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5年12月上海会议(1)
黄峥:光美同志,刚才您讲到,1965年12月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处理罗瑞卿同志。关于这次会议,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很多情况我们还不清楚。少奇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您也去了。您能不能谈一些当时的情况。王光美:大约1965年12月6、7日,接到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同志从上海打来电话,要少奇、恩来等同志马上到上海开会,但没说具体内容。这时毛主席已经在上海。我们先从玉泉山回到中南海福禄居。12月8日,少奇、恩来同志乘坐同一架专机,飞往上海。我也去了。总理上机后,对少奇同志说,会议今天已经开
始了。专机到达上海机场,停稳后,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同志登上飞机,手里拿着两本会议文件,一本交给少奇同志,一本交给周总理。后来看到,这份文件是李作鹏、雷英夫揭发罗瑞卿问题的材料。少奇、恩来同志下飞机时,来迎接的是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等同志。但开会时,没有见到陈丕显同志参加。从机场进城后,安排我们住在兴国路一个别墅式招待所。住在这个院的还有贺龙、叶剑英同志。因为住在同一个院,互相之间都有看望、见面说话。前几年我看到罗瑞卿同志的女儿点点写的书,说少奇同志见到贺龙同志,问他这次开什么会?贺老总回答说:“奇怪,你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知道呢?”我没有直接听到他们的这个对话,但我想是有可能的。总之,到上海开会前,少奇同志并不知道是为处理罗瑞卿同志。我们在兴国路招待所住下后,当天下午,叶群打来电话,说林彪身体不好,指定她来向刘主席汇报。过了一会儿,叶群来了。我把她带去向少奇同志汇报,我就出来了。一般中央同志来谈话,我都不参加。可这次叶群硬拉我参加,还说,她一个女同志不方便。我听了特反感,但还是留下了。叶群向少奇同志谈了她受林彪委托,向毛主席反映罗瑞卿问题的过程。据叶群介绍,在她从苏州到杭州向毛主席反映罗瑞卿问题之前,林彪对她说:“你敢不敢去?这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毛主席在杭州听了叶群的汇报,很重视,决定开这个会。少奇同志只是听叶群谈,没怎么说话。叶群谈完后,当场用房间里的电话打到林彪住处,说“找一○一”。林彪来接听后,叶群只说了一句:“谈得很好。”这时到了开晚饭的时间,我留叶群一起吃饭。我同她以前打交道很少,很不了解。她似乎有意向我套近乎。在饭前上厕所的时候,她对我说:“中央就转发过两个女同志的文件,就是我们俩,碰巧咱俩还是同学。”不知怎么,我对她的这些话一点好感也没有。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她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后来我查了一下,中央是转发过叶群下部队调查的一个材料。她说和我是同学,指的是我上中学的北京师大附中,她也在那里学习过。在上海开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由毛主席亲自主持。多数是小范围碰头、议论。少奇从北京出来时,病没有完全好,旅途上一累,就又发烧了。我只好给周总理写了个条子,报告少奇的身体情况。总理批示让少奇同志休息。这样,开小会少奇同志就没参加,只出席了几次全体会议。我没有参加会议,因此会上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只听少奇同志说过“死无对证”这样的话。会议到12月15日结束,开了一个星期。
访问巴基斯坦黄峥:光美同志,1966年春,少奇同志和您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三国。请您谈谈那次出访的情况。王光美:那段时间,国际上出现一股歪风,一些大国勾结起来反对中国,想在国际社会上孤立中国。我们党和国家对这股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作为一系列斗争中的一环,就是安排少奇同志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三国。主要陪同人员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经同这几个国家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访问的时间定在1966年3、4月间。少奇同志上次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我是同他一起去的。后来他又访问朝鲜,我没去。1966年春,我还在河北省定兴县农村参加“四清”。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少奇同志提出这次我就不要陪同出访了。1966年2月下旬,我从定兴县“四清”点上给少奇捎去一封信,谈了“四清”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叮嘱他千万注意身体。年初少奇刚刚害了一场大病,还没有完全恢复,我很不放心。3月1日,少奇给我写来一封回信,其中讲了关于出国的事,说:“3月下旬,我可能要去阿富汗、巴基斯坦访问。我想这一次你可以不必同我去了。女同志出国,比较地更麻烦一些。至今还没有同志提出要你同我出国。你不去比较好。如有同志提出你是否要去,我也可提出你可不去。此事,在你回家时还可谈一谈。”他知道我牵挂他的身体,在信的最后说:“我现身体还好。