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市今年的理科状元名叫‘XX’,成绩为692分,来自于北京市XX中学 …… 他平时刻苦努力,善于思考问题 ……”
“哇塞,692,比我高这么多,不过无所谓,考这么高也浪费了,这不和我进了一个系。”为了找心理平衡似的,我自己嘟囔着。
到了报到处,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带我办手续,要不是看他长得白白嫩嫩的,差点上来叫了他老师。办完手续,赶紧谢谢人家:“谢谢你了,你是计算机系的师兄?”
“不不,我也是新生,报到完了来帮忙的,我姓X……”
从报纸到真人,这个过程太快了,自己感觉有点接受不了,从没想过自己身边突然出现的就是高考状元。
清华的生源实在是太好了,世界上也不会有哪所大学能像清华这样,集合了十三亿人口大国当中这么多最优秀的学生。而在这里遇到的每个同学,恐怕身后都有一段对于普通学生来讲,传奇的学习经历。
一次和我的同学聊天,他一直在说自己是高考的幸运儿,原因是这样的:他们省在某专业计划招生是三个人,而他当时“只”考了全省第四,前四名还不巧都报的一个专业,最后是扩招了一个,他才“幸运”地来到了他报考的专业第一志愿。
还有一次,我聊天聊得更是郁闷。同学说,他高考前一个月已经定下来保送了,后来就几乎没怎么看书,临近高考了,学校又找了他一次,希望他认真准备一下,争取冲击一下省状元。高考完拿到成绩,他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和状元差了十几分,最后“只”考了690多分。他自称因为这个郁闷了好长时间。
以上的几个“神仙”,后来都成为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其实我才是真正幸运的,^_^。
男女比例 5:1
男女比例 5:1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伟大的劳动人民
在自己上高三的时候,听闻清华男女比例是7:1,想象不出这样的校园是个什么景象。上了大学,第一次班会,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数了数班里有几个女生,发现没有想象中的恐怖,班里24个男生,6个女生,比例4:1,自己班还是在整个清华平均水平以上的了。每年的开学典礼,校领导向新生们介绍情况,都会特意介绍一下今年招生的男女比例如何,而且会得意地提起比去年的男女比例又提高了多少。随着女生招生的增多,随着清华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合并,比例已经从几年前传说中的7:1,攀升到了如今5:1了。
来清华的自习室看看,经常是一屋子的秃头,一个女生都没有;在离男生宿舍区近的食堂吃饭,几乎全是男生,偶尔出现的几个女生,也会转眼即逝,淹没在人海里。
清华里每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就是定在妇女节前一天3月7日的“女生节”。这一天,校园里到处都是大大的横幅和标语,“祝XX系女生女生节快乐!” “祝XX系女生最美丽”。女生也会在节日里收到班里男生送的丰厚礼物,一些系的学生会甚至还单独再给系里女生买礼物。很多班级还会组织专门的班会,男生准备节目,和女生共度女生节。清华男生在女生节这天绝对会想方设法让班里女生过好节日的。
而不知道是清华男生为了安慰自己,还是清华女生“内心发现”,4月1日的愚人节又不知被谁设立为“男生节”。这一天,女生也会“象征性”地给男生过节。记得有一年男生节,我们班女生送给我们一屋一个垃圾桶,让我们每个人着实感动了好几天。很多人都说清华的女生有些被男生宠坏了。
男生和女生共同营造的学习环境就像天平两端的两个砝码,维持着环境中每个人心态的平衡,在一个比例悬殊的地方,时间长了,你的平稳心态一定会发生变化。直到在清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这点很重要,而发现的时候,自己也和周围的很多男生一样,有些“变态”了。
将压力释放
学习越是紧张、忙碌,越是要找到机会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在清华里,同学们一有机会,就会这样做。虽然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但非常有效。
2004年的6月,期末考试就要来临,而欧洲杯已经如火如荼地开战了。十几座宿舍楼,一万多学生,似乎都在看球,任何一次精彩的进攻,都会引起大家的“共鸣”(还不如说是“共振”),不论比赛是在法国、英国这些强队之间进行的,还是在拉脱维亚、瑞士这样的没什么观赏价值的球队之间进行的,看球的气氛都会同样热闹。那阵子只要一有好看的比赛,凌晨四点,我会被准时吵醒,被迫加入球迷的行列。学校后勤部马上采取行动,“挨家挨户”的给宿舍的电视上贴牌子,“请你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保持安静,不要喧哗,避免侵犯其他同学正当的学习与休息权利。”
当李婷和孙甜甜获得奥运女网冠军的瞬间,学校里一万多学生同时发出了持久了几十秒的欢呼,大家开始跺脚、敲脸盆,站在阳台上和对面的兄弟欢呼。
