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入村乞食、说法时应有的态度,以及达到究竟解脱的方法。
(八五) 无刺经………………………………………………………………………………八一
《增支部》十.七二〈刺经Kantaka sutta〉(AN。 V。 p。133)。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修行过程中的十八种障碍,而阿罗汉是没有任何障碍
的人。
(八六) 真人经………………………………………………………………………………八七
《中部》一一三〈善士经Sappurisa sutta〉(MN。 III。 p。37)、佛说是法非法经
(大一.八三七下)、增一阿含安般品第九经(大二.五八五上)。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有十六种善人法及不善人法,比丘众应当学习善人
法,并且舍离不善人法。
(八七) 说处经………………………………………………………………………………九七
《中部》一四八〈六六经 Chachakka sutta〉(MN。 III。 p。280)、杂阿含第三二六
至三三四经(大二.九二上)。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尊者阿难及年轻比丘,应当学习的三十一种法门。此外,佛陀
也说明顶法及顶法退的意义。
(八七) 秽经………………………………………………………………………………一三三
《中部》五〈无秽经 Anangana sutta〉(MN。 I。 p。24)、佛说求欲经(大一.八
三九上)、增一阿含四谛品第六经(大二.六三二上)。
本经叙述尊者舍利子为诸比丘详细说明四种人及其胜劣:内有秽不知如真,内有
秽知如真,内无秽不知如真,内无秽知如真。其中,第一、三种人为劣,第二、
四种人为胜。此外,更以十一种例子说明污秽与无污秽的意义。
(八八) 求法经……………………………………………………………………………一六五
《中部》三〈法嗣经Dhammadayada sutta〉(MN。 I。 p。12)、增一阿含
惭愧品第三经(大二.五八七下)。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当行求法,
莫行求饮食,并且略说只有当上中下弟子受尊师之教,佛法才可以饶益誉人。
最后,佛陀令尊者舍梨子为诸比丘详述:上中下弟子应被诃责及应被称赞
的三个原因,并且说明可使心安住,得到涅槃的中道法。
(八九) 比丘请经…………………………………………………………………………一八一
《中部》十五〈思量经 Amumana Sutta〉(MN。 I。 p。95)、佛说受岁经(大一.八
四二中)。
本经叙述尊者大目揵连为诸比丘详细说明,什么样的人是不易教诫之人,什么样
的人是容易教诫之人,以及他们会受到的对待。最后更以有眼人照镜的譬喻,提
醒诸比丘应学习使自己成为易教诫之人,如此才能得到解脱。
(九O) 知法经……………………………………………………………………………一九三
《增支部》十.二四〈周那经 Cunda sutta 〉(AN。 V。 p。41)。
本经叙述尊者周那为诸比丘说明,不知见法之人与真正知见法之人的差别,并且
以不富有人与真正富有人为例说明之。
(九一) 周那问见经………………………………………………………………………一九九
《中部》八〈削减经 Sa11ekha Sutta〉(MN。 I。 p。40)。
本经叙述佛陀为尊者周那说明灭除邪见的方法,即渐损法、发心法、对法、升上
法、涅槃法。
(九二) 青白莲华喻经……………………………………………………………………二一一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有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有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有
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九三) 水净梵志经………………………………………………………………………二一七
《中部》七〈布喻经 Vathupama sutta〉(MN。 I。 p。36)、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大一.八四三下)、增一阿含利养品第五经(大二.五七三下)、杂阿含第一一
八五经(大二一.三二一上)、别译杂阿含第九八经(大二.四O八中)。
本经叙述佛陀因为水净梵志,而告诉诸比丘:如果被二十一种污秽污染于心者,
必至恶处,生地狱中;反之,则必至善处,生于天上。此外,佛陀也为水净梵志
说明:只有善法才能洗净内心,水只能洗净身体上的污垢。
(九四) 黑比丘经…………………………………………………………………………二二七
《增支部》十.八七〈诤论经 Adhikarana sutta〉(AN。 V。 p。164)。
