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原子的大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知识性来说,书中所介绍的惰性气体的性质就已经超过中学课本的内容。而为了更体现饭和菜的关系,改编时在书中采用了一些严肃的科学实验装置图,都是科学家当时做实验的原图,但没有在书中详细说明实验过程。我想少量的这种图并不见得比趣味性的插图坏。此外,在原书中只提到瑞利由几种含氮化合物制氮,而未讲如何制的。改写时根据瑞利的原始实验,指出了各种制氮的简略方法。增添了这些内容以后,对于低年级学生和一般读者来说,完全可以看得过去,不会成为拦路虎而影响对全书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于高年级学生和化学爱好者来说,会对这些图和化学反应感兴趣,这时他们就可以去查化学课本,去钻研,去请教老师,从而得到更多的知识。
  这本书是讲科学发现史的,而科学的发展又是与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在改编时对科学家的生活细节等描述尽量节略,而刻意描述他们是怎样发现问题,怎样进行科学实验和怎样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可以使读者仿佛来到科学家身旁,在他们的实验室里看到科学家们是怎样工作的,从而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也学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另一个重点描述的是只有科学家间不分专业,不分国籍,通力协作才能发展科学,一个人是干不成大事的。这些都是对少年的重要思想教育内容。
  老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要给学生讲懂三四分,自己先应该搞懂七八分。在进行科普创作时也是这样,只有对要普及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这次虽然是改编一本较成熟的小册子,也还是遵循老一代科普作家传授的经验去做的。
  最后,特别应该感谢叶至善同志,在百忙之中几次仔细审阅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而又中肯的意见。杨永源同志从制定改写提纲到定稿的全过程中,一直是处处审核、字字推敲,进行了严格把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次自己能回到科普战线上做一点有益的工作,首先是和出版社的同志们的督促、鼓励和帮助分不开的。
后序
  湖南教育出版社要我自己编选科普作品收入《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丛书中,几位老朋友都建议选我为少年儿童写的那两本书,即《太阳元素的发现》和《打开原子的大门》。这两本书是20年前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评奖,还出版了蒙文、藏文和维吾尔文的版本,后来台湾也买了版权,出版发行了繁体文本。看来应该算得上佳作,而且内容是介绍科学的发现史的作品,虽然已过20年,内容并不过时,并且在创作时就刻意写出科学家们是如何一代接一代地刻苦钻研,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这对于今天开展素质教育是有帮助的,就在1998年,一位老同事找我,说她的外孙在英国,看了《太阳元素的发现》后非常着迷,几乎可以背出书中的故事以及各种数据和年代,所以问我还有没有同类的作品可以给他,于是就又把《打开原子的大门》送给了那位在英国的中国小朋友。
  但是,在编选时又出现了新的困惑,那就是两本书的字数达不到出版社的字数要求,选一些其他的科普作品凑数,又不是个办法。最后只好下决心,来一个“急就篇”,写一本《元素的诞生》作为前两本书的补篇。实际上,这也是完成了自已多年来未完成的夙愿。那也是在20年前,北京大学80年校庆举行五四科学报告会,自己当时作了题为“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报告,是面向大学生的,后来一直想把这个报告的内容写成给少年看的科普读物,但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动笔,如今总算写出来了。
  写是写出来了,但是比来比去,总是不满意,可能是自己老了20年,加之又是急就的作品,而且交稿期限已到,只得这样了。顺便说一句,《元素的诞生》是假定读者已经有了天文学的常识,所以对于一些恒星的名称、星座等都未作过多的说明。
  最后,要特别感谢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们,把我的作品收入《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中,并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
作者简介
  郭正谊 1933年5月生,北京市人。1951年北京第三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大化学系,1959年北大化学系研究生毕业,留北大化学系任讲师、副教授。从事稳定同位素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研制成功重水生产用的催化剂,用于我国第一座重水厂,生产出我国的第一批重水;参与了我国重水质量标准的制定。并为重水使用单位配制了标准样品。著有专著《稳定同位素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他研究领域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发表有关火药、炼丹术、胆铜生产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总论部分副主编,《中国古代科技典籍通汇·化学化工卷》主编。
  1951年起即从事科普创作及社会科普活动,曾组织北京大众天文社并任秘书。由于举办展览、作科普报告、写科普文章等话动,被评为1956年科普积极分子。1981年调中国科普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从事科普创作及研究工作。编著有《大阳元素的发现》、《打开原子的大门》、《科海求真》、《科普读本》等,其中《太阳元素的发观》、《打开原子的大门》等曾多次在全国获奖。主编有《科普创作概论》,撰写科普及评论文章数百篇。被评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
  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