我上大一的时候,有段时间,电视里在放古天乐和李若彤主演的《新神雕侠侣》,晚上10点钟走在宿舍楼道里,所有电视都在放着“啊啊啊”的主题曲,很多人还在大声地跟着唱。那段时间,一旦快到10点了,大家都不上自习了,纷纷从自习室匆忙赶回宿舍看电视,10点前的几分钟,道路都变得很堵,车头攒动。一集45分钟的时间,大家都用它来缓解一天学习的疲惫,享受着全楼一起看片的快乐。
同学们一抓住机会就宣泄一下,比如宿舍停电。还没有到睡觉时间,大家又都无事可做,于是都拥到阳台上。有的冲着对面宿舍乱喊,有的用手电对着别的楼乱晃,有的宿舍干脆集体唱起了歌,唱完一首,整个宿舍楼都喊着“再来一个”,于是这个宿舍的兄弟会再来一首。
彻底的放松和发泄,要算是期末考试结束。经历了一学期压力和紧张的同学们,压抑很久的“疯狂”都在考完的一瞬间迸发了出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彻夜狂欢,先是吃饭喝酒,然后趁着“钱柜”最便宜的时候,凌晨冲进去唱歌,直到早上再回来睡觉。不过这种疯狂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几天,校园又重新恢复了平静——打算回家的人准备动身,计划考托、考G的开始准备英语,想去挣钱的开始四处打工……
重大的体育比赛,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上万人一起享受着共同的快乐,宣泄着共同的压力,恐怕只有校园里能有这样的感受了。
不堪回首的老宿舍(1)
如今清华的住宿条件非常的好,新建的“紫荆”学生公寓,明亮整齐,我的高中同学来我宿舍玩,都说看上去像连排别墅。而两年前,我还住在不堪回首的老宿舍里面,在那里足足苦了3年,我想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就当是忆苦思甜吧。
一个宿舍住了6个人,3个上下铺,2个大立柜,1个书架,全班24个男生就住在临近的4个宿舍,需要集体商量个什么事情,大家只要走出宿舍,就差不多围成了一个圈,班长站在当中就可以主持会议了。1999、2000年的时候,电脑还不是特别普及,班里只有几个人会攒电脑,其中一个人几乎负责了当时一年内班里电脑的全部攒机工作。每次一听说班里哪个屋又有人买电脑了,大家都会马上到那个屋去,抓紧向“攒机同学”学习“电脑硬件知识”。到了大三,全部24个男生有了22台电脑,几乎人手一台。我们屋6个人,6台电脑,整个屋里只有我的床边还空了一块地方可以下脚,所以屋里谁要换衣服了,都会跑到我床旁边来,顺便再伸展一下筋骨。冬天还好,本身暖气就很热,再加上6台电脑,即使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在屋里穿单衣单裤就ok了。到了夏天就不行了,6台电脑就相当于又住了6个人那么热,一进屋就觉得闷得喘不上气来,晚上根本别想顺利睡着。再加上晚上熄灯,连电扇都没法吹。我们都是靠冲一个凉水澡,借着水气蒸发的凉气还在,马上倒下睡觉。半夜肯定会被热醒,然后再去冲一次,然后再睡……
老宿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生活总有其他生命的陪伴。同学平时用电脑实在是太多了,多得没时间锻炼,没时间出去玩,没时间收拾屋子。很多屋里是乱得可怕,自然就会经常招来一些生物,有些常年和我们住在一起,有些则是经常来串门的客人。蟑螂,我们称它为“小强”(来自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每次打开衣柜,先要等几秒钟,等里面受惊的“小强”疏散开再拿东西。晚上用电脑,屋里关了灯,经常看到“小强”从屏幕上爬过,更有人因为“小强”爬进电脑烧了机器,自己只好花血汗钱去修电脑。有时在天色蒙蒙亮的早上,屋里的人就会被“刷刷刷”的声音吵醒,大家抬头一看,一只大松鼠在距离自己不到一米的地方,啃同学昨晚剩下的吃的。老鼠也是经常能见到,再加上个别屋里养的猫猫狗狗,真像一个小型的动物园。
其实都是电脑惹的祸,让宿舍没了地方、堆满了垃圾。好在这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很高兴现在能坐在明亮的新宿舍里,回忆过去。
学生节(1)
“从去年年末开始,一出名为《清华夜话》的DV短剧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成为各大学校园BBS上的热门话题,并迅速传播到社会上,不少人把它当作窥看、了解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最佳影像读本。”
——《南方周末》2002年4月18日
说到校园文化,就必须要提一提清华的学生节。1983年,计算机系创办了清华园内的第一届学生节,主创者是曾任美国sun公司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宫力学长,当时他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会主席。从那一天起,全校各个院系都行动起来,纷纷创办了自己的学生节。学生节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清华学生自己的节日,重头戏是一台学生节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