本经叙述佛陀因为黑比丘,而告诉诸比丘:有诤论、恶欲、犯戒、瞋缠、不语
结、悭嫉、谀谄欺谁、无惭无愧、不经劳诸梵行、不观诸法、不宴坐的人,无法
得到梵行者的供养、恭敬、礼事,犹如悲马所受的对待。反之,则能得到梵行者
的供养、恭敬、礼事,犹如良马所受的对待。
(九五) 住法经……………………………………………………………………………二三九
《增支部》十·十七〈救护经 Natha sutta〉(AN。 V。 p。23)、《增支部》十.十八
〈救护经Natda Sutta 〉(AN。 V。 p。25)、《增支部》十.五三〈止住经 Thiti
Sutta〉 (AN。 V。 p。96)。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有人于善法退失,有人于善法止住,有人于善法增
长。此外,佛陀更勉励比丘应当自我观照,若有不善法,应立刻断除;若有善
法,应使其增长,如救头燃。
(九六) 无经………………………………………………………………………………二四五
《增支部》十.五五〈衰退经 Parihana sutta〉(AN。 V。 p。102)。
本经叙述尊者舍利子为诸比丘说明,比丘、比丘尼退失与增长清净法之定义及原
因。此外,尊者舍利子更勉励比丘应当自我观照,若有不善法,应立刻断除;若
有善法,应使其增长,如救头燃。
(九七) 大因经……………………………………………………………………………二四九
《长部》一五〈因缘大经 Maha…Nidana…Suttanta〉(DN。 II。 p。55)、佛说大生义
经(大一.八四四中)、长阿含第十三经大缘方便经(大一.六O上)、佛说人本
欲生经(大一.二四一下)、缘起经(大二.五四七中)。
本经叙述佛陀为尊者阿难详细说明缘起、贪爱是刀杖斗诤等恶法的原因、名色与
识互为缘起的因、各种“我”见及破除的方法、七识住及二处、八解脱。最后,
佛陀更说明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的差别。
(九八) 念处经……………………………………………………………………………二八五
《中部》十〈念处经 Satipatthana sutta〉(MN。 I。 p。55)、《长部》二二〈大念处
经Maha…Satipatthana…Suttanta〉(DN。 II。 p。290)、增一阿含入道品第一经(大
二.五六七下)。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三世诸佛都是断五盖、修四念处与七觉支,而成就无
上正等正觉。此外,佛陀更为诸比丘详细说明修习四念处的方法。
(九九) 苦阴经(上)………………………………………………………………………三○九
《中部》十三〈苦蕴大经 Mahadukkhakkhandha sutta〉(MN。 I。 p。83)、佛说
苦阴经(大一.八四六下)、增一阿含三宝品第九经(大二.六○ 四下)。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详细说明欲、色、觉之味、患、出要,并且强调只有佛
陀、佛陀的弟子,及向他们学习的人,才能够解说这个问题,并令听者心得欢
喜。
(一00) 苦阴经(下)………………………………………………………………………三二五
《中部》十四〈苦蕴小经 Cu1adukkhakkhandha Sutta〉 (MN。 I。 p。91)、佛说
释摩男本四子经(大一.八四八中)、佛说苦阴因事经(大一.八四九中)、增
一阿含莫畏品第一经(大二.七四四上)。
本经叙述佛陀为释摩诃男详细说明欲味、欲患,只要能断除欲,便能灭除心的
三种污秽,贪欲、瞋恨、愚痴。最后,佛陀以尼干外道的主张为例,说明乐不
是由苦行得,而是由正确的知见,即欲只会带来苦,没有乐,进而断除欲、邪
恶不善之法,才能证得内心的平静及无上的寂静之乐。
(一O一) 增上心经………………………………………………………………………三四一
《中部》二十〈恶念止息经 Vitakkasanthana sutta〉 (MN。 I。 p。118)。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想要成就增上心,应该常常思惟去除恶念的五种方
法,即思念与善相应的相、观照不善念的灾患、停止思念、作意“停止恶念的
起因”、用心对治断除内心的烦恼。
(一O二) 念经……………………………………………………………………………三五一
《中部》十九〈双想经 Dvedhavitakka Sutta〉 (MN。 I。 p。114)。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在他尚未成就正等正觉之前,曾经将念头分成二部
份,欲念、恚念、害念与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佛陀更详细说明,如何舍
弃、去除、消灭反覆生起的欲念、恚念、害念,以及如何广泛修习无欲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