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的动物不在我们考虑之列)。这就使得下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了,即旧心理学由于未能看到习惯和实践与本能的密切联系,因而通常把本能活动单单归之于动物而不归之于人类。从这种联系中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动物的本能更倾向于反射性,更专门地由目的性活动所构成,那是由先天的生理组织所提供的。如果在动物中间有些本能活动的复杂性与此观点相悖,那么你们必须记住,在整个动物王国,这些本能活动保持相对一致。我们几乎可以说,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个组织基本上受制于由本能建立起来的某些联想。





第二十八节

一、社会本能;动物的联想和友谊 二、动物的婚姻 三、动物的社会和王国




  对本能的发展来说,一些新的和特殊的条件可在动物的共同生活中找到。当然,这是社会本能(social instincts)的一种产物,不过,它以各种方式对引起这种产物的原始冲动作出反应。
  在动物生命的低级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每种生物均在寻找它的同类。许多水母和软体动物,许多昆虫和鱼类,都暂时聚集成群。在所有这些情形里,物种而非个体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与此同时,社会冲动(social impulse)的起源只能在〃喜爱的情感〃(feeing of inclination)中才能寻找,尽管它是原始的,但却使同一物种的动物通过某些感官印象(sense…impressions)的中介而相互吸引——例如,通过嗅觉或视觉的印象而相互吸引。在发展的高级阶段,这种喜爱的情感本身表现为动物对动物的个体吸引。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高等的鸟类和哺乳类中才能发现。正如你们了解的那样,狗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喜好和厌恶。例如,如果两条长卷毛狗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它们之间便会滋生一种友谊,幸存者会对同伴的走失表示悲伤。同一马厩中的马也同样会相互依靠。特别明显的是,不同物种的动物,由于共同生活的结果而会产生友谊,甚至一只狗和一只猫也会成为朋友。在所有这些情形里,喜爱纯粹是个体的。狗会在狗群中认出它的朋友,尽管它对一只特定的猫的行为是友好的,但是仍对其他的猫以犬类的敌意加以追逐。




  当个体的喜爱情感与性冲动(sexual impulse)结合以后,我们便有了〃动物婚姻〃(animal marriage)现象。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为实现性功能而结合,这种结合显然以个体喜爱为基础,当它成为一种持久的结合时,我们才能谈论婚姻。在无脊椎动物或低等脊椎动物中,难以找到这种痕迹。尽管〃昆虫王国〃实际上是延伸的家族,但是找不到任何证据可以说明它们中间的个体成员彼此了解这种喜爱,或者是真正通过持久的相互喜爱而聚集在一起。确实,在第二十三讲中列举的事实使得这样一种假设尤其不可能。
  另一方面,婚姻在鸟类和哺乳类中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至于我们的家畜对这一规律所提供的众多例外情况,也许是由于驯养的结果。由于与人类密切接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大多数动物是单配的,也就是一雌一雄的,尽管多配性(一雄多雌)在鸟类中也是一种明显的风俗。一雌多雄的情况在动物中似乎观察不到,该类情形限于某些野蛮部族。
  我们有许多可靠的观察可以用来说明,对许多鸟类来说,婚姻契约是一件自由选择的事。关在一只笼子里的雄鸟和雌鸟并不一定配对。它们表现出偏爱和厌恶,其中的原因对我们来说往往难以解释。雄鸟用歌声来引诱雌鸟。据说,极乐鸟常常展开其华丽的羽毛,直到雌鸟选中了最喜欢的求婚者为止。猛兽的求偶过程则没有那般心平气和,为了争夺配偶,雄兽之间往往会打得头破血流。狮子和老虎为了争得配偶,可进行浴血奋战;牡鹿为了赢得牝鹿,可在打斗中彼此伤害至死。一雄多雌物种中的雄性在争夺雌性的战斗中尤其可怕,你们都知道一个院子里容不下两只公鸡。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和平方式还是其他方式,雄性往往求助于特殊的武器和特定的饰物,这已成为雄性动物具有的特征:如鹿的角,斗鸡的距,野猪的獠牙,狮子的鬃毛,以及许多鸟类的各色羽毛。像我们人类一样繁育的鸟类——喜鹊、鹤、燕子、雀、鸽子以及诸如此类的鸟类——都是单配的(一雌一雄的)。鸟巢差不多总是以家庭的居所形式构建的,雌鸟和雄鸟一起筑巢,共同照料鸟蛋和雏鸟。只有燕子,才建造雌雄分开的鸟巢。除了常见的禽类以外,鸵鸟和火鸡都是多配性的,即一雄多雌的。
  动物之间的婚姻关系在单配(一雄一雌)和多配(一雄多雌)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公鸡照顾母鸡,并为它们寻找食物;母鸡则跟着公鸡的叫声走。但是,母鸡除了服从公鸡以外,不为它们做任何事情。另一方面,母鸡照料小鸡,给它们喂食,并进行保护,可是公鸡却对此一点也不操心。在单配方面,通常是另外一种情况,一对鸽子分担了它们之间要做的一切事情。雄鸽和雌鸽轮流孵蛋,两者共同负责雏鸽的喂食。显然,这些差别有赖于个体吸引力方面的差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帮助来正确地解释婚姻关系的单配形式和多配形式之间的差异。
  动物婚姻的稳定性看来与成年动物对幼仔的感情成比例。幼仔越是需要关心和持久的注意,这种对幼仔的感情便越是强烈。当幼仔不再需要关怀时。动物婚姻仍能继续下去的第二个原因是动物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和保护。这种情况尤其在筑巢或穴居的动物中间可以找到。因此,迄今为止,动物婚姻是与特定的生理组织的条件密切联系的。但是,将所有这些现象归之于这一原因是不正确的。个体的喜爱确实决定了动物中的选择,正像决定了人类的选择一样;偶然的接近是另一个不同的原因。如果在实现一种心理冲动和满足一种生理需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话,那也与我们在别处调查生活和心理时发现的情况相差无几。




