三个“者”字,正与“道者”“者”字相应,所谓一心三德,不是三件也。夫子自省,真是未能。子贡看来,直是自道。譬如华严所明,十地菩萨,虽居因位,而下地视之,则如佛矣。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禅解】

  “不暇”二字,顶门针也。若能思齐内省,则虽妍蕊立辨,不名为“方人”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禅解】

  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禅解】

  不惟拣去世间逆亿,亦复拣去二乘作意神通矣。

  世人自多诈则恒“逆诈”,自多不信,则恒亿“不信”。圣人哀之,故进以“先觉”二字。若欲先觉,须从不诈、不疑、不逆、不亿下手,直到至诚地位,自然任运先觉。苟不向心地克己复礼,而作意欲求先觉,便是逆亿了也。故曰“君子可欺。”唯“可欺”,方为君子耳。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禅解】

  可以人而不如马乎?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禅解】

  达得怨亲平等,方是“直”。若见有怨,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怨”宜忘,故报之以“直”,谓不见有“怨”也。“德”不可忘,故报之以“德”,谓知恩报恩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禅解】

  心外无天,故“不怨天”。心外无人,故“不尤人”。向上事须从向下会取,故‘‘下学而上达”。惟其下学上达,所以不怨不尤。今人离“下学”,而高谈“上达”,譬如无翅,妄拟腾空。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禅解】

  子服眼中有伯寮,孔子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伯寮自谓想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可见圣贤眼界胸襟。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禅解】

  程子曰:四者非有优劣。所遇不同耳。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禅解】

  只此一语,描出孔子之神。盖知可而为者,伊尹、周公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不为者,伯夷、柳下惠等是也。知可而不为者,巢、许之类是也。知不可而为之者,孔于是也。若不知可与不可者,不足论矣。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禅解】

  既知音,亦知心,但不知木铎之意耳。“果哉!末之难”却与“知不可而为之”作一注脚,可谓难行能行。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禅解】

  “古之人皆然”一句,伤今思古,惨甚痛甚。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禅解】

  尽十方世界是个自己,竖穷横遍,其体、其量、其具,皆悉不可思议.人与百姓,不过自己心中所现一毛头许境界耳。

  子路只因不达自己,所以连用两个“如斯而已乎”,孔子见得“己”字透彻,所以说到“尧、舜犹病”,非病不能安百姓也,只病修己未到极则处耳。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禅解】

  以打骂作佛事。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禅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都看作两橛。若知“下学而上达”,则日益处,即日损处矣。今童子而居位并行,何等志气,但恐其离下学而求上达,便使依乎中庸之道,故令之将命,所以实其操履耳。

  居位,即是欲立。并行,即是欲达。皆童子之所难能,故知不是仅“求益”者。

  卓吾云:在居位并行处,见其“欲速成”,非不隅坐随行也。若不隅坐随行,一放牛小厮矣,何以“将命”? 
 
 
卫灵公第十五 

  【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