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如此的禅定后,他的内心清净,没有污秽与烦恼,内心柔软,不受影响,
      成就天眼通。他以清净超越一般人的天眼,如实地看到众生生时或死时,可能是美
      丽的、丑陋的,好的、不好的,再生至善处或恶处等,都是根据众生自己所作的行
      为。如果众生以身体造作邪恶的行为,以嘴巴、意念造作邪恶的行为,诽谤圣人,
      因为邪见而造作邪见的行为,那么会因为这样的情形,在命终身体坏散之后,轮回
      至恶处,乃至地狱中。如果众生以身体造作善良的行为,以嘴巴、意念造作善良的
      行为,不诽谤圣人,因为正见而造作正见的行为,那么会因为这样的情形,在命终
      身体坏散之后,得生善处,甚至天界。跋陀和利!这是他在那时可得到的第二种
      明天眼明,这是他独自住在偏远之处,心不放逸,努力不懈的成果,即愚痴灭而
      智慧生起,黑暗灭而光明生起,无明灭而明生起。”
  30。 “彼如是得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学漏尽智通作证。彼知
      此苦如真,知此苦⊕集、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42),知此漏(3)如真,知此漏集、知
      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
      ,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跋陀和

六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一八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利!是谓彼于尔时得第三明达,以本无放逸,乐住远离,修行精勤,无智灭而智生
      ,⊕合坏而明成,无明灭而明生,谓漏尽智作证明达。”
      “在得到如此的禅定后,他的内心清净,没有污秽与烦恼,内心柔软,不受影响,
      成就漏尽通。他如实地知见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也如实地知见
      烦恼、烦恼的起因、烦恼的寂灭、断烦恼的方法。因为如此的知见,便解脱爱欲的
      烦恼、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当他解脱时,便知道解脱:‘没有再
      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跋陀和利
      !这是他在那时可得到的第三种明漏尽明,这是他独自住在偏远之处,心不放逸
      ,努力不懈的成果,即愚痴灭而智慧生起,黑暗灭而光明生起,无明灭而明生起。
      ”
  31。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何缘,
      诸比丘等同犯于戒,或有苦治?或不苦治?”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请示佛陀:“佛陀!为什么犯同样
      错误的比丘,有些人会被严惩,有些人不会被严惩呢?”
  32。 世尊答曰:“跋陀和利!或有比丘数数犯戒,因数数犯戒故,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他
      疑者。彼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他疑已,便说异异论外余事,瞋恚憎嫉,发怒广恶,
      触娆于众,轻慢于众,作如是说:‘我今当作令众欢喜而可意。’作如是意(1846)。跋陀
      和利!诸比丘便作是念:然此贤者数数犯戒,因数数犯戒故,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
      他疑者。彼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他疑已,便说异异论外余事,瞋恚憎嫉,发怒广恶
      ,触娆于众,轻慢于众,作如是说:‘我今当作令众欢喜而可意。’见已作是语:‘
      诸尊!当观令久住。’跋陀和利!诸比丘如是观令久住(1847)。”
      佛陀回答说:“跋陀和利!有些比丘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梵行者因为
      看见、听说、怀疑他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而诃责他。当他被诃责时,
      他便以其他的事来回避,转移到其他的话题,表现出忿怒、瞋恨、不满,不做适当
      的行为表现,不顺从,不做赎罪的行为表现,不说:‘我要做令僧团满意的事。’跋
      陀和利!比丘众心里想:‘这位比丘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梵行者因为
      看见、听说、怀疑他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而诃责他。当他被诃责时,
      他便以其他的事来迥避,转移到其他的话题,表现出忿怒、瞋恨、不满,不做适当

