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用经络美容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内生湿热,复感风邪;素体阴虚血燥,复感风邪。

三、辨证施治

(一)湿热型(油性)

1、主要证候?除有上述症状外,常兼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爽,急躁易怒,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脉滑数。

2、经络治疗

毫针:上星、大椎、风池;太阳、颧髎、下关;曲池、鱼际、支沟;脾俞、三焦俞、天枢、水道;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白、太冲、行间。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泻法。

穴位注射:抽取自身静脉血4毫升后,即刻肌注。取曲池、风池,当归注射液每穴推注1毫升,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后颈部,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天枢。下肢胃经、脾经。刺激强度中等。

耳外:脾、胃、三伙、内分泌。

刮痧:肺俞、脾俞、肝俞;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按摩:脚部、腹部,下肢胃经、脾经、肾经。

3、常用方药

泻黄散加减:藿香12克,佩兰12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6克,羌活6克,赤茯苓12克,生苡仁15克,茵陈12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

中成药:胃苓丸、二妙丸。

外用剂:

①地榆、连翘、甘草、艾叶、丹皮、黄芩各20克,加水1000毫升,煎2次后,滤液混合,纱布冷湿敷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②穴位敷贴:黄柏20克,知母20克,龙胆草15克,苍术15克,丹参30克。共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敷贴于涌泉、丰隆、足一里、三阴交。

(二)血燥型(干性)

1、主要证候?除有上述症状外,病程为慢性经过,皮肤粗糙瘙痒,头皮干燥皮屑多,大便干燥,舌红,苔薄,脉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大椎、风池、风府;列缺、合谷、曲池;膈俞、肺俞、肝俞;风市、血海、阳陵泉、三阴交。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平补平泻。

穴位注射:自血疗法。取曲池、风池穴,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推进1毫升,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后颈部,大椎,风池,曲池,膈俞,血海。

耳针:肝、肺、神门、内分泌、风溪。

刮痧:肘窝区、腘窝区、颈椎1~7及其两侧。

按摩:下肢肝经,上肢肺经。

3、常用方药

凉血消风散:生地15克,当归12克,荆芥3克,蝉衣6克,苦参6克,白蒺藜12克,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甘草4克。

中成药:神应养真丹。

外用剂:紫草、当归各等量,煎水,外洗患处,穴位敷贴:丹参、紫草、当归、防风各10克,研细末,麻油调,敷贴于大椎、肺俞。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限食高糖食品、动物性脂肪、刺激性如生葱、生蒜、浓茶、酒、咖啡等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等。

2、生活起居

①保证生活起居规律、充分睡眠、大便通畅。

②避免精神紧张,压力大。

③保持皮肤清洁,不宜搔抓。

④不可热水洗烫皮肤及用碱性大的洗涤品,以中性硫磺药皂为宜。不可洗头过勤。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①痰湿型、阳虚型:不宜多食生冷、寒凉、冰冻、腻滞的食物,如瓜果、凉茶、冷饮、肥腻等;不宜饮水过多;饮食不可多盐。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冬季适当进食温补、温燥辛香之品。

②肾水不足型:不宜辛辣、温燥、刺激的饮食;宜食清淡滋润,增加新鲜水果的摄入。

③肝郁型:应少食寒凉、腻滞、辛辣刺激之品。

2、生活起居

①适当增加运动,促进循环、代谢。

②每晚坚持面部胃经穴位按摩。

③生活工作均水可过于紧张操劳,尤其不宜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④应七情畅达,心情平和,不可恣情纵欲或抑郁压抑。

⑤四季均要注意防晒。养成外出即搽防晒霜的习惯。

五、生活美容护理

不宜多用美白增白的化妆品。



皮脂溢出

一、主要表现

头面部皮脂分泌过多。多见于青壮年,分油性脂溢和干性脂溢。油性脂溢表现为颜面、头皮,尤其面部“T”形部位皮肤异常油腻光亮,毛囊口粗大,易提出白色线状软脂,易生痤疮;干性脂溢多表现为头皮多,状如麸皮,头发逐渐稀疏、黄软、脱落,头发干燥。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一般认为是体内性激素失去平衡,雄激素水平增高,促进皮脂腺分泌增多所致。

2、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内生湿热,复感风邪;素体阴虚血燥,复感风邪。

三、辨证施治

(一)湿热型(油性)

1、主要证候?除有上述症状外,常兼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爽,急躁易怒,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脉滑数。

2、经络治疗

毫针:上星、大椎、风池;太阳、颧髎、下关;曲池、鱼际、支沟;脾俞、三焦俞、天枢、水道;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白、太冲、行间。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泻法。

