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及须弥山王的起火燃烧,说明世间无常,并告诫弟子当观诸行无常、生厌
      离、求舍离、求解脱。
(九) 七车经………………………………………………………………………………八九
      《中部》二四〈传车经Rathavinita sutta〉(MN。 I。 p。145)、增一阿含等法品第
      十经(大二.七三三下)。
      本经叙述尊者满慈子为回答尊者舍梨子所问“何故从佛修行”,而以拘萨罗国波
      斯匿王依序乘坐七车,才从舍卫城到达目的地婆鸡帝城,说明修行必须具足七
      事,即戒净、心净、见净、疑盖净、道非道知见净、道迹知见净、道迹断智净,
      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成就无余涅槃。
(一○) 漏尽经…………………………………………………………………………一○七
                                                                                  五

                                                                                  六
       《中部》二〈一切漏经Sabbasava Sutta〉(MN。 I。 p。6)、佛说一切流摄守固经
       (大一.八一三上)、增一阿含七日品第六经(大二.七四○上)。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解说断尽一切烦恼的七种方法,即从正确的见解断烦
       恼、从守护六根断烦恼、从受用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断烦恼、从忍耐身体的苦痛
       乃至毁谤漫骂断烦恼、从回避恶知识恶朋友恶住处断烦恼、从去除欲念恚念害
       念断烦恼、从修习七觉支断烦恼。
(一一) 盐喻经…………………………………………………………………………一一九
       《增支部》三.九九〈盐粒经 Lonapha1a sutta〉(AN。 I。 p。249)。
       本经叙述佛陀以三种譬喻,即盐水、夺羊、负债,为诸比丘说明不同的人造作
       相同的业,会受不同的果报,即不修习身、戒、心、慧的人,造作不善业,会
       遭受严重的苦果地狱之报;修习身、戒、心、慧的人,造作不善业,会遭受轻
       微的苦果现法之报。
(一二) 和破经…………………………………………………………………………一二九
       《增支部》四.一九五〈和破经Vappa Sutta〉(AN。 II。 p。196)。
       本经叙述佛陀为了纠正和破错误的观念,即“过去世的不善业必须报尽后才能
       得到解脱。”而向和破说明只要能守护身、口、意行,不再造作不善、无明的
       身、口、意行,并且舍断过去不善的行为,便能于现世断尽一切烦恼忧戚,于
       未来世也不会产生烦恼,遭受苦报。心能如此彻底解脱者,便能成就六善住
       处,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时,心不生起欢喜与
       忧戚,维持正念正智,保持平衡,不受影响。
(一三) 度经……………………………………………………………………………一四一
       《增支部》三.六一〈度处经 Tittha sutta〉(AN。 I。 p。173)。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说明,如何以理来降伏外道的沙门、婆罗门所坚持的三
       种邪见,即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过去世的业造成的、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在
       化作天造成的、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无因无缘造成的。此外佛陀也提出他自
       知、自觉,为诸比丘所说的法,即六处法、六界法,并且勉励诸比丘修习四圣
       谛,即知苦、断苦集、证苦灭、修苦灭道,如此便可究竟解脱。
(一四) 罗云经…………………………………………………………………………一五一
                                                                                  七

