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专利的雷诺斯。雷诺斯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协同一位管专利事务的律师 

经过详细调查了解到,在比罗兄弟以前就有了劳德的关于圆珠笔的专利,同 

时他们又了解到,只要把输送墨水的部分加以变更就可以不致触犯比罗兄弟 

的专利。 

     研究的结果,他们发明了借用重力输送墨水的构造,并且很快投入生产 

和投放市场。他们从听到比罗的圆珠笔专利的消息到发明新的送墨水构造, 

以至生产和在市场上出售,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后来,美国的化学家弗朗兹·西奇在加利福尼亚配制出一种供印刷机用 

的粘性液体,这种速干液体一暴露在空气中就在表面形成一层皮。由于这种 

墨水的出现,圆珠笔的漏水和墨水凝固把小球粘住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拉链的发明 

                                 (1893年)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 

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 

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 

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 

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 

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 

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 


… Page 76…

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 

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 

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 

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 

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 

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 

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吃角子老虎的出现 

                                 (1895年) 



     吃角子老虎是一种赌博性的机器。有一种吃角子老虎是米尔斯发明的。 

他开始时靠摆摊卖货谋生,为了吸引顾客增加收入,他在每个摊子上都放了 

个叫“卡拉马卓”的发明物。这个新鲜的玩意儿由一个斜槽和三根管子组成。 

你若投一便士的硬币在斜槽里,它就会掉到三根管子中的一根里面。如果硬 

币落在其中的两根管子里,就会同另外的两三个便士同时掉出来;要是掉进 

第三根管子里,硬币就被“吃”掉了。 

     还有一种吃角子老虎是由旧金山的一个年轻人查尔斯·弗伊在 1895年 

发明的。他把自己的发明物称之为“自由钟”。但当时大多数吃角子老虎却 

是米尔斯制造的。1889年,米尔斯建立了一个专门生产吃角子老虎的工厂, 

年产量达7000台,米尔斯因此而名闻遐迩。 

     吃角子老虎出现后,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为这玩意能赚大钱。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拉斯维加斯这个只有70000人口的小城市,就有 

10000台领了执照的吃角子老虎。而拥有一台吃角子老虎的人每年要向美国 

财政部国内税收署缴纳250美元的税,此外还要向国家交所得税。1931年, 

纽约市的吃角子老虎营业额达到2000万美元。平均玩1000次吃角子老虎要 

花250美元,而只能赚回61。75美元,其余的钱就落入了吃角子老虎所有者 

的腰包。 

     现代的吃角子老虎更加精巧,开始安装了硬币检验器。这种检验器可以 

分辨出假的硬币和坏的硬币,据说它能够拒绝除帝俄时代的马克以外的任何 

伪币。因为帝俄时代的马克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硬币。 



                              电影技术的发展 

                                 (1895年) 



     电影是在电力工业诞生后——有了“电”,在摄影技术诞生以后——有 

了“影”,才发明出来的。然而,关于电影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 

的时候。 

     电影的“老祖宗”,是皮影戏。皮影戏简称“影戏”,至今中国南方许 

多地方还把电影叫做“影戏”,把“电影院”叫做“影戏院”,这足以说明 

皮影戏与电影之间亲密的关系。 

     皮影戏的“皮”是指羊皮纸。人们用羊皮纸镂刻成人物,纸人用线牵着, 


… Page 77…

关节是可以活动的。皮影戏的“影”则是指把纸人贴近白布,用灯光照射, 

使纸人的影子落在白布上,人们就在白布的另一面观看节目。你看,这与电 

影何其相似:白布——银幕,羊皮纸人——电影拷贝,灯光——放映机光源。 

     幻灯与电影的关系更为密切。幻灯是在玻璃工业迅速发展以后才诞生 

的。它的主要部件是凸透镜。人们用电石灯作光源,灯后装了一块反光镜。 

灯光通过聚光透镜聚光后,照射到一张透明的图片上。再通过透明图片,经 

过凸透镜放大,便把放大了的图像映照在白色的银幕上。 

     人们看了新发明的幻灯,既感到新奇,又感到不满足——幻灯片上的图 

画是靠人工画的,放映出来的影像是不会动的。要是能让图画动起来,那该 

多好哇! 

