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点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解】

  此与下沦“言志章”参看,便见夫子深知三人处。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禅解】

  子贡之“亿则屡中”是病,颜子之“不违如愚”是药,故以药病对拈,非以胜负相形也。

  子贡一向落在闻见知解窠臼,却谓颜子“闻一知十”,虽极赞颜子,不知反是谤颜子矣,故夫子直以:“弗如”二字贬之。

  盖凡知见愈多,则其去道愈远。幸而子贡只是“知二”,若使“知三”,“知四”,乃至“知十”,则更不可救药。故彼自谓“弗如”之处,正是可与之处。如此点示,大有禅门杀活全机,惜当机之未悟,恨后儒之谬解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禅解】

  责宰我处,可谓雪上加霜。

  卓吾云:乃牵联春秋之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禅解】

  只说枨是“欲”不是“刚”,不可以“刚”与“欲”对泖,以对“欲”说“刚”,非真刚故。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禅解】

  卓吾云:推他上路。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禅解】

  言“性”言“天”,便成文章,因指见月,便悟“性”、“天。”子贡此言,只得一半。若知文字相即解脱相,则闻即无闻。若知不可说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则无闻即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禅解】

  卓吾云:画出于路。

  方外史曰:子路长处在此,病处亦在此。若知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之理,便如颜子之从容请事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禅解】

  卓吾云:于子贡身上,亦甚有益。盖“愿息”、“悦不若己”,是子贡病痛耳。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禅解】

  不遗纤吾。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禅解】

  卓吾云:“久而敬之”四字,的是交法。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知”,只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禅解】

  仁者必“忠”,“忠”者未必“仁”,“仁”者必“清”,“清”者未必“仁”。

  卓吾云:仲尼认得“仁”字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禅解】

  卓吾云:“三”,疑也。“再”,决也。要知“三”不是三遭,“再”不是两次。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禅解】

  木铎之任,菩萨之心。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禅解】

  周季侯曰:“旧”字,如飞影驰轮,倏焉过去之谓。

  方外史曰:如明镜照物,妍媸皆现,而不留陈影。此与“不迁怒”同一工夫。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禅解】

  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禅解】

  读此便知《春秋》宗旨。《春秋》只是扶三代之直道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禅解】

  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忘己,故以“安”还老者,“信”还朋友,“怀”还少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禅解】

  千古同慨。盖“自讼”,正是圣贤心学真血脉。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禅解】

  孔子之“忠信”与人同,只是“好学”与人异。“好学”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颜渊死,遂哭云:“天丧予。”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禅解】

  只是论“临民”之道,不是去批点子桑伯子。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禅解】

  无怒、无过,本觉之体;“不迁”、“不贰”,始觉之功,此方是真正好学。曾子以下,的确不能通此血脉,孔子之道,的确不曾传与他人。

  有所断故,名为“不迁”、“不贰”。若到无所断时,则全合无怒、无过之本体矣。孔子、颜渊,皆居学地,人那得知。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清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仲弓如此耳。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禅解】

  颜渊心“不违仁”,孔子向何处知之?岂非法眼、他心智耶?

  “三月”者,如佛家九旬办道之期。“其心”、“其余”,皆指颜子而说,只因心“不违仁”,得法源本,则其余枝叶,日新月盛,德业并进矣。此方是“温故知新”。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禅解】

  有志气,有节操,羞杀仲由、冉求。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禅解】

  说一“命”字,便显得是宿业,便知为善无恶果。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禅解】

  乐不在箪、瓢、陋巷,亦不离箪、瓢、陋巷,箪、瓢、陋巷,就是他真乐处。惟仁者可久处约,约处就是安处利处。若去箪、瓢、陋巷非可乐,则离境谈心,何啻万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禅解】

  从性天生文章,便是“君子儒”;从文章著脚,便是“小人儒”。即下学而上达,便是“君子儒”;滞于下学,便是“小人儒”。若离下学而空谈上达,不是“君子儒”,亦不是“小人儒”,便是今时狂学者。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禅解】

  卓吾云:真能得人。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禅解】

  道不可须臾离,信然信然,何故世人习而不察,日用不知。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禅解】

  “质”如树茎、“文”如花叶,还有一个树根。由有树根,故使茎枝、花叶皆是一团生机。“彬彬”者,生机焕彩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禅解】

  卓吾云:不直的都是死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禅解】

  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