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以竟其全功。于是停止服食,越一周,脘中又见隐痛,寻思
病重根深,食疗亦宜延长。嗣又如法服食半载,病根遂拔。其
告余之时,已病愈十四、五年,胃脘从未再痛,仅多食纤维粗大
之食物时,胃中稍有不适而已。从曾氏告余至今日,又二十余
年,曾已由壮变老,而未闻其病之复萌也。后曾以此法授一店
员,病不甚重,但上下午有明显之疼痛规律,服食半年即愈。
    上述之法,可谓简矣,人皆能则而行之;可谓善矣,不服药
即能去病如扫;亦可谓巧矣,法虽平易,而于服用时间、方法、

食物均有明确要求。余所见消化道溃疡一病,类多虚证,恒以
建中之法取其效,与曾氏所传,途虽殊而归则同也。而药之气
味.必非胃家所喜,饮食之物,正乃谷肉果菜食以养之也。此
法之着重处,必于痛发前半小时食用,痛而后食,则效差矣。
其局限处,惟疼痛无规律者,为难以施行耳。
    扶土抑木除脘痛
    木旺犯土一症,为医家所习见,叶氏《临证指南》中收集验
案甚多。华岫云于编后书曰:“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
其性急而动,故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又曰:“肝病必犯土,
是侮其所胜也。”肝病犯土之证,每见呕吐不食,胁胀脘痞,因
而医家常易误认脾胃之病,而忽略“实由肝邪所致。”为发聋振
聩计,华氏将“木克土”证,立为一门,“以醒后人耳目。”虽屡遭
徐灵胎诟病,而华氏济世之良工苦心实堪嘉许。木克土证之
诊断,除症状而外,《临证指南》总结叶氏经验指出:“大凡其脉
必弦。”颇符临床实际。
    至其治法,《临证指南》曰:“若肝阴胃阴未亏,肝阳亢逆犯
胃”者,“用药则远柔用刚。”“若肝阴胃汁已虚,木火炽盛,风阳
扰胃,用药忌刚用柔。”余于临证间凡遇此症,不用大刚大柔之
品,每以扶土抑木为法,欲其刚者,稍参温运。欲其柔者,略兼
凉润,肝郁则佐以疏解,血滞则结合开通。苟能认证无误,投
剂必有应验。某大饭店俞总经理之爱子,数年前独身赴美,攻
读钢琴学位。毕业后举办演奏会,一举成名。于是邀请者踵
至,演出日无虚夕。夜半返寓,必觉胃脘疼痛,渐至每夕演毕
即痛,痛势甚剧,持续二、二三小时方始缓解。在彼就诊多次尚
未有明确结论,予服之药,价极昂贵。然服后仅能减痛,不能

全愈。巧值应邀回沪演出之机,经友人介绍,由其母陪同前来
就诊。诊得两手脉弦强不和,舌质淡白,苔薄而净。据证据
脉,当属木旺犯土之候。询其得病之因,彼则曰:“人而无名,
自由自在;一经名噪,重负难释。”寥寥数语心声,不言病因而
病因正在言中。余思此证病发于精神紧张之后,加之脉象弦
甚,是肝郁不舒,致肝经气火亢盛,横越而克犯中土之象。治
法惟宜疏肝泄木,扶土止痛之法。当今名医张镜人先生之安
中和胃汤,虽不为此证设,而移用之恰极合拍,于是书方与之:
    柴胡9g炒白术芍各9g黄芩9g丹参9g甘草3g
    太子参9g制香附6g生谷芽12g徐长卿15g
    当日服一帖,夜间痛即不作。连服七日,疼痛沓然。为巩
固疗效计,又服七日后停药,则脘痛始终未作也,且白昼精神
情志亦较前大为宽松舒畅。嗣后带方返美,为事业之腾飞而
继续奋斗。
    饮证说约
    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者谓之饮证。《金匮
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将饮证分为痰饮、悬
饮、溢饮、支饮四类。四者之区别在于:痰饮缘由脾胃阳衰,水
饮停蓄于胃,下走肠间,故感沥沥有声。悬饮为水饮流于胁
下,致使三焦之气机受阻,阴阳升降失其常度,咳则激动,停饮
而发为“咳唾引痛”。溢饮为水饮浸润四肢肌表。而支饮则饮
邪阻于胸膈之间,肺气升降失司,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此外尚有留饮与伏饮。留饮乃饮邪久留不去之病证,至其症
状:如饮邪留于心下则“背寒冷如掌大”;饮留胁下则胁下痛引
缺盆,咳则增剧;饮留胸中则见短气、口渴;饮邪流注关节则四