     怎样才能使图画动起来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体验到“视觉暂留”现象:电风扇的叶片 

本是一片片的,可是转动起来却变成了一个圆盘似的;急骤的暴雨,本来落 

下来的是一滴滴雨点,看上去却成了一条条雨丝,组成了“雨帘”。 

     利用“视觉暂留”,人们做成了能使图画活动起来的玩具——惊盘。就 

拿小孩跳绳来说吧,人们把小孩跳绳的动作,按顺序一个个等距离地描绘在 

一个圆盘上,再做一个同样大小的黑色圆盘,盘上刻出一条条细长的缝,每 

条缝正好对准另一个圆盘上的一张画。把两个圆盘装在同一根轴上,用手掌 

去击圆盘的边缘,使圆盘转动。当你透过那一条条缝隙观看时,呵,图画居 

然动起来了——小孩在连续不断地跳绳! 

     有人设想,如果把惊盘装在幻灯机上,放映出来,那岂不就能使银幕上 

的图画活动起来了?于是,人们就在幻灯机上本来装幻灯片的地方,安置了 

惊盘。另外,还装了一个手摇柄来转动惊盘,这样,当用手摇动惊盘时,在 

银幕上果然看到了活动的影像!这种幻灯,被称为“活动幻灯”。 

     19世纪初,摄影术发明后,人们终于可以用拍照代替画画。用照片代替 

图画,又快又逼真。 

     但新技术又带来新矛盾:放映出来的影像很难活动起来。这是因为照片 

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在当时,拍了一张照片之后,就要换一张底片,起码得 

等几分钟之后才能拍第二张,很难拍摄连续的动作。 

     要解决这个新矛盾,必须解决连续拍照片的问题。 

     起初,有人想出了这么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在一条跑道旁边,等距离地 

放上40架照相机,并把它们固定起来,每一架照相机的快门上拴上一根细 

绳。这40根细绳都横跨跑道,系牢在跑道对面。他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把这一 

切都准备好之后,便骑着一匹马从跑道上跑过。马蹄绊动一根根横放着的细 

绳,带动一架架照相机的快门,拍下了一张张不同姿势的底片。将这些底片 

冲洗出来后,分别印成一张张照片,再按顺序装在活动幻灯机的惊盘上。于 

是,人们便惊喜地在银幕上看到了奔马的镜头。这比用人工描绘出来的马的 

奔跑姿势要真实得多了。 

     不过,这样用40架照相机拍摄实在太麻烦了。况且,有时细绳没有被马 

脚绊住,照相机没有拍下照片;也有的绳子绑得太结实了,以至于马脚把绳 

子带照相机踢倒在一边。能不能化多为少,用一架摄影机进行连续拍摄呢?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经过许多人研究,人们终于在1888年制成了第一 

架能够连续进行拍摄的照相机——电影摄影机。 

     这架电影摄影机看上去像只长方形的箱子,里面装有两个圆盘。当用手 


… Page 78…

摇动摇柄时,电影胶片便从一个圆盘转到另一个圆盘。两个圆盘之间是片门。 

胶片经过片门时便会曝光。这样,拍摄时不断地摇动手摇柄,便能连续拍下 

许多照片。 

     到了19世纪末,人们已经制成了每秒钟能拍摄40张到60张照片的电影 

摄影机。 

     电影摄影机的诞生与改进,又反过来促进活动幻灯机的不断改进。这时, 

如果再用惊盘放映的话,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因为惊盘上顶多只能放十几 

张到几十张照片,而电影摄影机每秒钟便能拍下几十张照片。 

     1895年,法国的刘米叶兄弟仿照电影摄影机的方法,也做了两个圆形的 

片盘。放映时,让电影胶片从一个片盘转到另一个片盘上去,中间经过片门。 

另外,还在片门前装了一套遮片装置,代替那刻着缝隙的圆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