                                                                                  八
       《中部》六一〈于庵婆拉提卡教诫罗喉罗经(Amba1atthika Rahu1ovada
       sutta〉(MN。 I。 p。414)。
       本经叙述佛陀为尊者罗喉罗说法,以水器的四种譬喻,即泻留少水、尽泻弃
       已、空水器覆着于地、空水器面上而立,比喻修行人所做的修行很少、舍弃修
       行、背离修行、空虚无用的修行。又以大象入阵战斗时,尚护于鼻及一切尽用
       的二种情形,比喻有惭有愧者及无恶不作者;并且以镜子观面之净不净,比喻
       修行人应当观照、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业。
(一五) 思经……………………………………………………………………………一六七
       《增支部》十.二○六、二○七〈思经 Cetan Sutta〉(AN。 V。 p。292;297)
       《增支部》十.二○八〈业所生身经 Karaja…kaya sutta〉(AN。 V。 p。299)。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说明“故意造作的行为必定受报,非故意造作的行为不
       一定会受报。”另外,佛陀也说明身、口、意三类共十种恶业,若能离此十恶
       业,具足十善业,并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则可达到至少三果阿那含的成
       就。
(一六) 伽蓝经…………………………………………………………………………一七五
       《增支部》三.六五〈羇舍子人民经 Kesaputtiya sutta〉(AN。 I。 p。188)。
       本经叙述佛陀为住在羇舍子镇的伽蓝族人详细说明远离十恶业,修习慈悲喜舍
       四无量心,便可得四种安隐,即身坏命终得生善处、智者所称赞、因不作恶故
       不生苦、内心清净不与众生诤论。
(一七) 伽弥尼经………………………………………………………………………一八九
       《相应部》四二.六〈西地方人 (死者)经 Pacchabhumako (Matako)
       sutta〉(SN。 IV。 p。311)。
       本经叙述佛陀为村长阿私罗子说明造作善恶(白黑)业的果报,即造作十恶
       业,命终后公必定往生恶处;造作十善业,命终后必定往生善处,不会因为向天
       祈求而会有所改变。另外,佛陀也说明八正道是往生善处的方法。
(一八) 师子经…………………………………………………………………………一九九
       《增支部》八.十二〈狮子经Siha sutta〉(AN。 IV。 p。179)、四分律卷第四十
       二(大二二.八七一中)。
                                                                                  九

                                                                                一○
       本经叙述佛陀为尼干外道的弟子狮子将军详细说明自己所主张的八种法,即远
       离身口意的邪恶行为、造作善的身口意行为、断灭身口意的邪恶行为、厌恶身
       口意的邪恶行为、调伏贪欲瞋恨愚痴、断除无益的苦行、断除入胎再生、解脱
       生老病死忧愁烦恼而得安隐。
(一九) 尼干经…………………………………………………………………………二一五
       《中部》一○一〈天臂经 Devadaha sutta〉(MN。 II。 p。214)。
       本经叙述佛陀非常仔细地从三个角度来破除尼干众“苦行可断苦”的邪见,即
       不知道过去世的种种,怎能确定苦行可以断除过去世的行为;修苦行如果能断
       除过去世行为所带来的苦,就不会在现世受苦;既然已造作行为之报应无法被
       改变,苦行又有何用。最后,佛陀详细地说明断苦的正确方法,即修身口意善
       业,断身口意业。此外,更应进一步断除五盖、修四禅定、知四圣谛,或行
       八正道,如此才能彻底断除烦恼。
(二○) 波罗牢经………………………………………………………………………二四一
       《相应部》四二.十三〈波罗牢 (可意)经 Pata1i(Manapo)sutta〉(SN。 IV。
       p。340)。
       本经叙述佛陀以巧妙的譬喻降伏波罗牢村长的邪见,即“佛陀知道各种不同的
       邪见及不善的行为,所以佛陀具足各种不同的邪见及不善的行为。”并且举例
       说明在现世造作同样的行为,可能会受不同的果报,即使在现世造作恶行,也
       不一定会在现世受恶报。此外,佛陀更开示:“修习十种善的行为可以得到内
       心的安定,并且去除内心的疑惑。”
(二一) 等心经…………………………………………………………………………二七五
       《增支部》二.四.五〈等心经 Samacitta sutta〉(AN。 I。 p。63)、《增支部》
       二.四.六〈等心经 Samactta sutta〉(AN。 I。 p。64)。
       本经叙述尊者舍梨子为诸比丘解释“内结人”与“外结人”的定义。若能修习
       禁戒、断欲,得息、心解脱;或者修习禁戒、断欲、断色有,得息、心解脱,
       则是“外结人阿那含,不还此间”。若能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则是“内结
      人非阿那含,还来此间”。
(二二) 成就戒经………………………………………………………………………二八五
                                                                                一一

                                                                                一二
       《增支部》五.一六六〈灭经 Nirodha sutta〉(AN。 III。 p。192)。
       本经叙述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如果能够成就戒、定、慧,便能在现世进出
       想知灭定。如果未能在现世得到解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