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碳案骷豆芾砉ぷ鳎闷笠档南录对惫び敫卟愎芾碚吖餐烫制笠抵械闹卮笪侍狻U庋崛盟歉芯醯阶约菏艿搅俗鹬赜胄湃危し⑵鸲宰橹那苛以鹑胃校橙惹榈赝度氲焦ぷ髦腥ァ�
“参与管理”思想的提出,源于心理学上的“社会人”假说。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后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人”假说。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需要管理者能够满足自己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管理者应该把员工当作社会人来对待。
后来,管理者在“社会人”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员工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50年代末,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认为管理者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参与式的管理,让员工们在与自己相关的事务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
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增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将不同的部门整合为一个有着共同追求的整体;员工参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也开始运用参与管理的方式,例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
员工股份所有制是指,员工拥有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从而使自己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心理上能够体验到做主人翁的感受。员工除了合法拥有公司的股份外,还获得公司的经营状况的知情权,以及对公司的经营方式提出建议性看法的权利。这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激励他们热情洋溢地投入工作。
创立于1976年的台湾宏碁电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推动员工入股,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品牌。台湾宏碁电脑前董事长施振荣,将自己的创业称作“对人性的创业”。他曾说道:“可以说,如果不是宏碁的集体创业、全员入股等机制作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种参考,还是沿用传统的、我们以前的家族企业的方式,那么根本不可能出现宏碁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局面。”
第106节:参与效应:让员工产生主人公意识(3)
宏碁的企业信条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宏碁从集体创业到推动员工入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意是,要让同仁知道,老板和大家一样都是伙计。这是宏碁建立互信基础的关键所在。在对人的管理上,施振荣对自己的属下极为宽容和尊重。当一个业务员不慎给公司造成十几万元损失时,他把这笔钱当作应缴的“学费”一笔勾销,他说:“如果同仁疏忽造成损失,我不会责怪他‘输掉我的钱’,因为大家合伙经营公司,输钱大家有份,只是我损失多一点而已”;他甚至开创了“以下试上”的做法,即在招聘和提拔干部时,允许下属面试上司。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宏碁的员工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发挥出最大潜能,为了公司和个人的共同利益,心甘情愿地付出全部的心血。
除了实行员工股份制以外,管理者适时采用征询意见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美国心理学家雷德曾说:“对部下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而要用询问的方式。”以询问代替命令,能够让部下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某小型工厂接到了一笔大订单。订单所给的供货时间很短,如果要如期交货,就需要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地赶工,这势必会引起他们的抱怨。厂长很为难,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一天,厂长召集所有工人参加了一个讨论会。会上,厂长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准时赶制出这笔订单,月底每个人将会得到丰厚的奖金,然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他们讨论。“我们究竟有没有办法如期完成这笔订单?”“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人们围绕着订单,展开激烈的讨论,提供了很多能够按时完成订单的好建议。后来,工人们按照自己所提出的方法,加班加点,如期完成了这笔订单。
作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要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主人,积极参与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中,与公司一起成长。
第107节: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1)
42。 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
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是一对老牌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广告宣传方面,他们的竞争更是不遗余力,只要对方一有新动作,另一方肯定也会有新花样。
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在古巴用飞机在空中喷出烟雾,画出“COCA…COLA”的字样;1940年,百事可乐租用8架飞机,在东西两海岸城市,以机尾喷雾,写下百事可乐的广告。1939年,可口可乐赞助了的纽约世界博览会,请名人啜饮,将其照片刊在杂志封面;百事可乐见招拆招,他们专门设计了一套卡通片,而且还创作了一首风靡全美的广告歌曲。在多年的竞争中,两大巨头使出浑身解数来击败对手,其结果却是二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共生共荣。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强更优秀。因此,人们面对利益冲突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竞争,即使双方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即使双方的利益一致,人们也会因为利益的分配不均,放弃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优先选择竞争。这便是心理学上的“竞争优势效应”。
人类从幼年时期,便具有竞争意识。竞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即健康的竞争心理和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前者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个性反应,有利于激发自身的潜能,将不服输的劲头化为前进的动力;后者是一种毁灭对手,以求得心理平衡的消极情绪。
竞争让人进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采用“竞争激励”的机制,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进步和提高。在一家大型的工厂中,工人们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总是达不到指标,颇让工厂的管理者们犯愁。
一天,厂长亲自到车间视察工作,询问一位上白班的工人:“你们这班今天做了几个单位的工作?”“5个”工人答道。厂长叫人在墙上写了一个大大的“5”字,一言不发地走开了。夜班工人看见这个“5”字,得知缘由后,工作时手脚比平时勤快了许多。第二天,白班的工人来上工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个大大的“7”字写在墙上,每个人都很不服气。于是,他们拼命地加紧工作。下班前,他们把一个大大的“10”字神气地写在了墙上。不久,这个一度落后的工厂超过了公司其他的工厂。
第108节: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2)
这位聪明的厂长巧妙地激起了工人们的竞争意识,大家你追我赶,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竞争有别于勾心斗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利人利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损人不利己”的例子。
在美国,有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房产。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地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十美元的“贱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利,丈夫也损失了一大笔财产。
在现代商战中,合理的竞争有助于自己在商战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一个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让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竞争中与对手共同发展。当然,市场竞争也需要遵循公平合法的原则。既然参与竞争,就要有失利败落的思想准备,胜固欣然,败亦难免。如果看到对手红火兴旺,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就千方百计暗地使“绊子”,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
发生于2002年的南京特大投毒案,便是源于这种消极的竞争心理。南京浦口区桥林镇人陈正平,在汤山镇开了一家小吃店。眼见别人的小店经营红火,他心生嫉妒,用剧毒灭鼠药“毒鼠强”在对方店中投毒,造成了300余人中毒,42人死亡的惨案。陈正平眼见自家的小店不如人家,他不是想方设法改进经营,招徕顾客,而是处心积虑地想整垮对方,以至于伤害无辜,酿成悲剧。
商业竞争中的利益冲突会导致人们优先选择竞争,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会不会选择竞争呢?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心理学家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自己想要得到的金额。如果两个人的金额之和等于或者小于100元,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金额;如果两个人的金额之和大于100元,那么,他们就要分别付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几乎没有哪一组的学生写下的金额之和小于100元,当然他们都得付钱。
第109节:特里法则:主动承认错误,更容易被原谅(1)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有时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还是会选择盲目竞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人们在竞争中缺乏沟通,如果双方在竞争时就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商量,各取所需,互通有无,就能够带来效益最大化,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一个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