六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二○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的行为表现,不顺从,不做赎罪的行为表现,不说:我要做令僧团满意的事。如果
      各位尊者如此观察这位比丘,不会很快地结束这个〔对他的〕惩罚,这是很好的。
      ’跋陀和利!比丘众便如此观察这位比丘,不会很快地结束这个〔对他的〕惩罚。
      ”
  33。 “或有比丘数数犯戒,因数数犯戒故,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他疑者。彼为诸梵行诃
      所见闻从他疑已,不说异异论外余事,不瞋恚憎嫉、发怒广恶,不触娆众,不轻慢
      众,不如是说:‘我今当作令众欢喜而可意。’不作如是意。跋陀和利!诸比丘便
      作是念:然此贤者数数犯戒,因数数犯戒故,为诸梵行诃所见闻从他疑者。彼为诸
      梵行诃所见闻从他疑已,不说异异论外余事,不瞋恚憎嫉、发怒广恶,不触娆众,
      不轻慢众,不如是说:‘我今当作令众欢喜而可意。’见已而作是语:‘诸尊!当观
      令早灭。’跋陀和利!诸比丘如是观令早灭,轻犯禁戒亦复如是。”
      “跋陀和利!有些比丘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梵行者因为看见、听说
      、怀疑他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而诃责他。当他被诃责时,他不会以其
      他的事来迥避,不会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不会表现出忿怒、瞋恨、不满,会做适当
      的行为表现,顺从,会做赎罪的行为表现,会说:‘我要做令僧团满意的事。’跋陀
      和利!比丘众心里想:‘这位比丘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梵行者因为看
      见、听说、怀疑他常常违犯戒律或偶尔无心违犯戒律而诃责他。当他被诃责时,他
      不会以其他的事来回避,不会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不会表现出忿怒、瞋恨、不满,
      会做适当的行为表现,顺从,会做赎罪的行为表现,会说:我要做令僧团满意的事
      。如果各位尊者如此观察这位比丘,很快地结束这个〔对他的〕惩罚,这是很好的
      。’跋陀和利!比丘众便如此观察这位比丘,很快地结束这个〔对他的〕惩罚。”
  34。 “跋陀和利!或有比丘有信、有爱、有静(1848),◎诸比丘等便作是念⊙:今此比丘有信、
      有爱、有静,若我等苦治于此贤者,今此贤者有信、有爱、有静,因此必断,我等
      宁可善共将护于此贤者。诸比丘便善共将护。跋陀和利!譬若如人唯有一眼,彼诸
      亲属为怜念愍伤,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善共将护,莫令此人寒热、饥渴、有
      病、有忧、有病忧、莫尘、莫烟、莫尘烟。所以者何?复恐此人失去一眼,是故亲
      属善将护之。跋陀和利!如是比丘少信、少爱、少有静,诸比丘等便作是念:今此
      比丘少信、少爱、少有静,若我等苦治于此贤者,今此贤者少信、少爱、少有静,

六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六二二 后大品第十六(194)跋陀和利经第三
      
      因此必断,我等宁可善共将护于此贤者。是故诸比丘善共将护,犹如亲属护一眼人
      。”
      “跋陀和利!有些比丘以信、以爱而住,比丘众心里想:‘这位比丘以信、以爱而住
      ,如果我们严惩这位比丘,那么他的信、爱将会断灭,我们应当一起来维护他的信
      、爱。’于是,比丘众便一起维护他的信、爱。跋陀和利!譬如只有单眼的人,他
      的亲属可怜、悲愍他的眼睛,希望他能得到安隐,便一起来保护他的眼睛,不让他
      受到冷热、饥渴、病痛、忧虑、灰尘、烟雾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亲属担心
      他失去唯一的眼睛。同理,跋陀和利!有些比丘以信、以爱而住,比丘众心里想:‘
      这位比丘以信、以爱而住,如果我们严惩这位比丘,那么他的信、爱将会断灭,我
      们应当一起来维护他的信、爱。’于是,比丘众便一起维护他的信、爱,如同单眼
      人的亲属保护他的眼睛一样。”
  35。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何缘,
      昔日少施设戒,多有比丘遵奉持者(1849)?何因何缘,世尊今日多施设戒,少有比丘遵奉
      持者?”
      于是,尊者跋陀和利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请示佛陀:“佛陀!为什么过去制
      定较少的戒律,有较多的比丘住立于完全智?为什么现在制定较多的戒律,却只有
      少数的比丘住立于完全智?”
  36。 世尊答曰:“跋陀和利!若比丘众不得利者,众便无喜好法(1850),若众得利者,众便生
      喜好法。生喜好法已,世尊欲断此喜好法故,便为弟子施设于戒。如是称誉广大、
      上尊王所识知、大有福、多学问。跋陀和利!若众不多闻(1851)者,众便不生喜好法;若
      众多闻者,众便生喜好法。众生喜好法已,世尊欲断此喜好法故,便为弟子施设戒
      。跋陀和利!不以断现世漏故,为弟子施设戒;我以断后世漏故,为弟子施设戒。
      跋陀和利!是故我为弟子断漏故施设戒,至受我教。”
      佛陀回答说:“跋陀和利!如果僧众不得最上的利养,便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