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影响,而且对我们的观念进行了修正,要不然我们本该形成关于我们正在注视着的物体距离的观念的。但是,正如你们知道的那样,这种修正是不完整的:站在屋顶上的人看起来要比站在我们身旁的人小得多,离我们20英尺以外挂在墙上的那面镜子比起我们直接站到它面前时要略为小一点。在下述两种事实之间存在着冲突。一种事实是,我们见到的物体在一定距离以外,因而看上去一定会较小些;另一种事实是,我们熟知物体的真正大小。事实上,在这一冲突中两种事实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不可能同时认可两种矛盾的主张,我们只好效法那位十分高明的法官的例子了:法官在判决涉及金钱的诉讼时,往往在诉讼的双方之间将金额一分为二。
  由此可见,我们的知觉只能确定物体的真正大小,而这种真正的大小实际上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这种知识必须来自直接的和通常是反复的体验。尽管我们能够确信月亮比起一只盘子来简直大得无法测量,但是我们仍然由于那种原因不会把月亮看得稍大一点。我们相信放大镜不会使看到的物体实际上变大;然而,物体仍继续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大。面对中午的太阳,我们可以肯定它不会比早晨的太阳更小,但是当我们注视中午的太阳时,它却显得小些。视觉需要用一种颇为不同的方法才能被信服。其他人的武断、猜测或估计在决定我们的知觉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观念联合才会在决定我们的知觉时产生影响。因此,孤立的经验不会在我们的心理上留下任何印象。从我的房间窗口可以直接望见邻近的教堂塔顶。教堂上面的大钟看来跟悬挂在我墙壁上的那只中等大小的时钟差不多一样大。塔尖上的圆球看来也和旗杆顶上的圆球一样大小。刚才教堂上的大钟钟面和塔尖上的圆球都被工人卸下来进行维修,就放在马路上。使我惊讶的是,我看到前者像教堂的门一样大,而后者也有货车的轮子一般大。现在这两样东西又回到了它们的原处,在我看来又像以前那么大了,尽管我已经知道它们的真正大小。站在屋顶上的工人看上去并没有比他实际的身材小得多,因为我已经无数次地观察过我的同胞们的身材大小了。但是,塔尖上的圆球和教堂上的大钟却不是日常经验的物件。旗杆顶上的圆球和墙上的时钟倒是较为熟悉的东西。因此,我把塔尖上的装饰球认作旗杆顶上的圆球,并把教堂上的大钟认作墙上的时钟了。甚至这种观念看来也有点夸张,如果我把这些东西跟直接位于我四周的那些东西相比较的话。如果我将大头针和手表放在离开眼睛稍远一点的距离,那么我便能用一枚大头针的针头遮住塔尖上的球饰,用我的手表遮住教堂上的大钟。如果在塔尖上安置一只手表并用大头针的针头作为装饰球不是太不可能的话,那么我也许应当想象实际情况便该如此了。
  接着,我们发现,我们对空间事物的知觉是特别多变的:它受到若干影响的制约,这些影响并非来自事物本身;我们还考虑了物体的形式大小,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最后,我们还考虑了在其他联结中我们对同样的或相似的物体的经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断定我们的知觉是由外在于我们的事物所决定的呢?所有这些影响无法在事物中找到,却可以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我们无意识地和不明智地改变了这一现象,根据那些已经存在于意识中,并随时准备形成联合的观念要素(ideational elements)去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知觉世界的这种变异性(variability)主要有赖于〃深度观念〃(idea of depth),这种深度观念为视野的空间安排提供了它离观察者不同距离时被理解的特性(property)。这样一种特性必然为主观地和客观地影响我们的空间观念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
  但是,在这些影响的运作之下,按照空间距离安排事物肯定会存在不完善的现象,而且也无法进行精确的测量,我们不要忘记只有通过精确的测量我们才能为我们的观念世界获得一种最终的形式。由于把空间中不同距离的各种事物作为参照,知觉世界才位于我们自身以外,而且分化成无穷的多样性内容。虽然我们归于外部物体的空间关系可能常常是不完整的和具有欺骗性的,但是在引进那些关系时仍然采取了决定性的步骤。我们的感知活动始终起着作用,以便努力完善我们的观念。它为我们提供新的观念类别,并在那些已经获得的观念里纠正最为严重的错误。所有感觉都在这一运作中合作,每一种感觉对其他感觉进行修正和补充。但是,主要是两个并列的视觉器官的共同活动,我们把我们的观念发展主要归功于它们。没有任何其他的器官能够像两只眼睛那样直接补充和纠正彼此的知觉,从而提供如此巨大的冲动,以便各个独立的知觉融合成一个单一的观念。





