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情况下很有效。
’固定设备的工程措施
(!)既有线的短、平、快工程
如换轨增碴、加站、双插、落坡、部分复线、改变闭塞方式等局部的、短期能见效的改建
工程。通常投资规模不大,主要是由路局主持的中小型项目。
(()既有线单线技术改造
即按现行的铁路等级标准对既有铁路全线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改造,一般属大中型
项目。
(’)增建!线的工程
既有线在复线建设前大多做了许多短、平、快项目,如增设分界点,改善信集闭、换重
型轨、加厚道碴、改用大马力机车等使线路输送能力逐步提高。但有些既有线痼疾难以根
治,比如曲线半径小且密,坡度大而长,车站股道少而短,路基病害,受洪捞灾害桥涵等。
如果需求稳定,增建!线将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单线平图能力:大的可到
#)对,但一
般设计采用
#+对;双线非自闭能力:+;
…。;对,一般采用
/;对;双线自闭平图能力:!);
对(+;0
(#
1)2
!);),扣去
!(;345天窗时间为
+;
0
((
1)
2
!+6对。如此可得复线铁路输
送能力是单线能力的
!+6
1#+2
’6)/倍。
旧中国只有复线
)++73,解放后我国第一次较大的建设复线时期是
!。6)—!。+(年,
主要建有京广铁路北段、陇海铁路郑州至临潼段,之后陆续建设。如京厂铁路(原为京汉
与粤汉铁路)双线长
(
’!’73,从
!。6#年
#月开始,分
。段建设,丰台至石家庄首段;第二
段是郑汉间李家塞至孝子店段(长
(#
6,最大坡度
!/8越大别山段),以后逐渐南北夹进,
第八章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
!#〃!
—
!!!!!!!!!!!!!!!!!!!!!!!!!!!!!!!!!!!!!!!!!!!!!!!!!!!
!!
至
!〃世纪
#〃年代初已基本完成京汉段双线,武衡段从
%&’年开始至
%’〃年完成,衡广
段
%((年完成。
二、铁路既有线改建工程设计简要
)平纵断面改建原因
()改限速小半径。
(!)改善平面曲线连接条件(夹直线长、圆曲线长不小于
*+)。
(;)调整坡度:抬落坡度,延长坡道、改善联结等。
(*)绕避或控治病害,满足水害地段路基高程和桥梁高程的要求,满足铁路跨公路最
小净高的要求。
(&)车站布置改变:延长股道、增加到发线等等。
(#)既有线因需要进行拨距时,桥(墩、台应力检算)、隧、挡要满足受力要求、净空要求
(满足既有隧道最小净高的要求)、最小路基宽度的要求。
!)放大纵断面绘制与设计
既有线平面和纵断面改建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符合规定、保证安全、尽量利用。
因纵断面改建要求细致、准确,为保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故设计时采用放大纵断面
(其纵向比例尺为
:〃〃〃〃;竖向比例尺为
:〃〃或
!〃〃,较一般比例放大了
&
…〃倍)。
一般设计高程宜不低于计算轨面高程,但最好接近计算轨面高程(图
(。*。)
两个标高:
即有线轨面高程
。既有轨道高度
/道床底而高程
道床底面高程
0设计轨道高度
/计算轨面高程
;)纵断面设计的一些特殊要求
()桥梁上:一般不允许降低既有轨面高程。
(!)隧道内:一般又不宜抬高既有轨面高程太多,在困难条件下还可适当降低。
(;)车站范围内高程宜抬落更小一些。
(*)一般不以挖切路基的措施降低轨面标高,特殊情况方可:!受桥隧建筑限界控制;
〃受结构物构造限制地段;#需整治路基病害地段(如道床陷槽)。
三、铁路增建线工程设计与施工
(一)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尽量利用既有线,不得已才废弃。
!)并行与绕行:一般大于
!〃+间距时称绕行,其原因不外乎因桥、因隧,因坡、因站
(其中含引入枢纽疏解)、因水(跨到河对岸)等。绕行又可分为:
()线路单绕,旧线利用,新线绕开;
(!)双线绕行,旧线不用,两线同时绕开。
;)等高与不等高:上下行限坡不同(既有线作为非重车方向保留坡)、线路疏解、新桥
—
#〃!!
—
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实用手册
!!!!!!!!!!!!!!!!!!!!!!!!!!!!!!!!!!!!!!!!!!!!!!!!!!!
!!
