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另类西安事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共六月下旬的决定还没来得及执行,就被意外的情况打断了,这是因为张国焘的红四 方军与毛泽东的红一方面会合後,毛泽东看到红四方面军多达八万人。而毛泽东的红一方面 军仅几千人,感到非常不自在。毛泽东为了从张国焘手中夺走红四方面军,运用他贯用的伎 俩,妄图在政治上整垮张国焘,竟把张国焘提出的 “打通国际路线” 这样工作上的意见,(其 实这正是毛所求的,如一九三六年秋,毛发动宁夏战役,“打通国际路线。”)打成 “是一 个危 险的退却方针”'注5',“客观上正适合於敌人的要求。”'注5'妄图用此政治高帽,置张国焘於 死地。可张国焘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控制红四方面军已久,根基深厚,不是毛泽东一顶 政治大帽,就能压倒,而部属都倒向毛的。相反,张国焘的部属反倒帮张挑毛的错,毛动杀 机在先,唯恐对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惊恐得乘夜秘密出逃,跟毛出走的只有约 五千人,还有大批伤病员,如此突变,要实现六月下旬 “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没想,已完全没 有可能。” '注5'九月十二日,毛泽东等在俄界开会商讨他们的出路,俄界会议留下的记录,是研究枭雄 心理的有趣的资料。毛泽东妄图从张国焘手中夺走八万红军的阴谋失败後,乘夜出逃,是不 是真的像中共後来所编造的那样,有高明之计呢? 完全没有,因而俄界会议所制定的方针,竟是不久前张国焘提出的 “打通国际线” 建议的翻版。请看看毛泽东九月十二日所提出的行动 方针:
  “目前应经过游击战争打到苏联边界去,这个方针是目前的基本方针。过去中央曾反对 这个方针。(因为)一、四方面军会合後,应该在陕、甘、川创造苏区。但是现在不同了,现 在只有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所以应该明白指出这个问题,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 系。”'注5'认真分柝研究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中,所提出的行动方针,不难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毛泽东用 “客观上正适合敌人的要求”,“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正如他後来用所谓 “右倾机会主义” 等大帽,打倒刘少奇、彭德怀那样,毛泽东欲置他的同党於死 地,并不是真的他的同党违背共产党教义,而是为了从他的同党手中夺取权力。如 “打通 国际路线”,本来就是毛泽东心中所求。因而毛随後在俄界会议上,就提出了同样的 “打 通国际路线” 的方针。特别是一年後的一九三六年秋,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後,毛泽东与张国焘共同发动了西北地区规模空前的大内战——-宁夏战役,“打通国际路线”,证明了根 本就不存在毛泽东在俄界会议自辩的那种 一、四方面军会合後,不应该打通国国际路线;而 “只有一方面主力,一、三军时,就应该打到苏联边界去” 的问题。更没有违背共产党 教义,可见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六月,用 “正适合敌人要求”,“是一个危险的方针”等政 治大帽,攻击张国焘,纯粹是欲置张国焘於死地,以能从张手中夺走八万红军;第二,毛泽东只是利用别人为他打天下,他本人是不准备为革命牺牲的。必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逃往国外保命;第三,毛泽东宁愿逃往外国做二等公民,也不愿受自己同胞,甚至他的同党张国焘的 掣肘。
  就在毛泽东等由俄界出发,日夜兼程逃奔苏联边界途中(哈达铺),意外的地从当地报 纸中得知,陕北有块中共根据地,且很快在与陕西中共地方党部联系中,证实了这一消息。 九月十二日,俄界会议的决议“打到苏联边界去”,本来就是为了逃命,现在有一块让毛泽东 藏身的根据地,而 “打到苏联边界去” 还危险万分,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因而毛等於十月 中旬开进陕北苏区後,停下来不走了。'注5'这就是从一九三四年十月,毛泽东离开江西(中共)中央苏区,於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到达陕北苏区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中共的所谓北上抗日只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他们真正 想做的是武装割据,为他们在全国夺权做好准备。因而引用中共口中的抗日,需非常慎重。
  诚然共产国际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提出 “反帝统一战 线” 後,以及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冠冕堂皇的提出:“只要国民党 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有任何宿怨,红军不仅立即停止敌对 行动,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
  但是,毛泽东的真际行动又如何呢?