穴位注射:抽取自身静脉血4毫升后,即刻肌注。取曲池、风池,当归注射液每穴推注1毫升,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后颈部,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天枢。下肢胃经、脾经。刺激强度中等。

耳外:脾、胃、三伙、内分泌。

刮痧:肺俞、脾俞、肝俞;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按摩:脚部、腹部,下肢胃经、脾经、肾经。

3、常用方药

泻黄散加减:藿香12克,佩兰12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6克,羌活6克,赤茯苓12克,生苡仁15克,茵陈12克,泽泻12克,桑叶10克,杭菊花10克。

中成药:胃苓丸、二妙丸。

外用剂:

①地榆、连翘、甘草、艾叶、丹皮、黄芩各20克,加水1000毫升,煎2次后,滤液混合,纱布冷湿敷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②穴位敷贴:黄柏20克,知母20克,龙胆草15克,苍术15克,丹参30克。共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敷贴于涌泉、丰隆、足一里、三阴交。

(二)血燥型(干性)

1、主要证候?除有上述症状外,病程为慢性经过,皮肤粗糙瘙痒,头皮干燥皮屑多,大便干燥,舌红,苔薄,脉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大椎、风池、风府;列缺、合谷、曲池;膈俞、肺俞、肝俞;风市、血海、阳陵泉、三阴交。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平补平泻。

穴位注射:自血疗法。取曲池、风池穴,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推进1毫升,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后颈部,大椎,风池,曲池,膈俞,血海。

耳针:肝、肺、神门、内分泌、风溪。

刮痧:肘窝区、腘窝区、颈椎1~7及其两侧。

按摩:下肢肝经,上肢肺经。

3、常用方药

凉血消风散:生地15克,当归12克,荆芥3克,蝉衣6克,苦参6克,白蒺藜12克,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甘草4克。

中成药:神应养真丹。

外用剂:紫草、当归各等量,煎水,外洗患处,穴位敷贴:丹参、紫草、当归、防风各10克,研细末,麻油调,敷贴于大椎、肺俞。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限食高糖食品、动物性脂肪、刺激性如生葱、生蒜、浓茶、酒、咖啡等饮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等。

2、生活起居

①保证生活起居规律、充分睡眠、大便通畅。

②避免精神紧张,压力大。

③保持皮肤清洁,不宜搔抓。

④不可热水洗烫皮肤及用碱性大的洗涤品,以中性硫磺药皂为宜。不可洗头过勤。

五、生活美容护理

尽量减少化妆;不用油腻滋润的护肤品。

脂溢性皮炎

一、主要表现

本病系好发于多脂区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皮炎。表现为面部鼻唇沟、眉弓、口周、发际、耳后以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胆小鬼较丰富的部位出现红斑或红色小丘疹,表现油腻伴有淡黄色油痂或灰白色鳞屑,自觉搔痒。

二、病因病机

1、西医认为?可能与性激素失衡相关,特别是雄激素水平增高,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引起皮肤炎症。也有人认为,可能由于皮脂受到痤疮棒状杆菌等作用,分解出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此外,真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消化道慢性疾病对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

2、中医认为?内因为饮食不节(辛辣厚味、油腻、酒类),致使湿热内蕴,或素体阴虚血燥,肝肾不足。外因为感受风热之邪,内外之热相合郁于肌肤。

三、辨证施治

(一)热盛风燥型

1、主要证候?红斑表现较多灰白色秕糠状鳞屑,皮肤粗糙,瘙痒明显,入冬皮疹加重,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

2、经络治疗

毫针:大椎、风池、风府;曲池、支沟、列缺、鱼际、合谷;肺俞、膈俞、肝俞、脾俞;风市、血海、阳陵泉、太冲、行间、内庭。每次每组取穴1~2个,针行平补平泻。

穴位注射:取曲池、血海穴,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推注1毫升,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也可以自血疗法。

皮肤针:同“血燥型皮脂溢出”。

耳针:风溪、肺、肝、心、大肠、三焦、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每次取穴3~5个。

刮痧:同血燥型皮脂溢出。

按摩:肺经、胃经。

3、常用方药

消风散:当归、知母、苍术、炒牛蒡子、木通各10克,生地黄、煅石膏、胡麻各12克,蝉蜕、荆芥各6克,甘草4克。

中成药:神应养真丹。

外用剂:

①白芷、零陵香各等份,研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②穴位敷贴:丹参、紫草、当归、防风各10克,研细末,麻油调,敷贴于大椎、肺俞、风市、血海。

(二)湿热蕴阻型

1、主要症候?皮疹较鲜红,油腻明显或伴有糜烂,滋流黄水,瘙痒,大便不爽粘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