第十二节


一、双目视觉;两种视网膜映像的差别 二、立体视镜;最简单的立体视觉实验 三、立体视觉理论




  我们可以把两只眼睛比做两名哨兵,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彼此通报各自的经验,用观念(idea)完成一幅共同的图景,并且通过观念将每位观察者分别看到的东西联合起来。
  双目视力(binocular)与单目视力(monocular)不同,人们发现这一事实已有很久。早期的生理学家认为由单眼产生的物体映象与由双眼产生的物体映像并无二致。因此,他们假设,双目实际上等于单目——这一结论在视神经(optic nerves)的解剖结构中得到证实。在视神经从脑部出发通往眼睛的途中,于某一地点发生沁形交叉。该地点上的神经纤维紧密交错;然后,又形成两根神经干(nerve…trunks),每一根神经干通向一只眼睛。据假设,在两种神经的×形交叉点上,神经纤维产生了分离。每一根神经纤维,不论它来自脑的哪一侧,被认为是以下列方式分离(divide)的,即它的一部分通向一只眼睛,并在每只眼睛中通往相应位置的视网膜点上。英国物理学家惠特斯通(wheatstone)于1840年证明,投射于每只眼睛视网膜上的映像(images)往往是不相同的,这种不相同并没有给视觉带来混乱。如果我们将某样东西放在靠近我们面前的地方,先闭一只眼睛,然后再闭另一只眼睛,在这先后两种情况下,我们见到的这个东西稍有不同。譬如说,我们将自己的一只手放在两眼之间,离开双目只有一点点的距离,以便使手的表面和脸部成直角;这样一来,一只眼睛只能见到手背,另一只眼睛只能见到手掌。如果解剖上的X形交叉点确是分离之处,而且如果投射于双目的映像在脑中直接相混合(intermixed),那么同时发生的双目视觉将只能为我们提供一幅混乱的图像。因为在一只眼的视网膜上反映出手背的部分,而在另一只眼的视网膜的相应区域则反映出手掌的部分。然后这两种图像参与视觉的共同活动,这样一来就会使任何一种清晰的视觉理解成为不可能的事。但是,实际的观察并未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事实恰恰是,我们用双目看手比用单目看手可以看得更完美。原因不仅在于用双目看东西可以同时看,用单目看东西是相继地看,而且还在于我们直接感知到手并不是画在平面的一幅图画,而是第三维度(third dimension)的延伸。我们可以用各种物体重复进行同样的试验;我们将总是发现对物体的第三维度的理解始终与同时发生的双目视觉密切联系着。如果我们只用单眼,那么我们便常常难以确定我们注视的物体究竟是三维的,还是仅仅画在平面上的一幅图画。因此,在单目注视中错觉是容易产生的;用透视法作画,其中明亮部分和阴影部分尤其可以提供第三维度的强烈印象。如果物体靠近我们,那么只要第二只眼睛一睁开,错觉便立即消失。虽然第三维度的知觉可以用单眼得到,但是它仍然是不够完整的、瞬间即逝的,而双目视觉获得的第三维度和知觉便不会这样。一般说来,我们用单目视力只能逐渐地获得物体的第三维度的知觉,并且按照眼睛由较近的注视点向较远的注视点的移动,也就是通过时间上一个接着另一个的系列活动来获得对物体的第三维度的知觉。
  如果直接的深度观念(idea of depth)始终与同时发生的双目视觉相联系的话,那么显然可以这样说,我们用此方式见到的物体正是由于投射到双目的映像是不同的缘故。我们关于第三维度延伸的直接知觉是因为双目从不同视角注视事物的缘故。而且,这一事实通过观察得到了证实。当我们把物体移向距离眼睛越来越远的地方时,深度知觉便随之消失。但是,随着距离的增长,两眼视网膜之间的差异也随之减少。直到最后,当物体已经十分遥远,以至于双目之间的距离与物体相比实际上为零时,两种映象恰好相似,并相应地投射到两眼视网膜的有关部分。譬如说,如果我们拿一张纸放在眼前,以便使右眼见到纸的一边,左眼见到纸的另一边,我们便获得该纸在第三维度中延伸的清晰观念。但是,如果将纸张移动,使之离眼睛越来越远,结果我们便越来越少地看到纸的两面;直到最后,除了纸的前缘以外便什么也看不到了,而纸的前缘对于一只眼睛和另一眼睛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深度知觉和两种视网膜映像之间的差异始终是彼此平行的。
  如果双眼视网膜映像之间的这种差异是深度知觉的原因,那么很显然这种深度知觉便可以在并未实际见到三维物体的情况下产生,只要向双眼呈现具有差异的视网膜映像(这种差异与知觉这样一种物体时产生的差异相类似)便可做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向一个视网膜投射一个看上去很像倾斜着的手背的映像,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