你走后,没有什么变化。家中的人都好,你可放心。3月上旬或中旬,你可回家一次。望你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弄上某种慢性病,这对你对工作都是不利的。余不多说,祝你工作顺利!”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少奇同志在给我的这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在‘四清’中是否要有一段清政治,既有不同意见,可以按各人意见去作,看结果如何。实践的结果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实践的结果才能说服那些不同意见的人。这要在后来总结经验时去作。”1978年,全国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这场大讨论作了高度评价。听说在讨论中对“唯一”两个字还颇有一番争议。这使我想起了少奇同志1966年3月在给我的这封信中所说的话:“实践的结果是真理的唯一标准。”1966年3月初,少奇同志让中央办公厅正式告诉外交部:这次光美同志可以不出国。这事汇报到陈毅同志那里,陈老总坚持要我去。他的理由是,上次阿富汗国王和王后来中国访问,是我参加接待和陪同的,这次王后已经表示要亲自接待中国国家主席和夫人。陈老总说,如果我这次不去,将来要单独回访,那样更麻烦。这样,外交部正式通知我回京,准备出访。由于回来得晚了,准备工作很匆忙。预定出国启程的日子是3月22日。3月18日至20日,少奇同志又去杭州出席毛主席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我没有同他一起去,在家收拾东西。少奇从杭州回来,只隔了一天,好多东西还来不及准备,就出发了。这次出访是少奇同志以国家主席身份的正式访问,加上当时的国际背景,在礼仪方面安排十分隆重。黄峥:我查了当时的报纸,出访的送行仪式是高规格的。到机场送行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还有七位副委员长,三位副总理,四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两位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以及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在陪同出访的人员中,除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张茜外,还有四位副部长。王光美:是的。由于路途遥远,我们一行先到新疆乌鲁木齐作短暂停留。出访的第一站是巴基斯坦。3月26日,我们的专机抵达巴基斯坦首都拉瓦尔品第。那时巴基斯坦正准备将首都迁到伊斯兰堡,但我们去的时候政府还在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同我国有着传统友谊,主人接待很隆重,规格很高,群众也非常热情友好。许多活动都是阿尤布·汗总统亲自出面和陪同。主要陪同官员是外交部长布托。布托出身大地主家庭,但他比较开明,当家后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这个人多才多艺,会画画,还给我画了素描。3月26、27日,少奇同志和阿尤布·汗总统会谈了两次。这中间除了正式宴会外,还有一次小型宴会,值得说一说。出席这次小型宴会的,对方就是阿尤布·汗总统和布托外长两个人,我方是少奇同志和陈毅副总理,加上我和张茜同志,翻译是过家鼎同志。宴会是在一个小房间里,没让摄影师和记者进来。双方在谈话中涉及了美国和中美关系。少奇同志说:“只要我们中国对美国的政策改变,美国也就会变。”这是一句很要紧的话,因为当时正是中美关系紧张对立的时候。少奇说这个话,过家鼎不敢翻译,转过头来看我。他是怕弄错了。我说照翻,过家鼎这才翻了。政治家在外交上说的任何话,都和政治战略有关。当时中美两国一方面对立,一方面也在通过双方驻波兰大使等渠道接触。美国的两任总统肯尼迪、约翰逊,还曾通过有关渠道,向少奇同志赠送过签名的《美国年鉴》。少奇同志在出访以前去过毛主席那儿。是不是当时中央对中美关系有什么考虑,这个我不敢说。
1965年12月上海会议(2)
第二天,安排我们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和博物馆,阿尤布·汗总统亲自陪同。这天给我们乘坐的是一辆比较高级的防弹保险轿车,玻璃窗很大,向外看得很清楚。上车前,阿尤布·汗总统看似顺便地对我说:“这个车是特意从美国运来的,是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交给巴方接待刘主席用的。”这就又跟中美关系联系上了。当时少奇和我都没说什么。
刘少奇、王光美访问巴基斯坦。
黄峥:后来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正是通过巴基斯坦牵线搭桥的。1971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多次通过巴基斯坦领导人互传口信。当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也是先到巴基斯坦,然后从那里秘密过来的。王光美:是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确实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1966年3月28日,我们在阿尤布·汗总统的陪同下,参观兴建中的新首都伊斯兰堡。少奇同志在那里种了一棵友谊树。当天下午,我们在布托外长的陪同下,去西巴基斯坦首府拉合尔访问。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著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