肢历节痛。伏饮为饮伏于内,为外邪引动而发之病证,可见发
热、咳喘、腰背疼痛、目中泪出、发剧时身体振振动等证。
    将仲景上述之论述加以归纳分析,痰、悬、溢、支之四饮,
其区别主要在于发病部位,而留伏二饮,尚兼病久邪留不去因
素。依据前人经验将饮证以三焦划分,似更简捷。如饮在上
焦者,则见心肺证候:在肺则为咳为喘;在心则为悸为眩。如
饮在中焦者,病见于胃、胸胁、四肢。在胃则饮食不消或发呕
吐;在胸胁则胀痛或背寒冷如掌大;在四肢则历节疼痛或瘫
废。饮在下焦者则见肠及脐下证候,如饮走肠间则腹中沥沥
有声,或下利涎沫;饮在脐下则脐下悸。
    饮邪之诊断,除上述主要症状而外,其脉象亦较特殊,痰、
悬、溢、支四饮多以弦脉为据,而留饮则“脉沉”。至于饮证之
治疗,仲景示其大法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余临证所见饮邪为患诸证,其症状、脉象之辨别,不离于
仲景,亦不尽拘于仲景。今举饮蓄中焦一例以作说明。(饮在
上焦者见小青龙汤治咳喘条)
    干部宋某,男,年逾知命,形极肥胖。于1976年4月初来
诊。据云病起于二月之前,中脘胀满,心胸瞀闷异常。须不时
以手抚摩,仍觉终日不适。饱餐后胀满略有增加,并不疼痛。
切其脉,沉而细。先哲每谓瘦人多火,肥人多痰多湿,亦多气
虚。姑从虚胀立论,投香砂六君汤,三剂未验。余反复推究其
病情原委:得食则胀满有加者,非虚证,乃实象也;触按患处不
适反甚者,亦非虚证而是实象也;服健脾运中之剂不见好转
者,更非虚证之征也。复为细检,脘中虽满,而按之仍软,亦不
见有积块;饮食能进,不见阻碍,胃中必非有形之物,疑是痰饮
为患。疏平陈汤加生姜。方为:
    厚朴9g制苍术9g陈皮6g炙甘草3g  半夏9g茯

  苓9g生姜三片
  服一帖后,脘中大舒。晚间兴至,抱孙看戏,胃部久受压
迫,又觉难受。次日复来询问,嘱原方再进,服至第二帖,脘中
攻撑作胀,泛泛欲吐。移时竟得大吐,吐出水液半面盆,不杂
食物。心中惧甚,速往区中心医院急诊,因已无症状可见,仅
予注射葡萄糖一支,嘱回家休息。一宵后自觉脘中异常舒适,
通体轻快,即放弃病假继续上班。复以健脾和胃之剂以善其
后,直至退休后病逝,将近二十年病未再作。
    按:患者呕吐痰饮之前日,余曾诊其脉。原本沉细之中,
却见左寸关浮滑,一时不解其意。其实饮邪已有上逆、外行之
势,是故阳脉既浮且滑也。患者饮踞胃腑,理当胃气逆上而后
呕吐随之,脉象之预兆,亦应见于胃部方是,何以见于左手寸
关?夫左关乃肝胆之位,脉由沉细而变浮滑,是少阳胆气受药
物冲动,发越而逆行向上所致。土受木制,胆木逆甚则胃气随
之。故由胆气先逆而随之以呕吐,饮邪吐去则胃脘畅达,木气
舒展而病愈矣。
    肝炎杂说
    一、中医认为肝炎多与湿浊内蕴有关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
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
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日肝炎,而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黄
疸型者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明代《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
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
损害有关。

    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多关乎脾胃。《内
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
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脾胃为人体水液
代谢之关键脏器。若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能稍有障碍,于氤氲
弥漫之湿浊不能廓清时,则易敛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
湿热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证方中均加白术,脾胃健运
则湿浊易化,湿浊化尽则肝复其常矣。且仲圣曰:“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张景岳之见解更为直捷:“肝脾俱实,
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此法对于甲型慢
迁肝而现中气不足者更为有效。中气虚甚者,党参、黄芪、苡
仁、扁豆之属亦可酌情加入,无须过虑“湿热不可补”之说。盖
此时虽有湿邪留着,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矣。正须扶其
正气,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犹健,而气血阴阳有所不足,或
肝肾心肺功能有亏,亦宜于辨证方中参入相关调理之品。经
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犹此之谓也。
    二、姜春华老师治慢性肝炎恢复转氨酶方
    姜春华老师生前曾授余治慢性肝炎恢复转氨酶方,药物
甚简,仅七味:
    党参、太子参、黄芪、杞子、垂盆草、田基黄、白花蛇舌草。
    师嘱曰:连服2~3月,转氨酶渐可复常。
    初得此方余未着意,至八十年代初有卫姓干部前来咨询,
谓其子两年前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成绩合格,不意体检时查得
GPT高达100以上,昔年曾患肝炎,当时已经治愈,后未复查。
由是名落孙山,不得不边服药,边复习,边打工。一年后再度
报考,成绩确佳,体检又因GPT升高被黜。及至第三年离高
考仅有一月时,先自行至医院化验,GPT为70u以上,其父急
来商治。当时余未见患者,无法面诊,询知肝功能化验时除

GPT以外,其余项目基本正常。患者体力尚可,三年来打工不
辍,有时稍感疲劳而已,并无其他见症。余思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