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众人一听,连连夸好。连陈演也向周钟翘起大拇指说:“嗨,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介生果然出手不凡。”
刘宗敏却面无表情,他望着陈演说:“你也这般年纪了,宰相都当过,崇祯亡了,你照理应为崇祯尽节,还来上什么劳什子劝进表?”
陈演并无半点羞涩之意,反说:“鄙人不老,尚有余勇可贾,大顺皇上应运而兴,鄙人愿留余生,为我大顺皇上效命。”
刘宗敏不由摇头。忽然,他记起了别人对魏藻德的介绍,于是说:“你不是崇祯最赏识的状元宰相吗,怎么也来这里凑热闹?”
魏藻德也朝刘宗敏深深地一揖,说:“不错,正是鄙人。只因崇祯无道,不听鄙人之言,终于亡国亡身,今鄙人愿赤心报效新朝,致君尧舜。”
魏藻德话未说完,本是潇潇洒洒地甩着马鞭、和颜悦色问话的大将军,突然跳起来,破口大骂道:“什么,崇祯无道?他奶奶的,你小子的良心让狗吃了,说崇祯无道,谁都可以说,独你这小子说不得,你小子能写几句马屁文章,就被崇祯钦点状元,没有崇祯,你能当状元?当状元才几天,你又当上了尚书,尚书还未当两天,又当宰相,宰相不过瘾还当首辅,你小子何德何能,得一日九迁?要说,崇祯还真是个有眼无珠的昏君,你小子一身软骨头,廉耻丧尽,他怎么就看不出呢?眼下崇祯是无法打你这小子了,可老子要代崇祯报这个仇。”
说着,抡起鞭子,朝着魏藻德劈面就是狠狠地一连几鞭,打得魏藻德额上流出鲜血,刘宗敏打过魏藻德还觉不过瘾,又朝守大门的士兵发令说:
“我们的皇上登基,要这班贪官污吏来写什么狗屁文章、劝什么进,打,与老子打出去。”
众兵士领了刘爷将令,便挥着马鞭扑过来,众人一看这阵势,吓得马上开溜,步子慢的,无不挨了几鞭子,金之俊站在最后,当然没有挨上鞭子,此时赶紧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悔,也一边叹气——他不但对陈演等人的表演反感,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暗自说:
六 大顺皇帝(21)
“人无廉耻,百事可为,方孝儒死后,读书种子绝矣!”
5 在数难逃
金之俊不知道,自己说“方孝儒死后,读书种子绝矣”时,这句话已有人先说了,这就是宋献策和李岩。
明朝花已谢,顺朝花正开。就这花开花落,反映了世道的苍桑,也折射出人间的冷暖——朱明曲终人散,竟是这么风卷残云、烟消火灭,这么凄凉惨淡、没有人情味,这是他们二人作梦也想不到的。
“满朝文武,济济多士,当时谁不是口谈忠孝?可眼下帝后殉国,灵前却只有和尚诵经,那些读书人怎么还不如僧人呢?”宋献策首先发出感叹。
李岩连连摇头说:“什么读书人,方孝儒死后,读书种子绝矣。”
当年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兵南下与侄子建文帝争位,道衍和尚姚广孝担任燕京的留守,送行时,他竟请托于成祖之前,谓:金陵城破之后,方孝儒必不肯降,望陛下幸勿杀之,杀孝儒,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当时虽满口答应,但终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肯为他起草登极诏的方孝儒,最后还是被他杀了,且十族骈诛。黄子澄、齐泰、铁铉、景清等忠于建文的人,有被下油锅的,也有被活剐了的,连妻女也充作营妓,让那班大兵们肆意蹂躏,读书人经此大劫,一个个学乖了,不但不愿为成祖的子孙殉葬,就是冒死来哭灵的人也如此之少。
李岩提起这些往事,认为朱明是遭了报应。宋献策却摇了摇头说:“话也要说回来,读书人虽然有负崇祯,崇祯也未尝没有负读书人。这些年,你看他身边的辅臣,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十七年换了五十个。所谓政贵有恒,如此走马灯似的换宰相,又怎么能做到行政的一贯呢,他执政这十七年间,上下相疑,君臣之间,下情不能上达,就如人体血脉不通,所以我说崇祯之失,莫过于不能识人,不能用人,加之赏罚不公,也就难怪读书人平日缄口不言,临危不肯授命了。”
二人于一边评论崇祯的得失,说的虽是崇祯,希望的却是自己的皇上,殷鉴不远,覆辙长存,吸取这些教训,作一个开明有道之君。
这一来,自然而然说到进京三天的感受,按说,此时该安顿的,都应该安顿好了,就是九城秩序,也应该做到井然,可不知为什么,二人都觉得有点不对头,此番宋献策更显得矜持,他见周围无人,仍尽量压低音量,神秘兮兮地说:
“任之,不知怎么的,山人我觉得有些不对头。”
李岩不由诧异地说:“哪里不对头呢?”
宋献策说:“那天皇上首次进宫,你未必没发现什么地方不对吗?”