图
!〃#〃轨面高程示意图
结构高度与老桥不一致时、新线靠河边,老线在内时可考虑只抬新线至水位标高等,就可
能产生两线不等高现象。
(二)线路的平面设计
%线路的曲线设计
()曲线半径可取整到
&’倍数(规范规定新线是
&&’的倍数)。
(()为了节省工程,曲线半径的要求一般比新线设计标准可稍低一些。
())也为了节省工程,一般将左右线设计为同心圆。
(%线路线间距的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两线运输同时行车及施工期间建筑施工的安全,在设计的新老线问都要求
有一个线间距,线间距一般分为控制线间距(为确保施工和不中断运营所需要的线间距)
和最后线间距(改建后的!、〃线间的中线间距)。
从施工角度看,施工间距大比施工间距小要好,但为了节省工程应在满足运营的条件
下尽量压缩线间距,且改变线间距要注意平顺,应尽量在曲线上为之。线间距基本规定及
加宽的几种基本情况:
()一般区间直线线间距值为
#
%
&’或
#%(’(*&+’
;
…准高速线区间直线段线间
第八章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
#〃!
—
〃〃〃〃〃〃〃〃〃〃〃〃〃〃〃〃〃〃〃〃〃〃〃〃〃〃〃〃〃〃〃〃〃〃〃〃〃〃〃〃〃〃〃〃〃〃〃〃〃〃〃
〃〃
距);!、〃线间为
!〃#。
(%)车站线间距,#、!线股道间距一般为
!
〃
&&(个别特殊要求另有规定)。
(#)曲线线间距加宽
’!
(
!&&。
())桥梁线间距,一般增建!线线间距由施工间距控制,合理的施工间距是施工安全
的保障,下面列举一个简单的桥台施工间距的计算方法。
如图表
*+)+%所示,桥台处线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设计最小间距;
〃
’
——
——既有线路基宽();
〃
%
——
——设计线桥台基础宽度;
%、%%
——
——分别为路堤及基坑边坡坡率;
’
&’
、&%
——
——分别为路堤高度及基础埋置深度。
图
*+)+%桥台施工间距示意图
(!)隧道间距:视地质情况不同,从
’#
(
!&不等。
(;)路基抬降地段施工间距。
#〃线间距加宽
线间距加宽办法有:曲线、反向曲线、不平行侧移等。
)〃线路的左右侧的选择
增建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的一侧,合理布置第二线:应在满足运输、施工要求的前提
下,力求经济、平顺、少干扰。一般应根据站场布置、桥隧位置、工程数量、施工、行车安全
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第二线左右侧,换侧次数应尽量减少。
(’)当保留超限坡下坡时,二线应选在左线行车方向的上坡方向侧。
(%)第二线宜设在土石方、拆迁量少的一侧。
(#)一般中间站往往为了少拆除站台而将二线放在站房对侧。
—
#〃!
—
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实用手册
!!!!!!!!!!!!!!!!!!!!!!!!!!!!!!!!!!!!!!!!!!!!!!!!!!!
!!
(!)桥梁左右侧的选定:第二线的大中桥桥位应根据国防要求、桥址水文地质条件、两
岸地形地质情况、既有桥的工作情况、基础结构状态、通航要求、施工和行车干扰等因素,
全面考虑决定。
!当既有桥梁上游设有调节建筑物、破冰棱和桥头路基防护可以充分利用时,第二线
桥宜设在上游侧;
〃当既有桥孔径不足和因桥前壅水过高时,则第二线桥宜设在下游侧;
#当既有桥基础深度不足时,第二线桥宜设在下游侧。
(〃)第二线的隧道位置应保证既有隧道的结构稳定和运营要求,并结合地形、地质情
况、施工条件、洞口位置、隧道长度等情况选定。
(#)不良地质地段左右侧的选定:第二线位置应能保证整个路基的坚固、稳定和整体
性,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既有路基的情况,确定第二线位于左侧或右侧。当地质条件不能保
证二线与既有线在共同路基上的稳定性时,第二线应采用绕行方案。
!在滑坡地段,当滑坡体在上方时,第二线宜设在既有线路基的下方,以起到稳定滑
坡的作用,当滑坡体在下方时,第二线宜设在上方,这样可以不因修建第二线而增加滑动
体的重量,避免滑动体的滑动。
〃在泥石流地段,第二线宜设在既有路基的下方,以免破坏既有桥梁、路基的防护及
导流建筑物。在有明显横向坡度的泥沼地段,第二线一般设在既有路基的下方。
#在沿河陡坡地段,第二线应考虑尽量不破坏既有防护工程、扩大路堑对于行车的干
扰或压缩河床加剧沿河路基冲刷等因素。
在路基病害地段,要通过修建第二线来减轻和消除既有路基病害:
%在有道床陷槽处,第二线位置宜设在陷槽较浅易于排除积水的一侧。
&%当路堑边坡坍塌(没有地下水)时,如通过修建第二线路基可将坍塌变形部分清除
或全部清除,则可设于边坡坍塌一侧;反之若设于坍塌侧对整治病害不利时则可设在坍塌
对侧。
(’)第二线位置宜和建筑材料基地(如石碴场、轨节拼排场)、取弃土场等在同一侧,以
方便施工和减少对运营的干扰。
〃%换侧地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