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到了因果间的回环性,所以说生死无始。故因与果,是前后必然而又无始终的。如十二支作直线式的理解,那因更有因,果还有果,非寻出始终不可。佛说「生死无始」,扫尽了创造的神话,一元进化等谬说。

二、缘起而有的缘生,佛法是在彼此关涉的和合中,前后相续的演变中去体会。这是组织的、流动的因果观。这和合相续中的因果必然程序,与一般所说的──从豆生豆、从瓜生瓜的因果不同,佛没有说无明缘生无明,而说无明为缘行。如人的构造是很复杂的:生理方面,有眼、耳等的差别;心理方面,有贪、瞋、痴等。人是众缘和合成的,在这和合的相续中,观察前后因果的必然关系,所以说为十二支。如由父精母血的和合而起情识的活动;由识能执取名色;名色能渐渐生长,发展到六处完成;有了六处,就有六触,不过在胎中的触相还不大明显,等到出生与外界的五尘相触,这才有显著的识触。因此,古人传说缘起因果,是「约位」说的,这就是在和合相续的一一阶段上说。这等于现代的社会学者,把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划成若干时代,然而工业时代,也还是有种庄稼的;同样的,农业社会,也不能说没有渔猎生活。缘起十二支也是这样,名色阶段也有识,六处中也有名色,每一阶段都可以有(不一定有)其它的。不过从一一阶段的重心、特色不同,分作多少阶段。这不过依人生和合相续发展中──佛法本来是依人而立的去说明不同的阶段吧了。知道了这一点,佛法的因果观,才会契合于组织的、流动的,即无常、无我的;否则容易流为庸俗的自性因果。

缘起的还灭  探究诸法的原因,发见缘起的彼此依待性,前后程序的必然性。从推因知果,达到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关系。

但佛法求知人世间的苦痛原因,是为了设法消除它。所以流转门说,乙的存在,由于甲的存在;现在还灭门中反转来说,没有甲也就没有乙。这如经上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即行灭,……纯大苦聚灭」」。这还灭的原理,还是缘起的,即「无此故彼不起」。

所以缘起论的相生边,说明了生死流转的现象;还灭边,即开示了涅盘的真相。涅盘成立于生死苦迫的取消,是从因果现实而显示出来。这与一般宗敎的理想界,光靠信仰与想象,不能给以事理的说明,实大有天渊之别!

依缘起而现起缘生的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显示涅盘。涅盘,即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经中曾综合这二者,说有为法与无为法。依『阿含』的定义说: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流转法;此流转法的寂灭,不生不住不灭,名无为法。所以无为是离爱欲,离杂染,达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趋向的涅盘。这不生不灭的涅盘,成立于缘起法上。如海水起波浪一样,水本性是平静的,它所以不断的后浪推前浪,是由于风的鼓动;如风停息了,海水就会归于平静。这浪浪的相续不息,如流转法;风息浪静,如寂灭性的涅盘。因为缘起的有为生灭法,本是从众多的关系而生起的。既从因缘关系的和合而生起,他决不会永久如此的。如除息众多的因缘,如无明、爱等,不就能显出一切寂灭性吗!所以涅盘的安立,即依于缘起。这在大乘经中,称为诸法毕竟空。诸法终归于空,『阿含经』说为终归于灭。归空与归灭,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波浪的相续不灭,并非浪性的不灭,一一浪是本来会灭的。如动乱的因缘离去,波浪即平静而恢复了水的本性。浪的趋于平静,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所以佛依缘起说涅盘,也是理所当然的。涅盘为学佛者的目的,即杂染法彻底解脱的出离境界,为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佛法的涅盘,不是什么形而上的、神秘的,是依于经验的;从经验出发,经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觉体验的。这立论于缘起的涅盘观,必须深刻而彻底的体会,切不可离开现实,专从想象中去摹拟他!

<<杂阿含经>>

第469(288)经﹙中p14﹚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尔时、尊者舍利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摩诃拘絺罗,共相问讯庆慰已,于一面坐。语尊者摩诃拘絺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尊者舍利弗问尊者摩诃拘絺罗:「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有老不」?答言:「有,尊者舍利弗」!复问:「有死不」?答言;「有」。复问:「云何老死自作耶?为他作耶?为自他作耶?为非自非他无因作耶」?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他无因作」?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复问:「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名色生」。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摩诃拘絺罗,乃有如是甚深义辩,种种难问,皆悉能答!如无价宝珠,世所顶戴,我今顶戴尊者摩诃拘絺罗,亦复如是。我今于汝所,快得善利,诸余梵行数诣其所,亦得善利,以彼尊者善说法故。我今以此尊者摩诃拘絺罗所说法故,当以三十种赞叹、称扬、随喜。尊者摩诃拘絺罗,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于世尊声闻中,智慧、明达,善调、无畏,见甘露法,以甘露法具足身作证者,谓尊者舍利弗,能作如是种种甚深正智之问!犹如世间无价宝珠,人皆顶戴,汝今如是,普为一切诸梵行者之所顶戴,恭敬、奉事。我于今日,快得善利,得与尊者共论妙义」。时二正士更相随喜,各还所住。

第471 (290) 经﹙中p1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色身,生厌,离欲,背舍,但非识。所以者何?四大色身现有增、减,有取、有舍;若心、若意、若识,彼愚痴无间凡夫,不能于识生厌,离欲,背舍,长夜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背舍。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多闻圣弟子,于诸缘起思惟观察,所谓乐触缘生乐受,乐受觉时如实知乐受觉,彼乐触灭,乐因缘生乐受亦灭,止、清凉、息、没。如乐受,苦触……。喜触……。忧触……。舍触因缘生舍受,舍受觉时如实知舍受觉,彼舍触灭,舍触因缘生舍受亦灭,止、清凉、息、没。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如是诸受缘触集,触生,触集,若彼彼触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触集灭故,彼彼受集亦灭,止、清凉、息、没。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解脱,我说彼于苦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74 (293) 经﹙中p2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异比丘:「我已度疑,离于犹豫,拔邪见刺,不复退转。心无所著故,何处有我?为彼比丘说法,为彼比丘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所谓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如是说法,而彼比丘犹有疑惑、犹豫。先不得得想,不获获想,不证证想;今闻法已,心生忧苦、悔恨、朦没、障碍。所以者何?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盘。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盘: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径路,灭于相续,相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盘」。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79 (298) 经﹙中p38﹚……(十二支缘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