李岩不由更加莫明其妙,望着宋献策的脸,说:“你是指哪方面呢?”
宋献策脸上显出难以捉摸的光,迟疑有倾,吞吞吐吐地说:“皇上正处壮年,龙行虎步,精力充沛,这些年多少雄关要隘、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一步步跨过了,为什么不早不迟,偏偏在跨进皇极殿时,要重重地摔一跤呢,这可是最后一道门槛了,距龙椅只差一步之遥,却没有跨过,这可是一个最不好的兆头。”
原来如此,李岩不由笑了。四年前,宋献策向李自成献图谶,说什么“十八子,主神器”、“红颜老,李继朱”。因此,宋献策在大顺军中,深受重视。李岩事后听说,虽也感叹不已,但大概也只有他口不应心——他平日是最不信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的,但明白神道设教的功能,所以,虽识破,却不说破,何况若说穿,自己还有性命之虞呢。不想今天,宋献策又提起了“兆头”一说,十分看重皇上摔这一跤,李岩觉得好笑,这有什么呢,走路不小心,有时难免跌跤,这与朝廷、政权乃至个人命运有什么关联呢?他想,宋献策是该关心的事不关心,像昨天议及吴三桂,自己极力窜掇他进言,宋献策却欲言又止,虽开口就说吴三桂,可说得不深不透,没有说到点子上,就是后来拟派唐通去,明知不对,也不作声,想起他曾经对自己的忠告,李岩明白,宋献策久在江湖,未免世故,真该好好地嘲笑他一番,于是,微微笑着,说:
六 大顺皇帝(22)
“你这装神弄鬼的牛鼻子道人,这以前还献图谶,说什么十八子主神器,李继朱,既然事有前定,为什么又有兆头不好一说呢?”
谁知宋献策露出几分狡狯的笑,且滔滔不绝地说:“任之,图谶之说,何必深究?山人不是告诉过你么,世间事物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吉卦,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凶卦,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所以,六十四卦中,有困卦也有解卦,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可以说,一部易经,就是一部专谈变易的书,所以,看相的也说“相随心转”,卜筮的常说卦中有变数,这是合乎人世常情的,试问:哪能丢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后天的努力,却去专恃命中注定呢?”
李岩不由点点头,心想,这还像人话,但细细琢磨,便发现了宋献策那笑脸后面藏着的鬼,于是说:
“老宋,我原以为真正不信菩萨的,就是庙里那些和尚道士,因为只有他们明白,菩萨其实没有向他们预示什么,可没料到,你这个装神弄鬼一辈子的人,居然有被鬼吓着的事。”
宋献策瞪他一眼,说:“什么意思?”
李岩说:“什么意思,你自己明白,不过,我告诉你,要说应变,你应该把目光盯在朝廷的大事上,不要放在这些偶然发生的小事上,该你关心的你不去关心,只去钻牛角尖,真不知你是何居心?”
宋献策望着李岩吞了一口口水,无可奈何地说:“你又来了,任之,山人知道你想说什么,进城不是才三天吗,急什么呢?”
李岩冷笑说:“不急不急,吴三桂拥重兵,居雄关,背后还有满清,此事非同小可,应该一刻也不敢耽搁,可我们举朝上下,对此不以为然,议来议去,竟指派唐通去,这不是小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吴三桂未必不清楚,这唐通只是个降将,无权无位,他说的能信吗?万一有个万一,我们可要措手不及。”
宋献策淡淡地说:“这在你看来当然是急,可你急他不急,你有什么办法?”
李岩又说:“还有,眼下已三天了,大局已定,这十多万人马应撤出城,不能再这么兵民不分,搅在一起,不然会出大乱子的,据我所知,就在昨天夜里,东城一条胡同里,因拒奸,就有三百多名妇女不堪受辱而死,这么下去,如何收场?”
宋献策终于默默不语了,好半天才叹了一口气说:“任之,这么吧,我们若当面讲,皇上或许听不进,不如上一个条陈,把要说的全写上。”
这正是李岩所想的,当下连连点头。
不想走出东华门,才到大街上,便看见前面来了大队人马,一个个手持明晃晃的快刀,押了一长串犯人。二人不由加快了脚步,赶到前面,终于看清了被抓的犯人,正是崇祯帝派守德胜门的成国公朱纯臣。其实,朱纯臣也是开门迎降的大臣之一,只因他深受崇祯信任,崇祯临死时留下遗诏,让他辅佐太子,这时城已破,这遗诏无法送达他之手,宣诏的太监就将它拿回来,置于内阁的案上,被大顺军清宫时发现了,于是,刘宗敏认定朱纯臣是崇祯的亲信,有意与大顺朝对抗,当时便将他逮捕,并于今天满门抄斩。
眼下朱纯臣被五花大绑,脖子被绳子勒得紧紧的,面色苍白,五指发乌,头上插着斩标,人已现出了死相,一队如狼似虎的士兵押着,踉踉跄跄地走在大街上,跟在他身后的,是一长串囚车,上载朱氏满门,包括才几个月的孙子,囚车经过之处,行人不但面色惊恐,且纷纷闪避,就是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