  在婚姻中,个体通过彼此归属的情感而结合在一起。如果这种归属感遍布动物世界,那么我们便有了一种〃动物社会〃(animal society)。大多数鸟类和哺乳类倾向于群集。驯养也许会克服这一倾向,但是,在野生或未驯化的状态下,这种倾向在所难免。甚至家犬在变成了野狗以后也经常集合成群。牛和绵羊即便在驯养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动物社会生活的冲动。许多动物的群居仅仅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尤其是为了掠夺食物;但是,甚至在那个时候,兽群经常是以个体为单位组成的。候鸟只有在即将迁徙时才组合成群,迁徙的队列由数千只鸟组成。一俟迁徙结束,个体便又重新分开,直到来年秋季重新组合。与此同时,在同一鸟群中成员之间彼此的唯一联系是地点方面的联系,它们的巢居通常靠得很近。一群穴鸟,如果可能的话,喜欢毗邻式地在同一块断垣残壁中定居;参与同一次飞行的鹳,常毗邻着筑巢。看来,所有这些例子表明,原始的喜爱情感使得生活在十分低级阶段的物种成员聚集在一起,这种原始的喜爱情感通过个体的喜爱而得到强化,尽管在每一兽群中只有少数是通过这些个体喜爱而群集的。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一下构筑相互联系的洞穴的一些动物。这些洞穴不仅包容一个家族,而且包容整个种群聚居地的子子孙孙。这种喜爱是从个体建筑的冲动中产生的直接结果。水獭倾向于在其他水獭的毗邻处定居下来。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仓鼠和河狸。有时,巢和巢之间的分隔物坍毁了,于是整个巢穴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与老鼠打地洞的情况相似。
  这些社会性联合形式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形式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是所谓的〃昆虫王国〃(insect…states)。这里之所以用〃所谓〃两字,是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王国〃。用于这些动物社会的此类表述方法更多地产生了误导,而非把问题解释清楚不可。它导致了这样一种假设,也就是所有这些现象可以根据人类政府和机构的现象去进行解释;反过来又驱使观察者把这些由生理组织的事实所引起的社会中的劳动分工,与人类社会中的阶级区分相比拟,从而按照观察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已经在关于蚂蚁生活的回顾中(见第二十三讲)对这一程序作了说明。
  昆虫王国实际上是一些拓展的家族。这些群体的聚居地是多少带有复杂结构的巢,它们按照昆虫社会的大小和结构来建造。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生活在王国中的动物的秩序也涉及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未超出简单的建巢阶段的其他一些动物。在某些黄蜂种族中——例如挖掘黄蜂(digger…wasps)和独居黄蜂(solitary wasps)——雄蜂和雌蜂分开生活,雌蜂在一堵墙的灰浆或木料中挖掘洞穴,产下卵,并在洞中放入小的毛虫,作为刚孵出的幼虫的养料。普通黄蜂的巢更易向四周扩展。春季来临时,雌蜂在树中,或在地上,用植物材料建筑起六角形巢室,在每个巢室中产一个卵,并喂养每个新孵出的幼虫,直到它们爬出巢室为止。在此之后,幼体协助建巢工作,随着巢被逐渐建立起来,雌蜂又在每个巢室中产一个卵。在这个阶段,发育起来的一些雌蜂本身不能产卵,它们的全部力量耗费在营巢工作中,因此它们的性器官一直处于不成熟状态。这些性器官不成熟的雌蜂相应地被称为工蜂。直到夏季结束时,产卵才能变成雄蜂和发育完全的雌蜂。这些雄蜂在秋季使雌蜂受精。当寒冷气候来临时,雄蜂和工蜂均死去;只有雌蜂度过冬天,到春天来临时又开始建巢和产卵。雌性的独居蜂一般在墙壁的洞隙里开始其工作,它躲在里面过冬,但以后由于空间变得太小,群居地必须扩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