  共产国际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提出 “反帝统一战线”,以及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起草的《八一宣言》时,毛泽东还未抵达陕北。此时 西北本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区,早在一九一四年二月,就连被认为 “一介武夫” 的冯钦哉也 提出:“恳荒、栽树、设银行、辨平民工厂” 的治西北方案。'注3'西北各地方势力,经过多 年较量、重整。胜利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深深体会到,要能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只有:“稳定人心、二分军事、三分政治、五分经济,经济有辨法,一切有辨法。” '注4'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励精图治。如山西阎锡山政绩显著,成了全 国著名的模范省。青海、甘西的马步芳,也在致力於本地区的建设,并获得本民族的拥护,因而具有相当大的战斗力。此时,西北地区本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
  不幸,自从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进入陕北後,频频挑动内战,破坏了西北地区相对安定的局面。如中共 “向南要夺取甘泉、宜川两城,赤化宜川、洛川两县,向东要占领黄 河西岸五县以上。”'注5'挑起与井岳秀、高桂滋等地方势力的内战。
  同年十二月中共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在 “进一步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的 烟幕下的真实计划,是在山西 “创造大规模的根据地”'注7',而进攻全国模范省山西,把内 战战火烧至全模范省——-山西。
  中共中央於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他们发动新内战,新占领的山西石楼召开会 议,讨论贯彻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精神。请看看毛泽东这位精於谋略的中共决策者,怎样理 解和贯彻共产国际第七次大的精神的。为了 “有效地争取同盟者,必须高举抗日的旗帜。”
  '注7' 并提出了 “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注7'的口号。提出该口号的目的是甚么呢? 仅仅是为 了 “争取同盟者。”'注7' 该口号的实质是甚么呢?毛译泽东做了专门的解释:“并非真的要去河北寻日本开战”'7',“故东征山西,打通抗日路线。”'注7'实际上是 “创造大规模的根据地。”
  '注7' “惟一的任务,是取消卖国贼”(谁是‘卖国贼’ 呢? “其'指蒋'两次抗议蒙苏,协定尤见端倪”,“卖国铁证” 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南京中央政府)的资本,并扩大红军。'注7'不难看出,中共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仍然 “惟一的任务” 仍然是从当地政府 手中夺取权力。从便 “创 造大规模的根据地。”'注7'只不过更注意包装,把挑动内战,说成是 “打通抗日路线”'注1',把 反中央说成是反 “卖国贼”(“其'指蒋'两次抗议蒙苏协定尤见端倪,卖国铁证”'注7',把南京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说成是卖国的铁证)而已。 张学良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用抗 日爱国话,向内向外活动。” 他们在抗日口号下,进行叛乱。
  四月,中共在中央军关麟征师打击下,已不能在山西立足,而不得不撤回陕北。但张 学良要求红军给中央军以打击,不要回陕因回陕北六师中央军随之跟进入陕北,对红军与张 均不利。
  五月十二日,张学良与周恩来通夜开会,策划共同对付中央的行动:
  甲, 第一件事,“据查蒋阎入陕六饰师势在必行,彭德怀,毛泽东诸同志均认为,东 北军应速作经干谷驿,交口镇入延川、清涧之一切准备,并请将行动日期见告,此间亦拟以 一部兵力,围困宋家川,迟滞敌人渡河。”“中共甚至要求东北军沿黄河西岸筑堡。以阻击 中央军从黄河东岸,追击在山西行窃,被中央军击溃,而西逃的窃匪”。
  乙, “第二件事,根据中共中央前此之决定,红军之一部将前往陕南并计划转进河南 发展,一面由南牵制北进之蒋军,另一面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为 此,周恩来提出请张学良放行,并支援红军弹药问题,张答应由东北军支援红军七九子弹十 万发,其中六万发送至延安城,另四万发送给将 出陕南之部队。”
  丙, 第三件事,周恩来致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说明红军去陕南,并准备第二步出河南之部队已准备就绪,依前议决取最捷道路南下,经牛武镇及洛川、白水、蒲城附近,直趋临潼下游之交口镇,或新丰镇渡河,出蓝田,但必须东北军方面驻临潼部队代为准备船只 於北岸,方能确实无误,渡河迅速可靠,必可争取入豫先机。〃“是双方商定了东北军与红军联合行动之西北的计划,计划的中心内容是'以兰州作大 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即以抗日为号召,通过红军与东北军的联合行动,夺取宁夏,甘北,接通新疆、外蒙,与苏联结成联盟。〃〃首先要进 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在川 西的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与陕宁的红一方面 军合力廓清陕、甘、宁、青四省的反共部 队……。”
  “为策应两广及华北局面,西北发动决定提早,以解决西北蒋介石力量为原则。”
  七月,张学良提出:
  第一,红军立即开始实施打通苏联,以便推动西北国防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